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书名。即《兔园册府》,三十卷。
泛指浅近的书籍。
词语解释
书名。即《兔园册府》,三十卷。
唐 李恽 ( 蒋王 )令僚佐 杜嗣先 仿应科目策,自设问对,引经史为训注而编成。 恽 为 太宗 子,因以 汉 梁孝王 兔园 名其书。见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四》。一说, 唐 虞世南 著,十卷。 五代 时流行民间,为村塾读本。后佚。见 宋 晁公武 《群斋读书志》。《新五代史·刘岳传》:“ 道 ( 冯道 )旦入朝,兵部侍郎 任赞 与 岳 在其后。 道 行数反顾, 赞 问 岳 :‘ 道 反顾何为?’ 岳 曰:‘遗下《兔园册》尔。’《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九:“北中村墅多以《兔园册》教童蒙……然《兔园册》乃 徐 庾 文体,非鄙朴之谈,但家藏一本,人多贱之也。”
泛指浅近的书籍。
清 钱谦益 《葛端调编次诸家文集序》:“余之告 端调 者,亦犹夫老生腐儒挟兔园之册,坐于左右塾之閒,窃以语其乡人子弟而已。”亦省称“ 兔册 ”。 严复 《救亡决论》:“迨夫观风使至,羣然挟兔册,裹饼饵,逐队唱名,俯首就案,不违功令,皆足求售,谬种流传,羌无一是。”
引证解释
⒈ 书名。即《兔园册府》,三十卷。 唐李恽 ( 蒋王 )令僚佐杜嗣先仿应科目策,自设问对,引经史为训注而编成。 恽为太宗子,因以汉梁孝王兔园名其书。见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四》。一说, 唐虞世南著,十卷。 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读本。后佚。见宋晁公武《群斋读书志》。 《新五代史·刘岳传》:“道(冯道 )旦入朝,兵部侍郎任赞与岳在其后。
引道行数反顾, 赞问岳 :‘ 道反顾何为?’ 岳曰:‘遗下《兔园册》尔。’《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九:“北中村墅多以《兔园册》教童蒙……然《兔园册》乃徐庾文体,非鄙朴之谈,但家藏一本,人多贱之也。”
⒉ 泛指浅近的书籍。
引清钱谦益《葛端调编次诸家文集序》:“余之告端调者,亦犹夫老生腐儒挟兔园之册,坐于左右塾之閒,窃以语其乡人子弟而已。”
亦省称“兔册”。 严复《救亡决论》:“迨夫观风使至,羣然挟兔册,裹饼饵,逐队唱名,俯首就案,不违功令,皆足求售,谬种流传,羌无一是。”
兔园册的国语词典
流行于民间的村塾读本。《新五代史.卷五五.刘岳传》:「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后亦指肤浅的书籍。简称为「兔园」。
兔园册的网络释义
兔园册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象踞后其尾形。本义:哺乳类动物,通称兔子)
(2) 同本义
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说文》。其兽前足短后足长,俗字作菟。
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也。——《论衡·奇怪》
肃肃兔罝。——《诗·召南·兔置》
兔曰明视。——《礼记·曲礼》
兔走触株。——《韩非子·五蠹》
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3) 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如:兔走乌飞(玉兔走,金乌飞。指日月的消长);兔角(佛教用语。比喻不可能有的事物);兔缺(称上嘴唇中裂的人);免脱(形容逃脱迅速);兔毛(亦指细嫩茶叶上的白毫,借指茶叶);兔纤(兔肉制成的食品,略似今之肉松);兔苑(兔园)
(4) 传说中的月中玉兔 。如:兔乌(玉兔、金乌的简称。指月和日。古代传说太阳中有金乌,月亮中有玉兔);兔影(玉兔的影子);兔房(传说中玉兔捣药之屋。借指仙家药室);兔儿爷(月中的玉兔)
(5) 月亮的别称 。如:兔魄,兔轮,兔月(月亮的别名);兔钩(弯月);兔宫(月宫);兔起鸟沉(月出日落);兔辉(月光);兔阙(月宫);兔华(明月)
(6) 古代车制 。舆下方木,伏于毂上轴内两旁,用以承舆者。名伏兔,省称为兔
(7) 制笔的兔毫。借指毛笔 。如:兔毫,兔颖(用兔毛制成的笔);兔楮(笔和纸。犹言笔墨);兔翰(毛笔);兔管(毛笔的别称)
(8) 詈词 。如:兔强盗;兔崽子;兔毛大伯(土财主)
动词
捕兔,猎兔 。如:兔罟(捕兔的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u5 [海陆丰腔] tu5 [客英字典] tu5 [宝安腔] tu5 [梅县腔] tu5 [东莞腔] tu5 [客语拼音字汇] tu4 [台湾四县腔] tu5 [陆丰腔] t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菟 | 湯故 | 透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thoh/thuh | tʰ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囗(
),袁声。形符为“囗”( ),表示范围。本义: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2) 同本义
园,所以树果也。——《说文》
种树曰园。——《三苍》
园圃毓草木。——《周礼·大宰》
以场圃任园地。——《周礼·载师》。注:“樊圃谓之园。”
于丘园。——《易·贲》
园有桃。——《诗·魏风·园有桃》
青青园中葵。——《乐府诗集·长歌行》
田园将芜。——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又
园日涉以成趣。
(4) 又如:园头(禅寺内管菜园的人);果园;植物园;园公(即东园公。商山四皓之一;又指管理花园的仆人);园户(指唐宋时种植、制作茶叶的民家)
(5) 庭园;供人憩息、游乐或观赏的地方
白菟素鸠,游君园庭。——《隶释》
(6) 又如:园叟花丁(园丁与花匠);园叟(年老的园丁);公园;戏园;动物园;园客(游园的人)
(7) 帝王、后妃的墓地 。如:园陵(祖先的坟茔);园寝(建在帝王墓上的庙);园庙(帝王墓地所建的宗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ien2 jen2 [客英字典] mu2 [海陆丰腔] ngien2 re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岏 | 五丸 | 疑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ŋuɑn | ngua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象简册形。本义:书简。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均可称“册”)
(2) 同本义
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者。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古文又从竹。——《说文》
(3) 经传多以策为之,字俗作筴
史乃册祝。——《书·金滕》
公归,乃纳册于金滕之匮中。
王命作册。——《书·洛诰》
有册有典。——《书·多士》
(4) 又如:名册;画册;纪念册;册书(史籍,史书)
(5) 古时称编串好的许多竹简,现在指装订好的纸本子 。如:册籍(名册);册历(亦作“历册”。账本)
(6) 特指皇帝的诏书
祝册自京师至。——韩愈《南海神庙碑》
(7) 又如:册文(古代帝王祭祀时告天地神袛的文书);册书(古时君王施于臣下的文书。有祝册、玉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十一种)
动词
(1) 册封,封爵
册太子则授玺绶。——《新唐书·百官至》
(2) 又如:册立(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册正(把妾扶为正室)
量词
(1) 计算书本数量的单位
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人手一册;这套书共印十万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ak7 [海陆丰腔] cak7 [客英字典] cak7 [宝安腔] cak7 [台湾四县腔] cak7 [东莞腔] cak7
◎ 潮州话:cêh4 (chh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