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

xìn xī bào zhà [xin xi bao zha]

词语释义

是对近几年来信息量快速发展的一种描述,形容其发展的速度如爆炸一般席卷整个地球。

汉字详情

xìn,shēn [xin,shen]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YG
仓颉: OYMR
四角: 20261

详细解释

xìn

形容词

(1)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2) 同本义

信,诚也。——《说文》

有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

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则是无信。——《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

(4) 真实,不虚伪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事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信官(诚实不欺的官员);信赏(悬赏);信赏钱(悬赏金);信人(诚实的人)

动词

(1) 相信;信任

不我信兮。——《诗·邶风·击鼓》

且单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记·苏武传》

不自信。——《战国策·齐策》

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犹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笑而不信。——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纳(相信采纳);信不信由你;听其言而信其行

(3) 守信用

已诺不信则兵弱。——《荀子·富国》

小信未孚。——《左传·庄公十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贾谊《过秦论》

信义著于四海。——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信义安所见。——《汉书·李广苏建传》

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住宿两夜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诗·周颂·有客》

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左传·襄公十八年》

(5) 证实;应验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6) 知晓

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聊斋志异》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陆游《蝶恋花》

(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名词

(1) 信约;盟约

以继好结信。——《左传·襄公元年》

(2) 符契;凭证

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

(3) 又如:信笼(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刻木为信

(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宜急追信改书。——《资治通鉴》

越绝粮,使 素忠为信,告粜于吴。——《越绝书》

司空郑冲驰遣信就 阮籍求文。——《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信使(使者)

(6) 通“讯”。音讯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李白《大堤曲》

(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风报信;凶信;信鸽;信鸿;信鸟;信问(信息)

(8) 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的书信又用“书”字表示)

函使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信局(投递信件的机构);私信;挂号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简(书信)

(10) 姓

副词

(1) 放任;随便

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醒世姻缘传》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着(任着;任凭);信手拈来;信步

(3) 果真,的确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史记·华佗传》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信知生难恶。——唐· 杜甫《兵车行》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shēn

(1) 古同“伸”,舒展开。

(2) 古同“伸”,表白。

英文翻译

trust, believe; le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3
◎ 客家话:[宝安腔] sin5 [梅县腔] sin5 [东莞腔] sin5 [客英字典] sin5 [客语拼音字汇] xin4 [沙头角腔] sin5 [台湾四县腔] sin5 [海陆丰腔] sin5 [陆丰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晉眞A去聲開口三等眞Asĭĕnsinh/sinn
[xi]
部首: 440
笔画: 10
五笔: TH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UP
四角: 2633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 同本义

息,喘也。——《说文》

亦孔之。——《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

则心惕息。——《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明史·王复传》

(3)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气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难);息响(呼吸的声音);息贲(中医病名。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症候)

(4) 叹气

北山愚公长息。——《列子·汤问》

喟然大息。——《汉书》

闵王太息。——《战国策·齐策》。注:“长出气也。”

(5) 又如:叹息(叹气);息悒(叹息忧闷)

(6) 停止,停息

息,安也。——《广雅》

息,休也。——《释言》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注:“犹安也。”

而不得息。——《吕氏春秋·适威》。注:“安也。”

臣必致死礼以息楚。——《左传·昭公八年》

莫不敢遑息。——《诗·召南·殷其靁》

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郑风·狡童》

昼夜不息。——《广东军务记》

请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无时而息。——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

(7) 又如:息口(停口);息手(停手);息糜(制止;停止);息言(停止言事);息甲(解除盔甲。停战)

(8) 休息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诗·大雅·民劳》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息景(息影。退隐闲居);息劳(休息);息喘(喘息。比喻紧张活动中的短暂休息);作息(工作和休息);歇息(休息);息力(休息)

(10) 滋息;生长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11) 又如:息马(畜养、蕃息马匹);息人,息民(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12) 平息

望峰息心。——《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13) 又如:息事(平息事端);息喘(平息喘气)

(14) 消除

息子贡之志。——《韩非子·五蠹》

(15) 又如:息望(不再生妄想);息虑(消除担忧;消除杂念)

(16) 通“熄”。熄灭;消失

彖曰:“革,水火相息”。——《易·革》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庄子·消遥游》

(17) 又如:息了心(断了念头;死心);息灭(熄灭;绝灭);息机(熄灭机心)

名词

(1)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屏息观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数息可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一息尚存;鼻息

(3) 利息,利钱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孟尝君传》

(4) 又如:息利(利息);息金(利钱,利息)

(5) 消息

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耗,不免忧疑。——欧阳修《熙宁四年与大寺丞书》

(6) 又如:信息(音信;消息);息耗(消息,信息)

(7) 亲生子女

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张籍《董公诗》

(8) 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9) 春秋时诸侯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10) 姓

英文翻译

rest, put stop to, end, c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梅县腔] sit7 [台湾四县腔] sit7 [客英字典] sit7 [东莞腔] si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xid5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sit7 [沙头角腔] sit7 [海陆丰腔] s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相即職開入聲開口三等sĭəksik/siok
bào [bao]
部首: 414
笔画: 19
五笔: OJAI
五行:
仓颉: FATE
四角: 9689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暴声。本义:炸裂发声)

(2) 同本义

爆,灼也。——《说文》

火爆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车胎爆了;爆烈(猛烈爆炸);爆响(突然而猛裂地发出声响)

(4) 燃着

湿薪未爆先烟。——宋· 范成大《苦雨》

(5) 把食物放进沸油锅里炸 。如:爆肚片;爆双脆

(6) 突出来;鼓起

满额爆出了青筋。——茅盾《子夜》

火烧物声

叵堪朋娄多,沸耳作惊爆。——唐· 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

英文翻译

crackle, pop, burst, explod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u5 pau5 bok7 [东莞腔] bau5 [台湾四县腔] bau5 pau5 bok7 [梅县腔] bau5 [陆丰腔] pau5 [宝安腔] pau5 bau5 [客语拼音字汇] bau4 [客英字典] bau5 pau5
◎ 潮州话:b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北敎去聲開口二等prauh/peawpau
zhà,zhá [zha]
部首: 414
笔画: 9
五笔: OTHF
五行:
仓颉: FOS
四角: 98811

详细解释

zhá

动词

(1) 把食物放在滚沸的油锅中熬熟 。如:炸供(油炸供神用的食品)

(2) 〈方〉∶焯 。如:把菠菜炸一下

(3) 将旧金属器物加工,使重现光泽

妹妹的项圈我瞧瞧,只怕该炸一炸去了。——《红楼梦》

(4) 另见 zhà

zhà

动词

(1) 指物体突然破裂

不拿姜汁子和酱预先抹在底子上烤过,一经了火是要炸的。——《红楼梦》

(2) 又如:瓶子炸了;爆炸

(3) 用炸药、炸弹爆破 。如:炸碉堡;炸桥;炸丸(即炸弹);炸坑(爆炸后形成的土坑);炸裂弹(即炸弹)

(4) 〈方〉∶因受惊而四处乱逃 。如:炸眼(马、驴等牲畜突然见到生人或其他不熟悉的东西而惊恐嘶鸣或狂奔)

(5) 因某事而激烈发作 。如:炸毛(方言。发脾气;发怒);炸呼(乱喊叫;吆喝)

(6) 另见 zhá

英文翻译

to fry in oil; to scald; to explode

方言集汇

◎ 粤语:zaa3
◎ 客家话:[梅县腔] za5 [宝安腔] za5 [客英字典] za5 [海陆丰腔] za5 cap7 [台湾四县腔] za5 cap7 [客语拼音字汇] za4 [东莞腔] za5 [梅县腔] za5
◎ 潮州话:za3 zan3(tsà tsàⁿ) zah8(tsâh)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