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熙

yú xī [ wu hu]
繁体 於熙
注音 ㄨ ㄏㄨ

词语释义

见"于戏"。

词语解释

  1. 见“ 於戏 ”。

引证解释

⒈ 见“於戏”。

于熙的网络释义

于熙

《于熙》是文音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起点网。

汉字详情

[yu]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GFK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

介词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1)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如:荣誉归于教练

(14) 表示相对的位置 。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15) 姓

(16)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17) 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18) “於”

英文翻译

in, on, at; go to;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1 wu1 [台湾四县腔] ji1 wu1 [梅县腔] j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陆丰腔] ji3 ji1
◎ 潮州话:i1 [澄海]e1(ur) [潮阳]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俱平聲合口三等yo/hiuĭu
[xi]
部首: 403
笔画: 14
五笔: AHKO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UF
四角: 7733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曝晒;晒太阳)

(2) 同本义

熙,燥也。——《说文》

仰熙丹崖,俯澡绿水。——《文选·卢谌·赠刘琨》

(3) 振兴;兴起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书·尧典》

(4) 又如:熙朝(使朝廷兴隆);熙隆(兴盛,盛隆);熙国(振兴国家)

(5) 通“嬉”。嬉戏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

臣不敢以死为熙。——《淮南子·人间》

(6) 又如:熙游(游乐;游戏) ?

形容词

(1) 光明、明亮

熙,光也。——《尔雅》

于缉熙敬止。——《礼记·缁衣》。注:“缉熙皆明也。”大学注:“缉熙,光明也。”

缉熙单厥心。——《国语·周语》。注:“熙,光也。”

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煊赫流淳熙。——李商隐《韩碑》

(2) 又如:熙皞(熙熙皞皞。光明祥和);熙天(明朗的天空);熙光(辉耀);熙焰(烈焰)

(3) 兴盛

熙朝之佚事,即衰世之危端。——王世贞《艺苑卮言》

(4) 又如:熙盛(兴隆);熙朝(兴盛的朝代)

(5) 和悦

熙熙兮共乐人之臧也。——《荀子·儒效》。注::和乐之貌。”

(6) 又如:熙怡(和悦的样子);熙治(清明和乐的时代);熙笑(和悦地笑着)

(7) 通“禧”。幸福;吉祥

忽乘青玄,熙事备成。

双桥镇上依然满眼熙和太平之盛。—— 茅盾《子夜》

(8) 又如:熙恬(愉快安静);熙然(和乐的样子)

(9) 和暖;暖和

群山霭遐瞩,绿野布熙阳。——韦应物《扈亭西陂燕赏》

(10) 又如:熙阳(温暖的阳光)

英文翻译

bright, splendid, glor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he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宝安腔] gi1 hi1 [客英字典] hi1 [陆丰腔] hi1 [东莞腔] hi1 [台湾四县腔] hi1 [梅县腔] hi1
◎ 潮州话:h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其平聲開口三等xĭəhi/x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