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

wǔ hú [ wu hu]
注音 ㄨˇ ㄏㄨˊ

词语释义

古代·地区湖泊。其说不一:

南五大湖的总称。

洞庭湖

近代称华中华东五大著名湖泊。即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洪泽湖太湖

春秋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于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词语解释

  1. 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

    《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

    《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 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 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南部的湖泽。

《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 ……其泽藪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注:“具区 、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即太湖。(2)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於五湖。”
韦昭注:“五湖,今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 太湖之别名也。”
(3) 太湖及附近四湖。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具区,谓之五湖口。五湖谓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也。”
(4) 太湖附近的五个湖。 《史记·夏本纪》“震泽致定” 唐张守节正义:“五湖者, 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太湖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⒉ 江南五大湖的总称。 洮滆,今江苏长荡湖、西滆湖。彭蠡,今鄱阳湖。青草,今洞庭湖东南部。

《史记·三王世家》:“大江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索隐:“五湖者, 具区、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是也。”
明杨慎《丹铅总录·地理》:“王勃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一也, 青草二也, 鄱阳三也, 彭蠡四也, 太湖五也。”

⒊ 指洞庭湖。

唐杜甫《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
朱鹤龄注:“雁至衡阳则回。此五湖当指洞庭湖言。”

⒋ 近代称华中、华东五大著名湖泊。即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洪泽湖和太湖。

⒌ 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葛洪《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商洛,俯泛五湖,追巢父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李渔《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三湘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五湖的国语词典

湖泊名:(1)​太湖。《国语.越语下》:「战于五湖。」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2)​洞庭湖。《韩非子.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江南。」(3)​ 太湖及其附近的胥、蠡、洮、滆四湖。宋.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词:「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五湖的网络释义

五湖

  • 近代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古代的说法不同,如《国语》、《史记》中的五湖专指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六湖 : 我国的几个大湖 ,说法不一,一般指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洪泽湖、千岛湖。在《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中 ,原先的五湖名称是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彭蠡即鄱阳湖。鉴湖到了清代则被洪泽湖代替。) 但根据《史记河渠书集解》五湖,湖名耳,实一湖,今太湖是也。
  • 五湖造句

    抗战时期,爱国青年从五湖四海来到延安。
    他这几年走遍五湖四海,交游之广,遍及三教九流。
    这次比赛的选手来自五湖四海,兵不厌诈,在我们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一定要小心为妙。
    现在我们家乡已有较好的旅游条件,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观光游览。
    海宝是对五彩缤纷生活的向往,对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上海对来自五湖四海朋友的热情邀约。
    新建的贸易大厦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客商。
    我长大了要做个旅行家,周游五湖四海。
    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欢聚一堂,衷心祝愿亚运会圆满成功。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为了实现四化这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能相聚在一起,真是有缘!
    战士们来自五湖四海。
    拾一片秋叶,拂两缕秋风,摘三四枚秋果;去五湖秋游,赏六朵秋菊,品七八杯秋茗;值九月秋分,送十分祝福:秋分快乐!
    想学一棹五湖,同遁隐,却被妖气笼遍,远无垠,还说什么石烂海枯,情不泯。
    感谢你一如既往的关心,两次三番的安慰,五湖四海的陪伴,六神不安的挂念,七拼八凑的礼物,九死不悔的义气。感恩节,送上我最真诚的祝福,愿你永远幸福快乐。
    世界人口日,祝福都送去。送到东,送到西,送到南,送到北,送给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所有的朋友。为啥就是不送你,因为你是火星人呀,不属于我们地球!
    寒冷的季节,轮回的岁月,思念炽烈,千山万水也难隔绝,五湖四海不能补缺。轻轻的问候,浓浓的情意,问候真切,快乐好运对你体贴,健康平安伴你昼夜。大雪时节,愿你珍重,幸福永不。
    今日的神州大地,东风化雨,万众归心,四海生色,五湖呈祥。
    白露时节好运来,祝愿朋友都发财,一想二来三行动,强身健体多锻炼,四海五湖六祝愿,心情舒畅百事顺,七纵八横九勤劳,发财致富不是梦,十全十美在今朝,白露祝福千万家!
    一肩明月天上悬,二分明月洒窗前,三朋四友盼相见,五湖四海心相连,六福临门福无边,七星捧月喜连连,八月十五大团圆,九天揽月你最眩!
    财神日迎财神,文财神祝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武财神祝你身体健康壮如牛,义财神祝你朋友遍及五湖四海路好走,富财神送你聚宝盆祝你金银装满库,偏财神祝你事业依正道满天下!

    汉字详情

    [wu]
    部首: 210
    笔画: 4
    五笔: G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M
    四角: 101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名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4)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英文翻译

    fiv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ng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 潮州话:ngo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疑古上聲開口一等ngox/nguuŋu
    [hu]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D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EJRB
    四角: 371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胡声。本义:陆地上聚积的大水体)

    (2) 湖泊,积水的大泊

    湖,大陂也。——《说文》

    扬州浸有五湖。浸,川泽所仰以灌溉也。——《周礼·职方》。按:古言鸿隙大陂,言汪汪千顷陂,皆谓大池也。凡大泽蓄水,南方名曰湖。”

    江海陂湖园池。——《汉书·元帝纪》。注:“深水也。”

    战于五湖。——《国语·越语》

    (3) 又如:湖池(湖泊池沼);湖胶(湖水结冰);湖埭(湖的堤坝);湖海(湖与海的合称;泛指天下之地)

    (4) 古州名 。隋仁寿二年置,治所在今浙江省吴兴县。指浙江省的湖州市。如:湖丝(浙江湖州市生产的蚕丝)

    (5) 古县名 。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西

    (6) 古水名 。在河南省灵宝县西南,发源于夸父山,北流入黄河

    (7) 指湖南,湖北 。如:两湖两广;湖广熟,天下足(湖南、湖北两省盛产稻米,两湖丰收,则天下粮足)

    英文翻译

    a lake; Hubei, Hunan; bluish-green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2 [宝安腔] fu2 [陆丰腔] fu3 [梅县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东莞腔]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gho/huɣ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