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楚群咻

zhòng chǔ qún xiū [ zhong chu qun xiu]
繁体 眾楚群咻
注音 ㄓㄨㄥˋ ㄔㄨˇ ㄑㄨㄣˊ ㄒ一ㄡ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指众多的楚国人共同来喧扰。后指众多外来的干扰。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语出《孟子 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成语用法

众楚群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众楚咻”。

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百工居肆,欲其专也;众楚羣咻,喻其散也。”
清黄遵宪《和周朗山见赠之作》:“立志不肯随沉浮,一齐足敌众楚咻。”
清黄遵宪《题樵野丈运甓斋话别图》诗:“岂图五丁力,竟招众楚咻。”

众楚群咻的网络释义

众楚群咻

  • 众楚群咻,zhòng chǔ qún xiū,指众多的楚国人共同来喧扰。后指众多外来的干扰。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典源《孟子注疏》卷六上〈滕文公章句下〉。
  • 汉字详情

    zhòng [zhong]
    部首: 220
    笔画: 6
    五笔: WWW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OO
    四角: 8088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 同本义

    人三为众。——《国语·周语》

    坤为众。——《易·说卦》

    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周礼·大宗伯》

    安土重居,谓之众庶。——《后汉书·杨终传》

    庸众而野。——《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

    众恶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众怒难犯。——《左传·襄公十年》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教我先威众耳。——《史记·陈涉世家》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激众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吾村之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

    众皆感奋。

    (4) 又

    率众袭之。

    (5) 又如:众喙(众人的闲言碎语);众口嚣嚣(众人吵吵嚷嚷);众怨之的(大家怨恨的目标);众力(众人之力);众口(众人的言论);众夫(众人;一般人);众兆(众人);众目(众人的眼睛);众心(众人之心);听众;观众;群众;会众(到会的人);当众(当着大家);民众(人民大众);公众(社会上大多数的人);万众(大众)

    (6) 指诸事,万事

    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礼记·仲尼燕居》

    (7) 又如:众名(万物之名);众有(万物);众念(万念);众物(万物;诸物);众圣(诸圣人)

    (8) 指百官;群臣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礼记》

    (9) 又如:众士(贵臣以外诸臣。古代泛指诸侯臣僚,各级官吏);众臣(贵臣身份以外之臣。即众士)

    (10) 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率数万之众。(众指军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1) 又如:众力(特指兵力);众卒(一般兵士)

    (12) 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汤誓》

    (13) 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一行三众,辞别高老及众亲友,投西而去。——《西游记》

    (14) 又如:众性(佛教语。众生);众生(泛指人和一切动物;指人以外的各种动物)

    (15) 姓

    形容词

    (1) 众多,与“寡”、“少”相对

    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桓公十一年》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荀子·劝学》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

    众贼环而进。

    众宾团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众妙毕备。

    (4) 又如:众峰(许多山峰);众工(许多工匠);众支(众多的支系);众小(众多小国);众卉(百草);众口纷纭(人多嘴杂,论论纷纷);众毛飞骨(众多的众物能掀起重物);众巧(众多的巧匠);众矢之的(许多箭射的靶子。比喻众人攻击的目标)

    (5) 各种 。如:众艺(各种技艺,艺术);众虑(各种杂念;各方面的考念);众管(各种管乐器);众伪(种种假象);众群(各种邪恶);众善(各种善举)

    (6) 广泛;普遍

    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论之卑尔。——《荀子》。杨倞注:“闻见不广,议论不高。”

    (7) 又如:众妙(一切深奥玄妙的的道理);众医(一般医生;庸医)

    英文翻译

    multitude, crowd; masses, public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3
    ◎ 潮州话:zêng3 [揭阳]zong3

    宋本广韵

    chǔ [chu]
    部首: 420
    笔画: 13
    五笔: SS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DNYO
    四角: 44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林,疋( 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2) 同本义 。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

    言刈其楚。——《诗·周南·汉广》

    不流束楚。——《诗·王风·扬之水》

    夏楚二物。——《礼记·学记》

    楚扑长如笴。——《仪礼·乡射礼》

    民无箠楚之忧。——《汉书·汉延寿传》

    (3) 又如:楚棘(荆棘);楚焞(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以荆木制成);楚藿(用荆条做的捕鱼笼);楚楚(丛生的样子;鲜明的样子);楚木(丛生之木);楚林(丛林)

    (4) 周朝时国名

    (5) 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6) 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7) 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8) 姓

    形容词

    (1) 酸辛痛苦

    慷慨含辛楚。——陆机诗

    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楚辱(苦痛与耻辱);楚痛(痛苦);楚酷(痛楚)

    (3) 齐整;清晰

    笾豆有楚。——《诗·小雅·宾之初筵》

    (4) 又如:一清二楚;楚洁(整洁);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

    (5) 鲜艳,华丽

    不韦使楚服而见。——《战国策·秦策》

    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

    (6) 又如:楚服(美盛的服饰);楚丽(华美绚丽)

    (7) 伧俗,粗俗 。如:楚鞋(粗糙的鞋,草鞋);楚剌(粗莽乖戾)

    动词

    (1) 拷打

    入狱楚掠。——《新唐书·严郢传》

    (2) 又如:楚挞(笞打,拷打);楚拷(拷打)

    英文翻译

    name of feudal state; clear

    方言集汇

    ◎ 粤语:co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u3 co3 [客英字典] cih3 [台湾四县腔] cu3 co3 [梅县腔] ze3 co3 chui3 [陆丰腔] cih3 [东莞腔] co3 [宝安腔] co3 [客语拼音字汇] co3 cu3 [沙头角腔] co3
    ◎ 潮州话:c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創舉上聲開口三等chriox/chvvʧʰĭo
    qún [qun]
    部首: 619
    笔画: 13
    五笔: VT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SRTQ
    四角: 1865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2)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群,辈也。——《说文》

    兽三为群。——《国语·周语》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三百维群。——《诗·小雅·无羊》

    大夫不掩群。——《礼记·曲礼》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故近者聚而为群。——柳宗元《封建论》

    (3) 又如:群才(有才能的人们);群生(一切生物);群立(站立在人群中);群有(佛教指众生或万物);群儿(一群小儿。多用作轻蔑之辞);群品(万事万物;佛教指众生)。也指其他动物相聚而成的集体。又如:猪群;马群;大鱼群

    (4) 朋辈 。如:群好(互相亲善的人们);群季(诸弟);群朋(互相依附,结为党与);群流(同辈);群萃(同类;侪辈)

    (5) 百姓 。如:群元(指人民、百姓);群口铄金(众口铄金。形容舆论影响的强大或比喻人多口杂,足以混淆是非)

    (6) 集团,社会集体

    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唐· 柳宗元《封建论》

    (7) 又如:群法(社会法则);群治(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治理和处置);群俗(社会风尚)

    (8) 泛指多数

    (9) 指人

    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礼记》

    (10) 指事物

    猎者张罗,百兽群拢,或得或失。——《论衡》

    量词

    用于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 。如:一群天鹅;一群野火鸡;一群白蚁

    动词

    (1) 聚集;会合,联合

    而群天下之英杰。——《荀子·非十二子》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

    以避群害。——明· 李渔《闲清偶寄·种植部》

    群聚而笑。——唐· 韩愈《师说》

    群怪聚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群而不党(聚集在一起,却不结党);群曲(合唱的曲子。大多为一人引端,众人和声);群行(结队而行);群萃(事业相同的人集聚在一起);群处(成群地相处)

    (3) 随俗

    仆进不能参名于二立,退又不能群彼数子。——《后汉书》

    形容词

    (1) 众多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赵王悉召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以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群士(众官,百官;众学士);群有(指万物);群司(百官,众官。同群士);群枉(众多奸邪的小人);群英(众多有才能的人);群从(指众子侄辈)

    英文翻译

    (same as U+7FA3 羣) group, crowd, multitude, mob

    方言集汇

    ◎ 粤语:kwa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un2 [宝安腔] kiun2 [海陆丰腔] kiun2 [客英字典] kiun2 [台湾四县腔] kiun2 [东莞腔] kiun2 [梅县腔] kiun2 [客语拼音字汇] ki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渠云平聲合口三等gyon/giungʰĭuən
    xiū [xiu]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WSY
    五行:
    仓颉: ROD
    四角: 6409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嘘气;喘气

    众口同一咻。——清· 黄遵宪《纪事》

    (2) 又如:咻气(呼气;喘气)

    (1) 形容喘气声或某些动物的叫声 。一般叠用

    草中咻咻有寒兔,孤隼下击千丈驰。——苏轼《江上值雪》

    (2) 又如:咻咻

    英文翻译

    shout

    方言集汇

    ◎ 粤语:heoi2 ja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u1 [梅县腔] hiu1 [宝安腔] hiu1 [客英字典] hiu1 [客语拼音字汇] hiu4 [海陆丰腔] h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尤平聲開口三等xĭəuhiu/xi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