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誓旦旦

xìn shì dàn dàn [ xin shi dan dan]
注音 ㄒ一ㄣˋ ㄕˋ ㄉㄢˋ ㄉㄢ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谓誓言诚恳可信。旦旦,诚恳的样子。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诗经 卫风 氓》:“总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成语辨析

旦;不能写作“但”。

成语用法

信誓旦旦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引证解释

⒈ 谓誓言诚恳可信。旦旦,诚恳的样子。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乃脉定於内,心正於怀,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举,与彼长辞。”

信誓旦旦的国语词典

旦旦,诚恳的样子。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非常诚恳可靠。《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乃脉定于内,心正于怀,信誓旦旦,秉志不回。」也作「旦旦信誓」。

信誓旦旦的网络释义

信誓旦旦

  • 信誓旦旦是,读音:xìn shì dàn dàn,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 信誓旦旦的翻译

    英语: to make a solemn vow
    德语: etwas auf Ehre und Gewissen versichern (S)​
    法语: (expr. idiom.)​ faire un voeu sincère et confiant
    日语: 誓(ちか)いに誠(まこと)がこもっていて信用(しんよう)できる

    信誓旦旦造句

    许多人婚前信誓旦旦,不到一年就化为幻影了。
    他信誓旦旦的说那件事是真的,不过真相到底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他们曾经信誓旦旦,海誓山盟,如今竟到了要分手的地步。
    开始他信誓旦旦,但很快就不管她了。
    他说起话来信誓旦旦,冠冕堂皇,实实在在的事倒没做过一件。
    我信誓旦旦的向老师保证下次再也不抄作业了。
    他那天信誓旦旦说出的话到了今天全不算数,真是一个不讲信誉的人。
    尽管他信誓旦旦地说要改掉所有恶习,但终究无法挽回她的心。
    没钱的时候,他信誓旦旦地说要如何节俭,一旦有了钱,却又故态復萌,极尽奢华。
    结婚前,他俩海誓山盟,信誓旦旦。
    她刚信誓旦旦地说不再上网了,可趁父母不注意,她又溜去网吧了。
    昔日他甜言蜜语,信誓旦旦,婚后不久,却变了心。
    选举期间,候选人们都信誓旦旦地向选民保证,当选后一定实现竞选诺言。
    想当初信誓旦旦要抱着最虔诚的心好好学习,但是今天代课的老师实在是太高估我们的能力了。
    姊姊一心一意想出国深造,信誓旦旦地向爸妈保证会通过托福考试。
    昨天电视节目里信誓旦旦说着杭州解百如何如何的不好,口似悬河、唾沫星子乱飞的这些分析师们,在睡了一夜之后,都不约而同的改变了观点。
    还有人也信誓旦旦地补充,说那时的龙伯倜傥不羁。
    说句良心话,刘平本质并不坏,他也曾经在我面前信誓旦旦要戒掉毒瘾,可这些信念架不住周围那些人把他越拽越深。
    两者不仅与扁信誓旦旦“建立新国家”的主权宣示毫无关系;就是作为公共议题的民意表达,都显得多此一举、脱裤子放屁。
    他竟然信誓旦旦地说爱她,愿与她白头偕老,骗子,鬼才相信。

    汉字详情

    xìn,shēn [xin,shen]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YG
    仓颉: OYMR
    四角: 20261

    详细解释

    xìn

    形容词

    (1)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2) 同本义

    信,诚也。——《说文》

    有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

    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则是无信。——《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

    (4) 真实,不虚伪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事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信官(诚实不欺的官员);信赏(悬赏);信赏钱(悬赏金);信人(诚实的人)

    动词

    (1) 相信;信任

    不我信兮。——《诗·邶风·击鼓》

    且单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记·苏武传》

    不自信。——《战国策·齐策》

    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犹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笑而不信。——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纳(相信采纳);信不信由你;听其言而信其行

    (3) 守信用

    已诺不信则兵弱。——《荀子·富国》

    小信未孚。——《左传·庄公十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贾谊《过秦论》

    信义著于四海。——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信义安所见。——《汉书·李广苏建传》

    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住宿两夜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诗·周颂·有客》

    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左传·襄公十八年》

    (5) 证实;应验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6) 知晓

    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聊斋志异》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陆游《蝶恋花》

    (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名词

    (1) 信约;盟约

    以继好结信。——《左传·襄公元年》

    (2) 符契;凭证

    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

    (3) 又如:信笼(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刻木为信

    (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宜急追信改书。——《资治通鉴》

    越绝粮,使 素忠为信,告粜于吴。——《越绝书》

    司空郑冲驰遣信就 阮籍求文。——《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信使(使者)

    (6) 通“讯”。音讯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李白《大堤曲》

    (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风报信;凶信;信鸽;信鸿;信鸟;信问(信息)

    (8) 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的书信又用“书”字表示)

    函使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信局(投递信件的机构);私信;挂号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简(书信)

    (10) 姓

    副词

    (1) 放任;随便

    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醒世姻缘传》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着(任着;任凭);信手拈来;信步

    (3) 果真,的确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史记·华佗传》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信知生难恶。——唐· 杜甫《兵车行》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shēn

    (1) 古同“伸”,舒展开。

    (2) 古同“伸”,表白。

    英文翻译

    trust, believe; le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3
    ◎ 客家话:[宝安腔] sin5 [梅县腔] sin5 [东莞腔] sin5 [客英字典] sin5 [客语拼音字汇] xin4 [沙头角腔] sin5 [台湾四县腔] sin5 [海陆丰腔] sin5 [陆丰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晉眞A去聲開口三等眞Asĭĕnsinh/sinn
    shì [shi]
    部首: 713
    笔画: 14
    五笔: RRYF
    五行:
    仓颉: QLYMR
    四角: 52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折声。本义:发誓;立誓)

    (2) 同本义

    誓,以言约束也。——《说文》。段注:“凡自表不食言之辞皆曰誓,亦约束之意也。”

    约信曰誓。——《礼记·曲礼》

    予誓,告汝誓命。——《书·甘誓》。注:“要信也。”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司射西面誓之。——《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终待说山盟海誓。——赵长卿《贺新郎》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为誓与城为殉。——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誓志(发誓立志);誓死不贰(发誓至死不变心);誓辞(立誓的言辞);誓戒(誓约警戒);誓剑(对着剑发誓;皇帝赠与出巡大臣的宝剑,即后世所称的“上方宝剑”);誓书铁券(即“丹书铁券”。古代帝王颁赐功臣的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

    (4) 接受爵位

    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下,摄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周礼》

    (5) 告诫;告知

    司射西面誓之曰:“公射大候,大夫射参,士射干。”——《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

    惟君有黼裘以誓省。——《礼记·玉藻》。疏:“告勑也。”

    一日誓,用之于军旅。——《周礼·秋官·士师》

    (6) 又如:誓戒(约束警戒);誓民(告戒吏民);誓众(告诫众人)

    (7) 铭刻;牢记 。如:誓肌(刻骨铭心)

    名词

    (1) 指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所订立的誓约;盟约;誓言

    张陈背誓。—— 曹植《五帝诛》

    周武有孟津之誓。——《左传·昭公四年》

    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誓令(誓言与命令);誓信(盟约);誓书(盟约);誓章(记载有誓词的文件);誓要(约盟,盟誓)

    (3) 古代告诫将士的言辞 。如:《汤哲》、《泰誓》、《秦誓》

    形容词

    谨慎

    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礼记·文王世子》

    英文翻译

    swear, pledge; oath

    方言集汇

    ◎ 粤语:sa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6 se5 [客英字典] shi5 [台湾四县腔] sii5 se5 [陆丰腔] shi6 [东莞腔] si5 [宝安腔] si5 [梅县腔] she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 潮州话:s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時制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ʑĭɛizjed/zjey
    dàn [dan]
    部首: 429
    笔画: 5
    五笔: JGF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AM
    四角: 60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像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2) 同本义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郑风·女曰鸡鸣》

    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世说新语·贤媛》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旦而战,见星未已。——《左传·成公十六年》

    号呼达旦。——清· 方苞《狱中杂记》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3) 又如:旦日(天亮时);旦明(天亮时)

    (4) 早晨

    旦夕得甘毳以养亲。——《史记·刺客列传》

    (5) 又如:旦夕之危(比喻非常迫促的危险);旦气(清晨的空气);旦晚(早晚)

    (6) 天,日;某日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战国策·燕策》

    (7) 又如:一旦(一天之间);元旦(新年的第一天);旦昏(白天与夜晚);旦昼(第二天的白天);旦朝(次日清早)

    (8) 特指农历初一日  。如: 旦望(朔望。即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旦会(农历初一之朝会)

    (9) 旦角,传统戏剧中的女演员或女性角色类型。女主角称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

    英文翻译

    dawn; morning; day

    方言集汇

    ◎ 粤语:daan3
    ◎ 客家话:[梅县腔] dan5 [宝安腔] dan5 [东莞腔] dan5 [陆丰腔] dan5 [客英字典] dan5 [台湾四县腔] dan5 dan3 [客语拼音字汇] dan3 dan4 [沙头角腔] dan5 [海陆丰腔] dan5 d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八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得按去聲開口一等tanh/tanntɑn
    dàn [dan]
    部首: 429
    笔画: 5
    五笔: JGF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AM
    四角: 60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像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2) 同本义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郑风·女曰鸡鸣》

    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世说新语·贤媛》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旦而战,见星未已。——《左传·成公十六年》

    号呼达旦。——清· 方苞《狱中杂记》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3) 又如:旦日(天亮时);旦明(天亮时)

    (4) 早晨

    旦夕得甘毳以养亲。——《史记·刺客列传》

    (5) 又如:旦夕之危(比喻非常迫促的危险);旦气(清晨的空气);旦晚(早晚)

    (6) 天,日;某日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战国策·燕策》

    (7) 又如:一旦(一天之间);元旦(新年的第一天);旦昏(白天与夜晚);旦昼(第二天的白天);旦朝(次日清早)

    (8) 特指农历初一日  。如: 旦望(朔望。即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旦会(农历初一之朝会)

    (9) 旦角,传统戏剧中的女演员或女性角色类型。女主角称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

    英文翻译

    dawn; morning; day

    方言集汇

    ◎ 粤语:daan3
    ◎ 客家话:[梅县腔] dan5 [宝安腔] dan5 [东莞腔] dan5 [陆丰腔] dan5 [客英字典] dan5 [台湾四县腔] dan5 dan3 [客语拼音字汇] dan3 dan4 [沙头角腔] dan5 [海陆丰腔] dan5 d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八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得按去聲開口一等tanh/tannt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