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橱

shū chú [ shu chu]
繁体 書櫥
注音 ㄕㄨ ㄔㄨ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见“书厨 ”。

词语解释

  1. 见“ 书厨 ”。

引证解释

⒈ 见“书厨”。

书橱的国语词典

放书的橱柜。

如:「家中的书橱里放著妈妈喜爱的散文书籍。」

书橱的网络释义

书橱

  • 书橱,拼音为shū chú,藏书的橱柜。
  • 书橱造句

    我把书桌挪动靠边,腾出地方摆书橱。
    王冬冬瞥了一眼范宁的泡面,然后从书橱拿出一包还有五六根的火腿肠,随手扔给沈念怎么这么清苦,连火腿肠都不加一根。
    你还需要一张梳妆台,一具灯座,也许还要个书橱,至于衣橱,那当然是少不了的。
    陈济从小无意功名,喜读书,手抄口诵,博闻强记,书中万事,问及于他,总是张口就来,人称‘两脚书橱’。
    “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注定与浪漫无缘。
    几十个沿墙依势排列开的高玻璃门书橱内,一部部难觅的精品孤傲地栖息在那儿,挑战着巡视者的品味和决心。
    用芯片将书橱里的所有书,全部都录制进了芯片以后,雷蒙便拉响了房间里的铃铛。
    游木人走到墙边,按下了就看不出来的按钮,书橱翻了过来,进来吧。
    戚南北起身,从书橱中取出一条三寸大小形似鱼儿的物件,递给黄锐锋,说道喏,鱼传尺素。
    我循声望去,看见的是书橱里一群图书义愤填膺的眼神,你这个凶手!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正房走去,推开门,原来是书房,里面密密匝匝放着几排书橱,这时,他听到树后有沉重的喘息声。
    陈汉章是晚清国学家俞樾和黄以周的弟子,旧学知识勘称渊博,有“两脚书橱”之美称。
    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橱,早有人反对过了。
    陆澄一生读书无数,最终却被讥为‘两脚书橱’,陆澄岂不刻苦?岂没有孜孜不倦,始终如一的学习?
    房间的右面有个很大的书架,上面摆满了书,洛奇走到书架前,打开书橱,手划过各种书,不自觉的停留在一本叫《十四号》的书前。
    能读不能行,所谓两足书橱。
    有的人看似满腹诗书,但其实缺少了“思考的头”,脑袋只不过是别人的“跑马场”,根本不会拿知识去分析问题,只是成为了徒具观赏性的“两脚书橱”。
    房子很大,窗明几净,办公桌后面有个很大的书橱,里面摆满了大大小小厚薄不等的各类书籍,显示出主人的好学与品味。

    汉字详情

    shū [shu]
    部首: 106
    笔画: 4
    五笔: NNH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DS
    四角: 53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聿,者声。聿( ),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 同本义

    書,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众言同,于是乎书。——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4) 画

    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名词

    (1) 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凡载籍谓之书。——《正字通》

    申子、 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史记·礼书》李隐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采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3) 信件,信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4)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信);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5) 奏章;文书,文件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7) 字体,字形 。如: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8) 书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学书费纸,犹胜饮酒费钱。——欧阳修《学书费纸》

    (9) 又如:楷书;隶书;书判(判别书法与文章的优劣);书圣(指造诣最高的书法家);书意(书法的神髓);书品(评论书法优劣的书;书法的风格造诣);书格(书法的风格)

    (10) 《尚书》的简称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清· 刘开《问说》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1) 文字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李贺《感讽》

    (12) 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3) 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礼记》。孙希旦集解:书、计,即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也。

    (14) 古代皇帝的诏书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无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汉书》

    (15) 说书,曲艺的一种 。如:书寓;听书

    (16) 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 ,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17) 姓

    英文翻译

    book, letter, document; writings

    方言集汇

    ◎ 粤语:syu1

    宋本广韵

    chú [chu]
    部首: 420
    笔画: 16
    五笔: SDGF
    五行:
    仓颉: DMMI
    四角: 41940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木,厨声。本义: 放置东西的家具)同本义 。如: 橱子(放置衣物的柜子);橱簏(指装书用的橱箱);衣橱;碗橱儿;壁橱;书橱

    英文翻译

    cabinet, wardrobe, cupboard

    方言集汇

    ◎ 粤语:cyu4
    ◎ 客家话:[宝安腔] cu2 [客英字典] chu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