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谋

zhǔ móu [ zhu mou]
繁体 主謀
注音 ㄓㄨˇ ㄇㄡ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主谋 zhǔmóu

(1) 为首策划

head a conspiracy;be the chief plotter

(2) 为首策划的人

主谋一二人。——· 方苞《狱中杂记》
chief instigator;principle conspirator

词语解释

  1. 为首策划。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二折:“为甚来行兇?为甚来起衅?是那个主谋?是那个见人?”《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 扳倒天 把这话通知众盗,及至审问,一口咬定 董昌 主谋,阴图叛逆。”《东周列国志》第六二回:“ 程滑 曰:‘主谋皆出 书 、 偃 , 滑 不过奉命而已,安得独归罪於我?’”

  2. 指为首策划的人。如:在这次闹事中,他是主谋。

引证解释

⒈ 为首策划。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为甚来行兇?为甚来起衅?是那个主谋?是那个见人?”
《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扳倒天把这话通知众盗,及至审问,一口咬定董昌主谋,阴图叛逆。”
《东周列国志》第六二回:“程滑曰:‘主谋皆出书、偃,滑不过奉命而已,安得独归罪於我?’”

⒉ 指为首策划的人。

如:在这次闹事中,他是主谋。

主谋的国语词典

主要策划计谋的人。法律上则指教唆、主使他人从事犯罪行为的人。

如:「检方正漏夜侦察这件抢案的主谋。」

主谋的网络释义

主谋

  • 主谋,指为首策划;为首策划的人。语出元王仲文 《救孝子》第二折:“为甚来行凶?为甚来起衅?是那个主谋?是那个见人?”
  • 主谋造句

    公安干警明察秋毫,找出了作案的主谋。
    但细细梳理一番,情况似乎有所反转,这厢是主谋者假结婚真骗财,那边是利用管理公司的网络按摩业务和美色诱惑吸引富豪,说起来真得算不上高智商。
    可是,一名盐工行事时贪饮局中所藏之酒大醉,被闻讯赶来的官差拿获,严刑之下,他把主谋者“王四大人”“颜老太爷”都供了出来。
    警方表示,有一个被击毙的人就是策划新德里爆炸事件的主谋。
    从表面上看,韩侂胄是被史弥远和杨皇后等人“矫诏”枉杀的,但是主谋史弥远不但未被追责反而重用。
    他们只需要让犯罪主谋在那些不知情的受害者的酒杯里放上一点点无色无味的毒药,然后静待死神降临就好。
    我们只知道阴谋在巴基斯坦策划,主谋者的身份仅仅是推测而已。
    第二天一早,汪大捷将几个主谋者分别单独禁闭,然后对全体学员进行教育,并对被禁闭的人单独谈话。
    在章跃被拘留后的第二天,其背后隐藏的主谋田晓芹,也被“请进了”公安局,在办案干警面前交代了娘儿俩所密谋的一切。
    守业涉嫌多起国际走私贩毒案,也是泰国凶杀案的幕后主谋,更蓄意驾车撞死金莲和撞伤有情,由于他牵涉多宗严重罪案,不获保释。
    使义士不以财。故义者,不为不仁者死;智者,不为暗主谋。
    但是一群记者突然出现,这条新闻迅即传遍全国,说是莫利纳与巴尔德蒂被指控为罗森博格谋杀案的主谋。
    两位尊主谋虑深远,说得都为在理。
    赵祯听汇报后非常恼火,批示今后主谋者一律处以凌迟,即民间俗称的“剐”。
    可惜李轻眉的所有防范都没了意义,因为新疆内部出现了兵谏!其主谋有掌管新疆归化军的金树仁……以及乔巴山。
    倘再发生上项事情,除查明主谋者从严法办外,各校教职员、职司管教,责有攸归,定惟该教职员等是问。
    最后,我郑重其事地宣布:“爸爸和妈妈涉嫌欺骗一案,判决爸爸为主谋,罚晚上刷锅,妈妈为协从,罚擦桌椅,我是受害人,就什么也不干了!”。
    同时欧阳也是屠苏的仇敌,当年去血洗屠苏故乡的主谋者。
    唐钧知道,从这个娘们的参与过程和隐忍与装相的能耐来说,山叶即使不是主谋也必定是重要成员。
    两强相争夏家主谋胜,劫后余生张酒郎归家。

    汉字详情

    zhǔ [zhu]
    部首: 108
    笔画: 5
    五笔: Y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G
    四角: 0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下面是木材。“主”是“炷”的本字。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火焰、油盏、灯台、灯座。本义:灯心)

    (2) 同本义 。油灯上用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后作“炷”

    主,镫中火主也。——《说文》

    (3) 君主 。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书·仲虺之诰》

    今世之主。——《吕氏春秋·察今》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唐· 温庭筠《经五丈原》

    畔主背亲。

    (4) 又

    欲斗两主。

    共事之主。——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主驾(君主的车驾);主道(君主治国之道);主术(君主控制臣下的权术);主胙(帝业);主相(君主和相);主长(君上);主君(对一国之主的称呼);主位(君主的权位)

    (6) 指立国一方的国君。旧史家以正统为帝,偏安为主 。如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以蜀为正统,故称“蜀”为“帝”,魏、吴为主

    凡人主必审分。——《吕氏春秋·审分》

    (7) 又如:主君(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

    (8) 公主的简称

    主( 平阳公主)见所侍美人,上弗悦。——《史记》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唐· 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9) 又如:主第(公主的住宅);主国(公主的侯国);主傅(教导公主的女官)

    (10) 主人;东道主

    遂举觞对语,宾主无愧色。——《世说新语·方正》

    主不能守。——《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又如:宾主;客随主便;主队;主婆(主人婆);主翁(犹主人);主客(主人与宾客);主党(主人一方的亲族);主父(婢妾、仆役对男主人之称);主人家(主人;特指店主人);主人婆(主人之妻)

    (12) 控制者,支配者,财产或权力的所有者

    场主积薪。——《聊斋志异·促织》

    山塞中只有这个主。先除了此人,小喽另外何足为虑。——《水浒传》

    (13) 又如:企业主;房主;车主

    (14) 长官;首脑,首长

    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唐· 元结《贫妇词》

    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世说新语·识鉴》

    (15) 家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内有主也。——《太玄》

    (16) 又如:主伯(古代指家长和长子);一家之主

    (17) 事主,指当事人

    凡被举擢官,于诰命署举主姓名,他日不如举状,则连坐之。——《宋史·选举志》

    武大扯住 郓哥道:“还我主来!”——《水浒传》

    (18) 又如:买主;卖主;失主;盟主

    (19) 事物的根本

    天下为主。——清· 黄宗羲《原君》

    (20) 又

    以君为主。

    以刚为主。——《明史》

    不主故常。——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1) 死人的牌位

    上司批准下来,制主入祠,门首建坛。——《儒林外史》

    (22) 上帝

    有人从墓里把主移走了,我们不知道他们把他放在那里!——《圣经》

    (23) 真主 。伊斯兰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主神的称呼

    (24) 姓

    动词

    (1) 主持;掌管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世说新语·政事》

    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之职。——《文心雕龙·史传》

    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主苹蘩(指妻子主持家政);主闱(科举考试的主试官);主簿(主管文书);主藏(主管库藏财物);主业(主管产业);主章(古代掌管木材的官吏);主书(主管文书的官吏)

    (3) 支持,提倡,主张

    前所主唱。——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力主(极力主张);主坐(主使的人);主莫(主谋;力求);主画(主意;谋划)

    (5) 寄住在

    或谓孔子于 卫主痈疽,于 齐主侍人瘠环。——《孟子》

    (6) 又如:主人家(旅馆;客店)

    (7) 注重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

    (8) 保持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文选·宋玉·招魂》

    (9) 主持婚约

    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谷梁传》

    (10) 预示

    齐王问大臣:“铜铁鸣,主何吉凶?——《三国志平话》

    (11) 存心;萌生

    我力斗二将不过,看看输与他。宋江收了军马,不知主何意。——《水浒传》

    形容词

    (1) 主要的 。如:主楼;主量子数;主潮(主要潮流);主客(主要的客人);主故(主顾);主的(主要目标);主因(主要的原因);主回路

    英文翻译

    master, chief owner; host; lord

    方言集汇

    ◎ 粤语:zyu2
    ◎ 客家话:[宝安腔] zu3 [梅县腔] zhu3 [台湾四县腔] zu3 [客英字典] zhu3 [东莞腔] zu3 [海陆丰腔] zhu3 [客语拼音字汇] zu3 [沙头角腔] zu3 [陆丰腔] zhu3
    ◎ 潮州话:zu2(tsú)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之庾上聲合口三等tɕĭucjyox/tjuu
    móu [mou]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AFS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VTMD
    四角: 347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某声。本义:考虑;谋划)

    (2) 同本义(侧重于商议出办法或盘算出主意)

    虑难曰谋。——《说文》

    聪作谋。——《书·洪范》

    咨难为谋。——《左传·襄公四年》

    谁适与谋。——《诗·小雅·苍伯》

    在事为诗,未发为谋。——《春秋·说题辞》

    心思为谋。——《论衡·超奇》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肉食者谋之。

    聚室而谋。——《列子·汤问》

    谋诸漆工。——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谋谟殚神(筹谋划策,竭尽全力);不谋而合;合谋(共同策划);谋及庶人(与百姓共商国事);思谋(方言。思索;考虑);谋始(于开始时慎重考虑);谋章(考虑文章的篇章结构)

    (4) 计议;商议

    谋,议也。——《广雅》

    聚室而谋。——《列子·汤问》

    (5) 又如:谋迹(议其行事);谋阙(商议补救缺失);谋合(合伙同谋)

    (6) 图谋;营求

    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亦宜自谋。——诸葛亮《出师表》

    谋袭蔡州。——《资治通鉴·唐纪》

    (7) 又如:谋论(谋划揣摩);谋断(谋划决断);谋为不轨(图谋不轨);谋首(主谋者);谋犹(计谋。也作谋猷);谋干(谋求;钻营);谋虚逐妄(谋求追逐虚幻不实的东西);谋道(探求事理和道义等)

    (8) 咨询

    载驰载驱,周爰咨谋。——《诗·小雅》

    咨事为谋。——《国语·鲁语》

    (9) 又如:谋筮(问卜);谋询(咨询);谋龟(问卜)

    名词

    (1) 策略,计谋

    辩说属辞,饰非诈谋。——《韩非子·存韩》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无以小谋败大作。——《礼记·缁衣》。注:“小臣之谋也。”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谋不逮下(谋略不及下等水平);谋定后动(计划稳妥之后再采取行动);计谋(战争中欺蒙并智胜敌人的策略);足智多谋;有勇无谋

    (3) 通“媒”。媒介

    君臣之会,六者谓之谋。——《管子》

    英文翻译

    plan, scheme; strategem

    方言集汇

    ◎ 粤语:mau4

    宋本广韵

    主谋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