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

yí biǎo [ yi biao]
繁体 儀表
注音 一ˊ ㄅ一ㄠˇ

词语释义

仪表 yíbiǎo

(1) 人的外表

仪表不凡
appearance;bearing looks

(2) 各种测定仪

meter

词语解释

  1. 人的外表。指容貌、姿态、风度等。

    《诗·卫风·硕人》“硕人其頎” 汉 郑玄 笺:“言 庄姜 仪表长丽俊好,頎頎然。” 南朝 梁 沉约 《豫章文宪王碑》:“公德惟民望,位冠朝首,仪表瑰雄,风神秀杰。” 元 曾瑞卿 《留鞋记·楔子》:“因小生学成满腹文章,更兼仪表不俗,今年春榜动,选场开,奉父母严命特来上朝应举。” 峻青 《海啸》第四章十二:“他那威严的仪表,沉雷般的声音,有着一种逼人的力量。”

  2. 准则;法式;楷模。

    《管子·形势》:“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礼义者,尊卑之仪表也。” 汉 王逸 《离骚叙》:“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铸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司空、僕射,实百僚之仪表也,奈何与黥卒坐对!” 朱德 《游罗冈祠》诗:“忠心为国声名在,仪表堪称后世师。”

  3. 指为准则,为法式,做楷模。

    宋 苏轼 《徐州谢邻郡陈彦升启》:“纪纲千载,仪表一方。”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沉光》:“又如《太白酒楼记》等文,皆仪表於后世。”

  4. 表柱。立木为之,用于测日影,候天象。

    《后汉书·律历志下》:“历数之生也,乃立仪表以校日景。景长则日远,天度之端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智力有限,持寻尺之仪表,仰测穹苍,安能洞悉而无疑?”

  5. 机弩部件之一,用于瞄准。

    《淮南子·俶真训》:“今夫善射者有仪表之度,如工匠有规矩之数,此皆所得以至於妙。”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曰:‘愿闻望敌仪表、投分飞矢之道。’ 音 曰:‘夫射之道,从分望敌,合以参连……远近高下,求之銖分。’”

  6. 测定温度、气压、电量、血压、流量等仪器的统称。外形似计时的表,能由刻度直接显示数值。

    碧野 《在江汉平原上》:“姑娘夜读了一阵,望了望抽水机的仪表。”

仪表的国语词典

准则、模范。

仪表的网络释义

仪表 (显示数值的仪器总称)

  • 仪表,显示数值的仪器总称,包括压力仪表流量仪表,以及各种分析仪器等。
  • 仪表 (词语释义)

  • 仪表,指准则、模范;容貌举止;测量指示的器具。见南朝 梁 沉约《豫章文宪王碑》:“公德惟民望,位冠朝首,仪表瑰雄,风神秀杰。”
  • 仪表造句

    穿上西装后,他显得仪表堂堂,风度十足。
    做一个成熟的男人需要提高个人修养,冷静的心态,遇事多思考,仪表方面要以简洁为主,还有很多是需要自己去磨练的,但是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成不成熟和时间没有一点关系。
    随着春天的到来,大地完全绿色,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整个春天是绿色覆盖。
    他那副仪表堂堂的样子,几乎一到就被请去见经理。
    花些时间在仪表上: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以貌取人。
    新的语文老师仪表堂堂,和蔼可亲。
    老教授庄重的仪表和精辟的论述,令人肃然起敬。
    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他生得仪表堂堂,虽说不上龙行虎步,但走起路来还挺像个样子。
    首先,最主要的拍马屁手段是注意你的仪表和礼貌。
    他身材很高,仪表堂堂,衣着讲究。
    自尊自爱,注意仪表。
    他仍然是一个仪表堂堂的男子汉,受到凯丝琳的崇拜。
    他的才能和仪表卓然超众,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獐头鼠目。
    物理实验室新购置了许多仪表。
    他仍然显得那么德高望重,那么仪表堂堂。
    爷爷年轻的时候当过演员,仪表堂堂,一表非凡。
    我的叔叔仪表堂堂,而且知识广博,许多女孩都喜欢他。
    他文质彬彬的仪表,确实迷倒不少追求者。

    汉字详情

    [yi]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Y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IK
    四角: 242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2) 同本义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

    心质平理,其仪安闲。——《人物志》

    (3) 又如:仪状(容貌形状);仪观(容貌威仪);仪宇(仪容;器量);仪缀(威仪,外观);仪止(仪表举止);仪采(仪表风采);仪相(仪表容貌);仪形(仪容;形体);仪状(仪容形状);仪望(仪容;外表);仪干(仪容体格);仪操(仪容节操);仪举(仪容举止)

    (4) 法度;礼法

    仪,度也。——《说文》。徐锴系传:“度,法度也。”

    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墨子》

    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国语》

    (5) 又如:仪刑(法式,作为模范);仪令(法令);仪准(法度标准);仪则(法则);仪司(泛称地方司法机构)

    (6) 典范;表率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楚辞》

    上者,下之仪也。——《荀子》

    (7) 又如:仪范(作为典范);仪象(以为模式);仪形(典范;楷模);仪型(楷模,典范)

    (8) 礼仪。仪式;礼节

    礼仪卒度。——《诗·小雅·楚茨》

    肄仪为位。——《周礼·春官·小宗伯》

    十六知礼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礼仪(礼节和仪式);仪部(礼部);仪文(礼仪的形式);仪位(礼仪、爵位);仪检(礼仪法式);仪台(行礼仪的高台);仪序(礼仪的秩序);仪制(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

    (10) 仪仗

    仪马之设,自汉始也。——《事物纪原》

    (11) 又如:仪马(仪仗队的马);仪刀(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仪剑(仪卫所持之剑);仪卫(仪仗与卫士的统称);仪驾(皇太后、皇后的仪仗)

    (12) 礼物,馈赠给某人或单位的钱或物

    且出此间,备些祭仪。——《古今小说》

    (13) 又如:寿仪;谢仪

    (14) 测量和记录观察量现时值的装置 。如:爆燃仪;应变仪;子午仪

    (15) 姓

    动词

    (1) 取法;效法

    仪肖曹之指挥,羡张陈之奇画。——《抱朴子》

    (2) 又如:仪式(取法)

    (3) 拟想;推测;忖度

    皆心仪霍将军女。——《汉书·外戚孝宣许皇后传》

    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国语》

    (4) 又如:仪图(揣想,忖度)

    (5) 匹配

    我仪图之。——《诗·大雅·庶民》。笺:“仪,匹也。”

    丹朱凭身以仪之。——《国语·周语上》。韦昭注:“仪,匹也。”

    帝体丽明,仪表作贰。——《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

    (6) 又如:仪比(比拟;比匹)

    (7) 测度 。如:仪天(测候天体);仪衡(测度衡量)

    英文翻译

    ceremony, rites gifts; admire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宋本广韵

    biǎo [biao]
    部首: 623
    笔画: 8
    五笔: GEU
    五行:
    吉凶:
    仓颉: QMV
    四角: 5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从“毛”。本义:外衣)

    (2) 同本义

    表,上衣也。——《说文》。朱骏声曰:“古者衣裘,以毛为里。按,古衣裘皆外毛,礼服必加裼衣其上。许所谓上衣也,故曰以毛为田,言有表,则毛在里也。”

    表裘不入公门。——《礼记·玉藻》

    必表而出之。——《论语》。皇疏:“谓加上衣也。”

    中绀而表素。——《庄子·让王》

    (3) 又如:表裘(外衣);表礼(作为礼物的衣料);表里(衣服的面子与里子;里外;也指作为礼物的衣料)

    (4) 外面(与“里”相对)

    表里山河。——《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5) 又如:表海(临海,滨海);表薄(泛指出身贫贱。表:野外;薄:山林);表里相应(指内外互相应和);表壮不如里壮(丈夫有才能,还不如妻子善能持家,可为内助。表指丈夫,里指妻子)

    (6) 外表,外貌

    虚有其表耳。——《明皇实录》

    (7) 又如:表相(外貌);表征

    (8) 通“标”。表率,榜样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表记》

    廉者,民之表也。——包拯《乞不用赃吏》

    (9) 又如:表正(证据;表率;榜样);表俗(作为世人的表率)

    (10) 通“幖”。表帜,标志

    祭之日表。——《周礼·肆师》

    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荀子·成相》

    (11) 又如:表旗(边境上的标帜);表识(标记,标帜)

    (12) 给皇帝上的奏章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3) 又如:表函(上呈天子的函件);表奏(表文奏章);表草(表文的草稿)

    (14) 表格

    为十表。——司马迁《报任安书》

    (15) 又如:度量衡表;对数表;乘法表;编制表;一览表;价目表

    (16) 作标记的木柱

    吴起治 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吕氏春秋·慎小》

    城上千步一表。——《墨子·备城门》

    (17) 表亲 。一种亲戚关系,有姑表和姨表之分,都叫表,姑母的子女互为姑表,姨母的子女互为姨表。如:表兄弟,表兄妹,表姊弟,表姊妹(姑母、舅父、姨母的子女);表叔,表伯,表舅(父母的表兄妹);表侄,表甥(表兄弟姐妹的孩子);表婶(表叔之妻)

    (18) 边界线 。如:表旗(边界线上的旗帜)

    (19) 直立于地面,用以测日影的标杆

    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其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景:影。)——阮元《畴人传》

    (20) 石碑

    千里立表,万里连纪。——《汉书》

    (21) 测量仪器 。如:温度表;水表;电表;表座(日影表的底座)

    (22) 树梢 。如:林表

    (23) 姓

    动词

    (1) 表彰,显扬

    刻石表功兮炜煌煌。——唐· 韦应物《石鼓歌》

    (2) 又如:旌表(立石碑、匾额以颂扬功德);表章(显扬;宣扬;古代臣子上君王的奏章);表显(显扬);表式(表彰)

    (3) 设立标记;标出,标明

    (4) 又如:表木(立木为标志);表目(标名,命名);表揭(标志)

    (5) 表白

    或援誓以表心。——刘知几《史通》

    (6) 又如:表异(表明特异之处);表微(表明微细之事);表心意;按下不表;表抒(表达,抒发)

    (7) 启奏,上表章给皇帝

    亮自表后主。——《三国志·诸葛亮传》

    礼官辄表贺。——《明史·海瑞传》

    曹公表 权为骠骑将军。——《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8) 又如:表救(上表援救);表闻(上表申闻于上);表荐(上表推荐);表谢(上表谢恩);表劝(上表劝即帝位)

    (9) 表现,显示 。如:表德(佛教用语。直接显示真理叫表德。与遮情相对);表候(表现在外的征象)

    (10) 记载 。如:表勒(刻石记载);表载(记载)

    (11) 用药物等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如:表寒气;表汗

    名词

    一种轻便的可以戴在手腕上或放在口袋内的计时器 。又如:手表;怀表

    英文翻译

    show, express, manifest, display

    方言集汇

    ◎ 粤语:bi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au3 beu3 [梅县腔] biau3 [沙头角腔] biau3 [陆丰腔] biau3 [海陆丰腔] biau3 [客英字典] biau3 [东莞腔] biau3 biau1 [客语拼音字汇] beu3 biau3 [宝安腔] biau3 | bi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陂矯宵B上聲開口三等宵Bpieux/pyevpĭɛ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