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者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斥候,军中任侦察之事者。
《吕氏春秋·分职》:“有芻水旁者,告 齐 候者曰:‘水浅深易知: 荆 人所盛守,尽其 浅 者也;所简守,皆其深者也。’”《史记·大宛列传》:“ 匈奴 时有候者到,而希矣。”
指守望巡哨者。
《墨子·号令》:“候者望见乘车若骑卒道外来者,及城中非常者,言以报守。”
占候天文气象者。
《史记·天官书》:“夫雷电、虾虹、辟歷、夜明者,阳气之动也,春夏则发,秋冬则藏,故候者无不司之。”
引证解释
⒈ 斥候,军中任侦察之事者。
引《吕氏春秋·分职》:“有芻水旁者,告齐候者曰:‘水浅深易知:荆人所盛守,尽其浅者也;所简守,皆其深者也。’”
《史记·大宛列传》:“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
⒉ 指守望巡哨者。
引《墨子·号令》:“候者望见乘车若骑卒道外来者,及城中非常者,言以报守。”
⒊ 占候天文气象者。
引《史记·天官书》:“夫雷电、虾虹、辟歷、夜明者,阳气之动也,春夏则发,秋冬则藏,故候者无不司之。”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
(2) 同本义
矦,伺望也。——《说文》
矦,覗也。——《广雅·释诂三》
市有候馆。——《周礼·遗人》。注:“楼可以观望者也。”
(3) 又如:候馆(用以瞭望的高楼);候楼(用以瞭望的楼);侯遮(侦探敌情);候徼(在国境线上巡察警戒);候车(侦察敌情的战车)
(4) 观测 。如:候风(观测风向);候景(测日影);候簿(天文观测记录簿)
(5) 等候
稚子候门。——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即候苗成。——宋· 沈括《梦溪笔谈》
候春发遣。——清· 方苞《狱中杂记》
移顺天府羁候。
(6) 又如:候时(等候时机);候对(等候帝王召对);候结(等候审判;结案);候补道(等候实缺的候补道员)
(7) 敬候
彼矦人兮。——《诗·曹风·候人》。传:“道路迎送宾客者。”
(8) 又如:候拜(迎候拜见);候人(周礼官名。掌管在路上迎送宾客等事);候驾(迎候帝王)
(9) 看望;问候
遣人候问。——《汉书·李广苏建传》
候太公太母起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候札(问候的信札);候函(问候的信函);候省(探视问候);候敬(问候时敬赠的礼物)
(11) 预测;占验
梦者六候。——《列子·周穆王》
(12) 又如:候天(占验天象,以卜吉凶祸福);候物(占验物候);候星(占验星象);候气(占验节气的变化)
(13) 服侍
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宋史》
(14) 诊察 。如:候脉
(15) 〈方〉∶支付
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 老舍《茶馆》
名词
(1) 斥候,军候。军中任侦察之事者 。如:候人(军中侦伺敌情者);候正(候奄。古代军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候者(斥候);候长(斥候之长)
(2) “堠”的古字。边境伺望、侦察敌情的设施,哨所,土堡 。如:候火(烽火);候台(烽火台);候馆(供了望用的小楼)
(3) 官吏
(4) 掌管伺察、稽查等事的小吏。如:候人(古代掌管修路、查盗或迎宾的官员)
(5) 边境守望、报警的官吏。如:候道(古代边郡为侦察敌情,传递军事情报或应急而修的道路)
(6) 负责迎送宾客的官吏。如:候官(迎送宾客的候人,主管斥候的军候,占卜吉凶的官员等)
(7) 驿站,驿馆
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后汉书》
(8) 又如:候舍(接待过往官员或其他宾客的馆舍);候置(驿站)
(9) 古代计时单位。五天为一候
歧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素问》
(10) 引申为节候,时令
北陆候才变,南枝花已开。——唐· 韩偓《早玩雪梅有怀亲属》
(11) 症候
为人诊候,一年前知其生死。——《北齐书》
(12) 时节 。如:时候;气候;候鸟
(13) 征兆 。如:症候;火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eu5 [海陆丰腔] heu6 [梅县腔] heu5 [陆丰腔] heu6 [客语拼音字汇] heu4 [台湾四县腔] heu5 [客英字典] heu5 [东莞腔] heu3 [宝安腔] hiu3
◎ 潮州话:hau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代词 (1)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 同本义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五代· 王衍《醉妆词》 (3) 又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4)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5) 指代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读书者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后死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指代事或物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7) 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 二者不可得兼。——《孟子·梁惠王上》 助词 (1)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 (2)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3)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气助词,表提顿。)——《列子·汤问》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4) 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5) 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老子》 (6) 表示祈使语气 琴童接下马者!——《西厢记》 (7) 表示商榷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 周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汉书》 (8) 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 (9)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形容词 (1) 轻狂 一时甜如蜜,一时辣如椒,没定准的冤家也,看你者到何时了?——明· 冯梦龙《桂枝儿·者妓》 (2) 虚假,不老实 今以称人之不老实者曰“者”。——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 娼妓之家,讳“者、扯、丐、漏、走”五个字。——《水浒传》 (3) 通“诸”( )。众多相总要者官谋士。——《管子·君臣上》 天下遇,者监和。——《管子·五行》 者生无易由言。——《盐铁论·散不足》 名词 假借,借口 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了你和我哩!——《西游记》 英文翻译that which; he who; those who
方言集汇◎ 粤语:ze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3 [宝安腔] za3 [台湾四县腔] za3 [客英字典] zha3 [海陆丰腔] zha3 [陆丰腔] zha3 [东莞腔] za3 [梅县腔] zha3 [客语拼音字汇] za3 ◎ 潮州话:zia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