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读

zhù dú [ zhu du]
繁体 住讀
注音 ㄓㄨˋ ㄉㄨˊ

词语释义

指学生住校读书。与走读相对。

词语解释

  1. 指学生住校读书。与走读相对。

    《人民日报》1981.1.1:“学生走读和住读并举,以走读为主。”

引证解释

⒈ 指学生住校读书。与走读相对。

《人民日报》1981.1.1:“学生走读和住读并举,以走读为主。”

住读的网络释义

住读

  • zhù dú ㄓㄨˋ ㄉㄨˊ
  • 住读(住读)
  • 指学生住校读书。与走读相对。《人民日报》1981.1.1:“学生走读和住读并举,以走读为主。”
  • 住读造句

    仙女中学只有初三的学生上晚自习,走读生们采取志愿的形式,住读生们都要求上晚自习。
    一名研究生从中国在他的住读公寓找到死的今晨在南达克达州立大学,根据学校官员。
    高考前两天学校放假,学生们回家调整,住读生由于离家较远就在寝室。
    因为学校对学生管得很严,我们住读生是不准随便外出的,除非有班主任的批条。
    我们都是住读生,没有出入证的。
    这篇推理小说,利用欲擒故纵的笔法,紧紧扣住读者阅读时的心情。
    走的时候便问了一些他们住读生下晚自习的时间、熄灯的时间。
    虽然有互联网媒体的步步紧逼,但纸媒还是有着其他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优势,纸质载体依然拥有读者,关键是如何服务好和巩固住读者。
    有些学生是走读的,大部分学生是住读的。
    这些费用,一般仅包括所有课程及讲座的听课费、讲义费及学院资源使用费及两次集中住读拈之食宿费用等。
    我开始高中的时候我想念他们,因为我在住读还有十三岁了。
    育才高中在学校附近专门建了一栋楼,里面都是单间带卫生间的房子,名字就叫做学生公寓,都是专门提供给那些有钱的,不愿意住在学校的住读生。
    既然大门不让出,两个人就只有施展飞檐走壁的功夫,从住读生的寝室楼翻越出去了。
    那就是他们送你去住读的原因?
    韩丁是首都人,也住在首都,他那里的住读学生都是一月回家一次,如果这妹子是住读生话,游戏直播最低次数就达不到了。
    报完名之后,走读生都会回家等着九月四号正式开学,住读生一般都呆在寝室,或者和家人朋友上街逛去了。
    教室中熙熙攘攘,住读生以光速朝食堂冲去,走读生则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下午所有的学生不许回家吃饭,一来防止有的住读生混出学校,二来提高食堂的收益率,三来减少同学们的吃饭时间,可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一时间,走读生们的家长都特别准时,住读生们的家长也纷纷打电话叮嘱,要注意安全。
    虽然这是个值得深入报导的题材,但连篇累牍的论述却不易吸引住读者的目光。

    汉字详情

    zhù [zhu]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YGG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OYG
    四角: 202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主声。本义:停留)

    (2) 同本义(站住)

    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后汉书·蓟子训传》

    春光已向梅梢住。——《后汉书》

    融为中书郎,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南齐书·张融传》

    舞余香尚存,歌尽声犹住。——萧悫《春日曲水》

    (3) 又如:住歇(停止,停歇);住滞(停留);住后(留后;殿后);住锡(僧人在某地居留。锡,锡杖)

    (4) 停止

    杜请 裴追之, 羊去数里住马,既而俱还 杜许。——《世说新语·方正》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5) 又如:住脚(止步);住罢(停止)

    (6) 暂居;居住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

    住近湓江。

    人道寄奴曾住。—— 宋· 辛弃疾《永遇乐》

    (8) 又如: 住坐(居住);住室(供人居住的房间)

    (9) 住宿;过夜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卢纶《逢病军人》

    (10) 驻扎

    家本清河住 王城,须凭弓箭得巧各。—— 令狐楚《少年行》

    (11) 保留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住枝。——白居易《母别子》


    (1) 做动词的补语

    (2) 表示牢固或稳当

    众人向前,一个带住婆子,三四个带住唐牛儿,把他横拖倒拽,直推进 郓城县里来。——《水浒全传》

    贾政还欲打时,早被 王夫人抱住板子。——《红楼梦》

    (3) 表示停止或静上

    我给你个好主意,虎姑娘立住了,面对面地对他说,…这个事非我自己办不可。—— 老舍《骆驼祥子》

    (4) 跟“得”或“不”连用。表示能否胜任或能否够得上

    那祝龙当敌 秦明不住,拍马便走。——《水浒全传》

    英文翻译

    reside, live at, dwell, lodge; stop

    方言集汇

    ◎ 粤语:zyu6
    ◎ 客家话:[宝安腔] cu3 [梅县腔] chu5 [客语拼音字汇] cu4 [客英字典] chu5 [东莞腔] cu3 [台湾四县腔] cu5 [dai5] [陆丰腔] chu5 [海陆丰腔] chu6 [dai5] [沙头角腔] c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持遇去聲合口三等ɖʰĭudryoh/diuh
    dú,dòu [du,dou]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FN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JNK
    四角: 34784

    详细解释

    dòu

    名词

    (1) 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今以逗号标志。也作“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唐· 韩愈《师说》

    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其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晋· 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2)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读,诵书也。——《说文》

    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公羊传·定公元年》

    读其书。——《孟子》

    相随观读,讽述以谈。——《论衡·谈天》

    (3) 又如:读法(诵读法令);读祝(祭祀时宣读祈祷文);读鞫(审判时,宣读起诉理由)

    (4) 阅读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 邯郸淳《笑林》

    (5) 又如:读报;默读(不出声地读书);朗读;读律(学习法律);读画(用心鉴赏绘画的意境,风格);读过(读毕);读杂志;审读(审查阅读)

    (6) 说

    读,说也。——《广雅·释诂二》

    号而读之也。——《庄子·则阳》

    (7) 上学 。如:读大学;走读;半工半读

    名词

    (1) 文体名。属于题跋一类。用以记心得于书后,以备遗忘

    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 宋。—— 徐师曾《文体明辨》

    (2) 姓

    (3) 另见 dòu

    英文翻译

    read, study; pron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duk6

    宋本广韵

    住读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