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腔义愤

mǎn qiāng yì fèn [man qiang yi fen]
注音 ㄇㄢˇ ㄑ一ㄤ 一ˋ ㄈㄣ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指心中充满对不合理的事情的愤怒。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那些人满腔义愤,来势汹汹,一进门就捣毁了家具和窗户,走的时候把能带走的财物都拿去了。”

成语用法

满腔义愤作谓语、定语;用于愤怒。

满腔义愤造句

何龙华满腔义愤的指着阿杰却说不出话来。
张野的满腔义愤,只能对着吉他发泄了。
那两个知青颇具煽动性的语言,激起了聂家沟林场的知识青年们的满腔义愤。
很难说这次调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但尽管大家满腔义愤,面对这样的结局和这样的事实,却都无能为力。
穆仁生越想越觉得满腔义愤填膺,胸臆难抒,终于忍不住淌下男儿泪,埋首在膝头上,委屈地哭了起来。
满腔义愤“当时,其他人已经打算放弃争夺了,因为已经牺牲了一些好手,我们也准备离开,可是没想到突然一阵天火流云。
石跃忠见小叫花子十分难过地流着眼泪,满腔义愤地告诉他,是一个叫金宏成的大法官,把误伤说成故意,判了他师傅的死刑,叫小叫花子记住金宏成这个仇人的名字。

汉字详情

mǎn [man]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AGW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TMB
四角: 3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2) 同本义

满,盈溢也。——《说文》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庄子·列御寇》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奸邪满侧。——《韩非子·扬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

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黄四娘家花满溪。——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蒌蒿满地。——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又如:满口胡柴(满口胡说);满坑满谷(形容积聚得特多);满面生花(满面笑容);满天星(指眼里冒出许多金星);满眼(充满视野);满堂(充满堂上);满衍(布满平野,遍野);满肚子(满肚皮。充满肚皮;充满心中);满实(充盈);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满脸春色(满脸春风。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满听(满耳);满溢(太多而漫出);满生生(很满的样子);满心(心中充满某种情绪或意愿);满礼(满理。充足的理由);满顶(不留余地);满饮(斟满而饮)

(4) 足够,达到一定限度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与韩荆州书》

(5) 又如:满散(功德圆满时的散斋;为祈祷、祝寿等开设道场,期满结束);满日(做工做到规定的年龄期限);满服(服丧期满);满破(最多;大不了);满话(没有回旋余地的话);拉满弓(又叫满把)

(6) 通“懑”。烦闷

…欢欣愤满以送之。——《说苑·善说》

故烦满而囊缩。——《素问·热论》

形容词

(1) 饱满;丰满

穗阅而青零,多秕而不满。——《吕氏春秋·审时》

(2) 郁闷,闷塞不畅

必至下胀而上满。——《老残游记》

(3) 全,整个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满坐宾客。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 又如:满不在意(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满天打油飞(方言。谓到处游荡,没有落脚的地方);满处(到处);满世界(到处);满堂(整个堂上);满岁(一年,整年);满处(犹到处)

(5) 自满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勤于家,不自满假。——《书·大禹谟》

踌躇满志。——《庄子·养生主》

(6) 又如:满大(自满自大);满招损,谦受益(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满假(自满自大);满望(满足所望)

(7) 特指月圆 。如:月满(月圆);满魄(圆月)

名词

(1) 中国少数民族名。“满族”

(2) 姓

副词

很——表示程度 。如:满对;满高兴

英文翻译

fill; full, satisfied

方言集汇

◎ 粤语:mun5

宋本广韵

qiāng [qiang]
部首: 444
笔画: 12
五笔: EPWA
五行:
仓颉: BJCM
四角: 73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兼形声。从月(肉),从空,空亦声。本义:人和动物体内的空处)

(2) 同本义

腔,内空也。从肉,从空,空亦声。——《说文新附》

(3) 又如:腔子(胸腔);口腔;胸腔;生殖腔;胚盘下腔;胸膜腔;心腔;肾球囊腔;颅腔;腹腔;肠腔;子宫腔;髓腔

(4) 曲调;曲谱 。如:腔拍(唱腔节奏);腔板(乐曲的调子和节拍);唱走了腔

(5) 口音 。如:腔音(口音);广东腔;山东腔;腔者

(6) 腔调 。如:学生腔;腔派(腔调气派)

(7) 模样 。如:腔儿(样子;模样);腔巴骨子(腔儿)

量词

多指牲口个体。如:一腔猪;一腔羊

英文翻译

chest cavity; hollow in body

方言集汇

◎ 粤语:ho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kiong1 [海陆丰腔] kiong1 [宝安腔] kiong1 [客英字典] kiong1 [东莞腔] kiong1 [梅县腔] ki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四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江平聲開口二等khrung/qeongkʰɔŋ
[yi]
部首: 108
笔画: 3
五笔: Y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
四角: 400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形容词

(1) 名义上的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如:义杖;义肢

英文翻译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宋本广韵

fèn [fen]
部首: 339
笔画: 12
五笔: NFAM
五行:
仓颉: PJTO
四角: 940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贲( 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2) 同本义

愤,懑也。——《说文》

发愤以杼情。——《楚辞·九章·惜诵》

志意蕴愤。——《后汉书·王符传》

(3) 又如:愤切(内心极度愤懑);愤悁(愤懑郁积);愤薄(郁结,充塞);愤厥(由于愤气郁结造成的痉挛昏厥)

(4) 充盈,旺盛

愤,盈也。——《方言十二》

阳瘅愤盈。——《国语·周语》

(5) 又如:愤盈(充溢,积满;气愤,愤懑);愤盛(积满,充盈)

动词

(1) 愤怒;怨恨。同“忿”

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愤怨(愤怒怨恨);愤心(愤怒或愤激之心);愤忿(愤怒);愤沮(怨恨沮丧);愤痛(愤怒悲痛);愤咤(愤怒)

(3) 发,奋

愤于中则应干外。——《淮南子·脩务》

(4) 又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愤迅(奋迅);愤勇(奋勇);愤起(奋发而起)

英文翻译

resent, hate; indignant

方言集汇

◎ 粤语:fan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