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比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欠缴租赋者听候官府追索责罚。比,追比。
清 张炳璿 《癸未夏日即事感怀》诗:“租吏徧乡县,鋃鐺满署前,囊头人似鬼,候比日如年。”
引证解释
⒈ 欠缴租赋者听候官府追索责罚。比,追比。
引清张炳璿《癸未夏日即事感怀》诗:“租吏徧乡县,鋃鐺满署前,囊头人似鬼,候比日如年。”
候比的网络释义
候比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
(2) 同本义
矦,伺望也。——《说文》
矦,覗也。——《广雅·释诂三》
市有候馆。——《周礼·遗人》。注:“楼可以观望者也。”
(3) 又如:候馆(用以瞭望的高楼);候楼(用以瞭望的楼);侯遮(侦探敌情);候徼(在国境线上巡察警戒);候车(侦察敌情的战车)
(4) 观测 。如:候风(观测风向);候景(测日影);候簿(天文观测记录簿)
(5) 等候
稚子候门。——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即候苗成。——宋· 沈括《梦溪笔谈》
候春发遣。——清· 方苞《狱中杂记》
移顺天府羁候。
(6) 又如:候时(等候时机);候对(等候帝王召对);候结(等候审判;结案);候补道(等候实缺的候补道员)
(7) 敬候
彼矦人兮。——《诗·曹风·候人》。传:“道路迎送宾客者。”
(8) 又如:候拜(迎候拜见);候人(周礼官名。掌管在路上迎送宾客等事);候驾(迎候帝王)
(9) 看望;问候
遣人候问。——《汉书·李广苏建传》
候太公太母起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候札(问候的信札);候函(问候的信函);候省(探视问候);候敬(问候时敬赠的礼物)
(11) 预测;占验
梦者六候。——《列子·周穆王》
(12) 又如:候天(占验天象,以卜吉凶祸福);候物(占验物候);候星(占验星象);候气(占验节气的变化)
(13) 服侍
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宋史》
(14) 诊察 。如:候脉
(15) 〈方〉∶支付
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 老舍《茶馆》
名词
(1) 斥候,军候。军中任侦察之事者 。如:候人(军中侦伺敌情者);候正(候奄。古代军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候者(斥候);候长(斥候之长)
(2) “堠”的古字。边境伺望、侦察敌情的设施,哨所,土堡 。如:候火(烽火);候台(烽火台);候馆(供了望用的小楼)
(3) 官吏
(4) 掌管伺察、稽查等事的小吏。如:候人(古代掌管修路、查盗或迎宾的官员)
(5) 边境守望、报警的官吏。如:候道(古代边郡为侦察敌情,传递军事情报或应急而修的道路)
(6) 负责迎送宾客的官吏。如:候官(迎送宾客的候人,主管斥候的军候,占卜吉凶的官员等)
(7) 驿站,驿馆
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后汉书》
(8) 又如:候舍(接待过往官员或其他宾客的馆舍);候置(驿站)
(9) 古代计时单位。五天为一候
歧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素问》
(10) 引申为节候,时令
北陆候才变,南枝花已开。——唐· 韩偓《早玩雪梅有怀亲属》
(11) 症候
为人诊候,一年前知其生死。——《北齐书》
(12) 时节 。如:时候;气候;候鸟
(13) 征兆 。如:症候;火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eu5 [海陆丰腔] heu6 [梅县腔] heu5 [陆丰腔] heu6 [客语拼音字汇] heu4 [台湾四县腔] heu5 [客英字典] heu5 [东莞腔] heu3 [宝安腔] hiu3
◎ 潮州话:hau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 同本义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4) 连接,接近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5)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 比较;考校,核对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7)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8) 及,等到 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9) 比拟 。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 等同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3)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 (15)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形容词 (1) 接近;亲近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2)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3) 密(与“稀”、“疏”相对) 比,密也。——《说文》 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4) 又如:比甲(马甲) (5) 和谐 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名词 (1) 比喻,比方 。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2)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3) 姓 副词 (1) 皆,都,同等地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3) 连续,频频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4) 近来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介词 (1) 比起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 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他比你高 (3) 为;替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资治通鉴》 比去,以手阖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文翻译to compare, liken; comparison; than
方言集汇◎ 粤语:bei2 bei6 pe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3 [陆丰腔] bi3 [梅县腔] bi3 [宝安腔] bi3 [东莞腔] bi3 [沙头角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3 [海陆丰腔] bi3 [台湾四县腔] bi3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