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问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讯问;问候,问安。
《汉书·蒯通传》:“ 赵 武信君 不知 通 不肖,使人候问其死生。”《后汉书·黄琬传》:“时司空 盛允 有疾, 琼 遣 琬 候问。” 宋 曾巩 《福州回曾侍中状》:“虽有心诚嚮往之勤,而无书记候问之礼。”《儒林外史》第一回:“ 时知县 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 危素 ,作候问之礼。”
引证解释
⒈ 讯问;问候,问安。
引《汉书·蒯通传》:“赵武信君不知通不肖,使人候问其死生。”
《后汉书·黄琬传》:“时司空盛允有疾, 琼遣琬候问。”
宋曾巩《福州回曾侍中状》:“虽有心诚嚮往之勤,而无书记候问之礼。”
《儒林外史》第一回:“时知县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危素,作候问之礼。”
候问的国语词典
问候、问安。
候问的网络释义
候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
(2) 同本义
矦,伺望也。——《说文》
矦,覗也。——《广雅·释诂三》
市有候馆。——《周礼·遗人》。注:“楼可以观望者也。”
(3) 又如:候馆(用以瞭望的高楼);候楼(用以瞭望的楼);侯遮(侦探敌情);候徼(在国境线上巡察警戒);候车(侦察敌情的战车)
(4) 观测 。如:候风(观测风向);候景(测日影);候簿(天文观测记录簿)
(5) 等候
稚子候门。——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即候苗成。——宋· 沈括《梦溪笔谈》
候春发遣。——清· 方苞《狱中杂记》
移顺天府羁候。
(6) 又如:候时(等候时机);候对(等候帝王召对);候结(等候审判;结案);候补道(等候实缺的候补道员)
(7) 敬候
彼矦人兮。——《诗·曹风·候人》。传:“道路迎送宾客者。”
(8) 又如:候拜(迎候拜见);候人(周礼官名。掌管在路上迎送宾客等事);候驾(迎候帝王)
(9) 看望;问候
遣人候问。——《汉书·李广苏建传》
候太公太母起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候札(问候的信札);候函(问候的信函);候省(探视问候);候敬(问候时敬赠的礼物)
(11) 预测;占验
梦者六候。——《列子·周穆王》
(12) 又如:候天(占验天象,以卜吉凶祸福);候物(占验物候);候星(占验星象);候气(占验节气的变化)
(13) 服侍
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宋史》
(14) 诊察 。如:候脉
(15) 〈方〉∶支付
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 老舍《茶馆》
名词
(1) 斥候,军候。军中任侦察之事者 。如:候人(军中侦伺敌情者);候正(候奄。古代军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候者(斥候);候长(斥候之长)
(2) “堠”的古字。边境伺望、侦察敌情的设施,哨所,土堡 。如:候火(烽火);候台(烽火台);候馆(供了望用的小楼)
(3) 官吏
(4) 掌管伺察、稽查等事的小吏。如:候人(古代掌管修路、查盗或迎宾的官员)
(5) 边境守望、报警的官吏。如:候道(古代边郡为侦察敌情,传递军事情报或应急而修的道路)
(6) 负责迎送宾客的官吏。如:候官(迎送宾客的候人,主管斥候的军候,占卜吉凶的官员等)
(7) 驿站,驿馆
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后汉书》
(8) 又如:候舍(接待过往官员或其他宾客的馆舍);候置(驿站)
(9) 古代计时单位。五天为一候
歧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素问》
(10) 引申为节候,时令
北陆候才变,南枝花已开。——唐· 韩偓《早玩雪梅有怀亲属》
(11) 症候
为人诊候,一年前知其生死。——《北齐书》
(12) 时节 。如:时候;气候;候鸟
(13) 征兆 。如:症候;火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eu5 [海陆丰腔] heu6 [梅县腔] heu5 [陆丰腔] heu6 [客语拼音字汇] heu4 [台湾四县腔] heu5 [客英字典] heu5 [东莞腔] heu3 [宝安腔] hiu3
◎ 潮州话:hau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2) 同本义 问,讯也。——《说文》 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 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 小聘曰问。——《仪礼·聘礼》 问人于他邦。——《论语》 善问者如攻坚木。——《礼记·学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问其故。——《列子·汤问》 跪问其故。——《后汉书·列女传》 景公问政 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豹往到 邺,会 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康肃问曰。—— 宋· 欧阳修《归田录》 公问不至。——《左传·庄公八年》 (3) 又如: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打听路径);问信(打听消息);问官答花(答非所问);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称从人受学或请教为问字);问岁(询问年岁的丰歉);问禁(初入他国,问其政教上的禁令);问遂(问路。遂,水中可涉的径路);问对(问,发问);问知(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问俗(查访风俗);问卦(以卜得的卦象来探求吉凶);问经(学习或请教有关经书的问题);问龟(占卜);问课(请教课业) (4) 访问 问士以璧。——《荀子·大略》。注:“谓访其国事。” 天王使南季来聘。——《春秋·隐公九年》。《谷梁传》解释说:“聘,问也。” (5) 责问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6) 又如:质问;诘问 (7) 问候;慰问 伯牛有病, 子问之。——《论语·雍也》 齐王使使者问 赵威后。——《战国策·齐策》 周游城中,家家致问。——《三国志·吕蒙传》 (8) 又如:问牛(形容官吏关怀民间疾苦);问疾(探视病情);问慰(慰问);问省(问侯尊长的起居);问宁(问安);问劳(问候慰劳) (9) 过问 不问之秋。——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今不问农蚕,而但以饱暖相矜耀。——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 (10) 审案,审讯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 (11) 又如:审问;拷问;问头(对罪犯的起诉文书);问拟(审问罪犯);问结(审问结案);问断(经过审问判了罪) (12) 引申为“判决” 。如:问绞(判绞刑);问发(判发配) (13) 追究 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按问其家。——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是不必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不问罪之有无。——清· 方苞《狱中杂记》 (14) 又如:问革(问罪罢官);问遣(问罪发配) (15) 寻访 后遂无问津者。——晋· 陶潜《桃花源诗并记》 (16) 通“闻”。告诉 或以问孟尝君。——《战国策》 (17) 管;有责任(可能被要求作回答) 。如:出了事唯你是问;不管不问;过问 (18) 聘问;旧时订婚,男方向女方下聘礼。源于古“纳采”、“问名”的礼节 。如:问亲(求亲);问聘(行聘;订亲);问肯(求亲) 名词 (1) 周代诸侯国间的一种相互访问的礼节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周礼》 (2) 指书信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晋书·陆机传》 (3) 又如:久无家问 (4) 权威性的命令,常由上级向下级发布 公问不至。——《左传》 (5) 通“闻”。声誉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诗·大雅·緜》 遂得光誉令问于天下。——《墨子·非命下》 因失吾问。——《庄子·庚桑楚》 问丧于夫子乎?——《礼记·檀弓上》 淑问扬乎疆外。——《汉书·匡衡传》。颜师古云:问,名也。 介词 表示方向、对象,相当于“向” 。如:问你买酒 英文翻译ask about, inquire after
方言集汇◎ 粤语:man6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