共同

gòng tóng [ gong tong]
注音 ㄍㄨㄥˋ ㄊㄨㄥ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共同 gòngtóng

(1) 属于大家的,公有的

五一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
common

词语解释

  1. 犹言一同。

    《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与民偕乐,故乐也” 汉 赵岐 注:“言古之贤君,与民共同其所乐,故能乐之。”《百喻经·二鸽喻》:“昔有雌雄二鸽,共同一巢。”《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所以化导兄弟,共同斯志。”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小生与居士共同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2. 大家一起(做)。

    《前汉书平话》卷上:“ 刘武 受詔牌金帛了,即请 宋公达 、 李德 、 程彦雄 共同商议。”《水浒传》第五八回:“先来拜见 晁头领 ,共同商议。”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六段:“谈论起共同参加过的有意义的大事,感情一下子会加深几十年,不亲的人也会变得十二分亲。”

  3. 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他们互相握手、拥抱,共同的心情使他们的话象打开闸门的洪水一般。” 胡采 《序<在和平的日子里>》:“它的主人公们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有什么共同之点吗?”

引证解释

⒈ 犹言一同。

《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与民偕乐,故乐也” 汉赵岐注:“言古之贤君,与民共同其所乐,故能乐之。”
《百喻经·二鸽喻》:“昔有雌雄二鸽,共同一巢。”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所以化导兄弟,共同斯志。”
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小生与居士共同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⒉ 大家一起(做)。

《前汉书平话》卷上:“刘武受詔牌金帛了,即请宋公达、李德、程彦雄共同商议。”
《水浒传》第五八回:“先来拜见晁头领,共同商议。”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六段:“谈论起共同参加过的有意义的大事,感情一下子会加深几十年,不亲的人也会变得十二分亲。”

⒊ 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六章:“他们互相握手、拥抱,共同的心情使他们的话象打开闸门的洪水一般。”
胡采《序<在和平的日子里>》:“它的主人公们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有什么共同之点吗?”

共同的国语词典

公有。

如:「那块地是他们兄弟的共同产业。」

共同的网络释义

共同 (词语释义)

  • 一同。
  • 共同的翻译

    英语: common, joint, jointly, together, collaborative
    德语: gesamt, Gesamt-, gemeinsam (Adj)​, zusammen, vereint (Adj)​, allgemein
    法语: commun, ensemble, conjointement

    共同造句

    化干戈为玉帛,这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中国球迷的共同愿望就是中国队打入世界杯。
    共同的理想把我们的心紧紧联结在一起。
    战友们怀着真挚的感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全世界各民族应该友爱互助,共同发展。
    在共同的战斗中,两个战友成为生死弟兄。
    但是孤掌难鸣,只有巴以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和平。
    全国各民族友好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老师和家长携手并肩,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而共同努力。
    每逢颱风来临时,当地居民都能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共同来注意河堤的安全。
    让我们共同努力,把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游子的共同感受。
    我们应精诚团结,克服困难,共同前进。
    人大代表各抒己见,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春天,我们一起在田间洒下汗水;秋天,我们共同分享丰收的果实。
    同学们要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他俩平日相处虽不甚和睦,但在面临共同危难之时,还是风雨共舟,患难与共。
    老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教学改革的路子。
    让我们共同拥有一个绿色的地球。

    汉字详情

    gòng,gōng [gong]
    部首: 201
    笔画: 6
    五笔: AWU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C
    四角: 44801

    详细解释

    gōng

    动词

    (1) 供奉

    不共神祗。——《国语》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

    (2) 恭敬。通“恭”

    共武之服。——《诗·小雅·六月》

    虔共尔位。——《诗·大雅·韩奕》

    公卑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集解:“敬也。”

    (3) 又如:共命(敬从命令);共勤(恭谨勤劳);共承(恭敬地承奉);共奉(敬奉,供奉)

    (4) 供给;供应。通“供”

    共其羊牲。——《周礼·羊人》

    事之共给。——《国语·周语》

    不能共亿。——《左传·隐公十一年》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

    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汉书·成帝纪》

    (5) 又如:共给(供给);共张(供应、置备);共待(备用);共具(用以摆设酒食的器具)

    (6) 供职;奉职

    卿等不必言,其各共乃事。——《续资治通鉴》

    (7) 姓。如:共华(春秋时人)

    名词

    (1) 古国名 。有两个。一个在今甘肃省泾川北,另一个在今河南省 辉县

    (2) 另见gòng

    gòng


    (1) (会意。从廿。本义:同)

    (2) 共享,共用或共有

    共,同也。——《说文》

    惟喜康共。——《书·盘庚》

    共帅时。——《礼记·内则》。注:“犹皆也。”

    共其德也。——《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

    臣有所与与。——《列子·说符》。注:“同也。”

    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

    (3) 又如:共名(共有的名称);共少(共享少许东西,谓上下同甘苦);共主(共同崇奉的宗主);共害(共同承受祸患)

    (4) 通“拱”( gǒng)

    (5) 执持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诗·大雅·抑》

    (6) 抱拳,拱手

    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论语·乡党》

    (7) 又如:退共(退后并抱拳的礼节);共手(拱手)

    (8) 环绕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春秋繁露·观德》

    (9) 通“供”( gòng)

    (10) 奉献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诗·小雅·小明》

    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僖公四年》

    (11) 又如:共贡(奉献贡物)

    (12) 供给

    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 共之。——《墨子·非攻下》

    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汉书·循吏传》

    (13) 又如:共羊(供给羊只);共费(供给经费)

    (14) 通“恭”( gōng)。恭敬。有礼貌

    公卑 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共己(自敬)

    (16) 〈形〉 相同,一样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孟子·滕文公上》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南朝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

    副词

    (1) 一同,一起

    苏黄共阅一卷。—— 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共车(同乘一车);共权(共同掌权);共饷(共同享受);共奖(共同奖掖扶助)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总共;共计

    对联、题名并篆刻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明· 魏学洢《核舟记》

    前后共吃了十五碗。——《水浒传》

    (4) 又如:合共;拢共;统共;一共

    名词

    (1) 共产党的简称 。如:国共和谈;中共

    (2) 通“宫”( gōng)。宫刑。古代破坏生殖机能的酷刑。又称腐刑,为五刑之一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荀子·正论》

    介词

    表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跟”、“同”

    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王勃《滕王阁序》

    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与知闻,共汝筹画也。——清· 袁枚《祭妹文》


    (1) 和,与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together with, all, total; to share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gung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ung5 giung3 [梅县腔] kiung5 [客语拼音字汇] kiung4 [客英字典] kiung5 giung1 giung3 [宝安腔] kiung3 [海陆丰腔] kiung6 giung3 [东莞腔] kiung3 [沙头角腔] kiung5 [陆丰腔] kiung6
    ◎ 潮州话:gang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九容平聲開口三等kĭwoŋkyung/kivng
    tóng,tòng [tong]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MGK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MR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tóng

    动词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副词

    (1) 共同。到一处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名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4) 姓

    介词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连词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英文翻译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陆丰腔] tung3 [沙头角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 潮州话:dang5(tâng) tong5(thô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