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官

zhōng guān [ zhong guan]
注音 ㄓㄨㄥ ㄍㄨㄢ

词语释义

古官名。

宫内、朝内之官。

宦官。

星位或星区名。

词语解释

  1. 古官名。

    《左传·昭公十七年》“ 大暤氏 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孔颖达 疏引 汉 服虔 云:“ 大暤 以龙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幸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 唐 贾公彦 《<周礼正义>序》:“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自 唐 以后,掌天文历法之官,亦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各设正一人。

  2. 宫内、朝内之官。

    《国语·晋语四》:“ 胥 籍 …… 董 韩 ,寔掌近官。诸 姬 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 韦昭 注:“中官,内官。”《后汉书·郎顗传》:“方今中官外司,各各考事。”

  3. 宦官。

    《汉书·高后纪》:“诸中官、宦者令丞,皆赐爵关内侯,食邑。” 颜师古 注:“诸中官,凡阉人给事於中者皆是也。”《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清史稿·世祖纪二》:“祖宗创业,未尝任用中官。且 明朝 亡国,亦因委用宦寺。”

  4. 星位或星区名。

    《宋史·礼志二》:“圜丘,有司摄事,祀昊天、配帝、五方帝、日月、五星、中官、外官、众星总六百八十七位。”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天文志》:“案《晋书天文志》,天文经星,分为三段:一为中官,一为二十八舍,一为星官……其中官之星,以北极紫宫为首,而北斗次之。”

引证解释

⒈ 古官名。自唐以后,掌天文历法之官,亦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各设正一人。

《左传·昭公十七年》“大暤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孔颖达疏引汉服虔云:“大暤以龙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幸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
唐贾公彦《<周礼正义>序》:“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

⒉ 宫内、朝内之官。

《国语·晋语四》:“胥籍 …… 董韩,寔掌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
韦昭注:“中官,内官。”
《后汉书·郎顗传》:“方今中官外司,各各考事。”

⒊ 宦官。

《汉书·高后纪》:“诸中官、宦者令丞,皆赐爵关内侯,食邑。”
颜师古注:“诸中官,凡阉人给事於中者皆是也。”
《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
《清史稿·世祖纪二》:“祖宗创业,未尝任用中官。且明朝亡国,亦因委用宦寺。”

⒋ 星位或星区名。

《宋史·礼志二》:“圜丘,有司摄事,祀昊天、配帝、五方帝、日月、五星、中官、外官、众星总六百八十七位。”
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宋史·天文志》:“案《晋书天文志》,天文经星,分为三段:一为中官,一为二十八舍,一为星官……其中官之星,以北极紫宫为首,而北斗次之。”

中官的国语词典

宦官、太监。

中官的网络释义

中官

  • 中官,汉语词汇,多义词。本为古官名;后又指宫内、朝内之官;又指宦官;或指星位或星区名。常见于文言文。
  • 中官造句

    其后,中官益盛,而陈玄礼以淳朴自检,宿卫宫禁,志节不衰。
    他虽是朝廷命官,但朝中官位最低,官俸也少得可怜,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两人是在这驿馆中认识的,杨林虽被仁公主封了郎官,但官卑职小,这柴桑城中官比他大的人多了去了,因此驿馆的接待并不待见他。
    司礼监已经连续来了几封书信催促石应诏尽快解决朱聿键,信中更是明言,崇祯皇帝将对各地镇守中官进行适当调整。
    他昼夜兼行,终于赶到京城雒阳,在公车门口追上了正排着队打算递交奏章的州中官吏。
    中官常侍,不过两人,近幸尝赐,裁满数金,惜费重民,故家给人足。
    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石应诏虽然不想给自己找什么麻烦,但却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重返紫禁城或者到别处做个镇守中官。
    杭世骏曾在博学鸿辞考试中名列一等,京中官宦争相延纳,但此次被贬出京,只有老友沈德潜一人前来相送。
    就在姜麒这个屠夫忧国忧民满头包时,如今一潭死水的朝廷,任然还是那个死样子,皇帝只知道享乐人生,大臣们仍旧被中官欺压的敢怒不敢言。
    长庚神色如常地走在蜀中官道上,胸口却有一点发烫。他本以为离别如水,一捧泼上去,什么朱砂藤黄、葱绿赭石也洗干净了,不料那顾昀却是刻上去的,洗了半天,只洗得痕迹越发深邃了。
    前不久,清军分二路进至墙子岭、青山口,明蓟、辽总督吴阿衡、总兵鲁宗文战败而死,中官郑希诏逃走。
    于生匆匆束装,途中官吏迎候者已供帐相属。
    既然太子已经写清楚了条陈,何不让中官去办?难道大明已经人力匮乏,以至于要十五岁的太子亲自去做了么!
    封建社会中官员对百姓和皇亲的态度截然不同。
    陛下,老奴是中官,兼着少府,怕是不妥……
    明朝文学家沈德符因其父是一位史官,深受影响,自幼喜闻朝野故事,同当时士大夫及故家遗老、中官勋戚多有交往,近搜博览,博洽多闻,尤明于时事和朝章典故。
    一时间,卫士、中官尽解弓刀盔甲,器械山积于关前,皆赤手随驾。
    在包厢座看戏的观众都是官吏富贾,自己携带坐具替换园中的蓝色坐垫,就像一首竹枝词所描述的“园中官座列西东,坐褥平铺一片红”。
    朝议以崇焕、之臣不相能,召之臣还,罢经略不设,以关内外尽属崇焕,与镇守中官应坤、用并便宜从事。

    汉字详情

    zhōng,zhòng [zhong]
    部首: 101
    笔画: 4
    五笔: KHK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
    四角: 50006

    详细解释

    zhōng

    名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2) 同本义

    中,和也。——《说文》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中有都柱。——《后汉书·张衡传》

    天门中断。——唐· 李白《望天门山》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中轩敝者。——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

    中山峨冠而多髯者。

    (4) 又如:人中(人嘴上唇当中处);华中;中浣(农历每月中旬);中土(中原地区。古以冀州为中土,汉以来以河南为中土;中国);中天(天空的中央);中夕(夜半);中色(中央之色,即黄色);中甸(京都);中江(江流的中央);中非(指非洲中部地区)

    (5) 内,里面。与“外”相对

    五帝之中无传政。——《荀子·非相》

    儒有衣冠中。——《礼记·儒行》

    皮树中、闾中、虎中、兕中、鹿中,是也。——《礼记·乡射礼记》

    以益中外之累。——《后汉书·列女传》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事变中起。——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心中(心里);内中(里头);家中;水中;队伍中;中水(水中);中垢(尘垢之中)

    (7) 半;中途;半中腰

    夜中,星殒如雨。——《春秋》

    (8) 又如:中缀(中途停止);中夕(半夜);中分(从中间分开);中半(对半);中白(半白);中判(对半分开);中阪(半山坡);中夜舞(夜半起舞)

    (9) 方位名。泛指一个地区内或一个时期内,中间;居中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陶渊明《桃花源记》

    (10) 又如:中门(内、外门之间的门);中阵(中陈、居中的阵地、营垒,一般为主帅所在地);中部(居中的部分);中处(适中的处所);中殿(居中的宫殿)

    (11) 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赵高用事于中。——《史记》

    公来自中,天子所倚。——唐· 韩愈《祭董相公文》

    (12) 又如:中涓(皇帝亲近的侍从官);中侍(宫中的侍从官);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中尚方(古代官署名。掌宫内营选杂作);中秘书(宫廷藏书);中书(皇宫中的藏书)

    (13) 内心

    忧从中来。——曹操《短歌行》

    (14) 又如:中顾(内心顾念);中私(内心的感情);中函(藏蓄于内心)

    (15) 中国的简称 。如:洋为中用;中美关系

    (16) 中国的本地人、居民或其后代 。如:中外皆宜

    (17) 内脏

    五中所主,何藏最贵。——《素问》

    (18) 中介人

    中央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儒林外史》

    (19) 又如:中见(见证人)

    (20) 姓

    形容词

    (1) 中等

    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中家以上。——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中才(中等才能);中则(中等。指田赋);中知(中等的才智);中币(中等品级的货币);中川(中等的河流);中平(中等,平常);中甲(金代科举考试成绩中等者);中兄(才德一般的兄长)

    (3) 〈方〉∶成,行,好

    正要与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么?——《二刻拍案惊奇》

    (4) 又如:中不中

    (5) 容易

    我是薛家丫头, 狄家媳妇,我的钱不中骗。——《醒世姻缘传》

    (6) 合适,适当

    是秦之计中, 齐燕之计过矣。——《战国策·齐策二》

    余观君疏于世故,而谋国无不中。——宋· 叶适《袁声史墓志铭》

    (7) 不偏不倚,正

    头颈必中。——《礼记·玉藻》

    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晏子春秋》

    (8) 通“忠”。忠诚

    难进而尽中。——《孝经·圣治》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春官·大司乐》

    中不上达。——《荀子·成相》

    (9) 另见 zhòng

    zhòng

    动词

    (1)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中其茎。——《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

    敌中则夺。——《荀子·彊国》。注:“击也。”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射者中。——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中而轻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幸啄不中。——《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中靶;猜中了;命中(射中);看中(经过观察,感觉合意);中雀(中目);中钩(上钩);中的(箭射中靶子);中鹄(射中靶子)

    (3) 受到;遭到

    欲中守法。——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 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说岳全传》

    (4) 又如:中霜(遭受霜冻);中酒(病酒;醉酒);中暍(中暑);中疾(生病);中恶(得急病);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5) 造谣;中伤

    好事者未尝不中。——《淮南子·原道》。注:“伤也。”

    欲以吏事中商。——《汉书·何武传》。注:“伤之也。”

    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史记》

    (6) 又如:中陷(中伤陷害);中人(伤害人)

    (7) 合于;符合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音,合乎音律。)——《庄子·养生主》

    其曲中规。(它的曲度符合圆规所画出的标准。其,代车轮,相当于“它的”。中,动词,合乎。规,圆规。)——《荀子·劝学》

    木直中绳。

    不中于款。——《聊斋志异·促织》

    (8) 又如:中节(合乎规定);中墨(符合准绳);中准(符合水准);中水(符合水平面标准);中绳(符合墨线)

    (9) 考取;录取

    后来孟沂中了进士。——《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中才(科举考试的中式之才);中元(高中);中签(填写考中者的标签);中榜(中式);中眉(中榜);中第(中选)

    (11) 得到

    这龟儿,就是中了头奖,什么人还想沾你一文钱吗?——沙汀《丁跛公》

    (12) 又如:中失(得失)

    形容词

    (1) 满,充满

    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汉书》

    (2) 又如:中寿(寿满)

    (3) 通“仲”。位居第二的

    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周礼·夏官·司马》

    中祀大交霍山。——《尚书大传·虞夏传》。注:“中,仲也。”

    至中冬而盛。——《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4) 又如:中秋(秋季的第二个月);中春(春季的第二个月)

    (5) 另见 zhōng

    英文翻译

    central; center, middle; in the midst of; hit (target); attain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1 zung3
    ◎ 客家话:[梅县腔] zhung1 zhung5 dung1 [宝安腔] zung1 | zung5 [客语拼音字汇] dung4 zung1 zung4 [客英字典] zhung1 zhung5 [东莞腔] zung1 zung5 [沙头角腔] zung1 zung5 [陆丰腔] zhung1 zhung5 [海陆丰腔] zhung1 dung1 zhung5 [台湾四县腔] zung1 dung1 zung5 [梅县腔] zung5
    ◎ 潮州话:dong1 dang1 dong3【潮阳】diong1. ~ .di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陟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ţĭuŋtriung/tiung
    guān [guan]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NH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RLR
    四角: 307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2) 同本义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百, 殷二百, 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4) 官府(政府机关)

    官,官舍曰官。——《字汇》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王藻》注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之矣。愿以闻于官。——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5) 又如:官局(官署。政府所设的机构);官寺(官署、衙门的旧称);官项(官府的钱项);官休(纠纷经官府裁定了结)

    (6) 通“馆”。房舍,馆舍

    官乃馆之古文,闲官即闲馆,谓馆舍之空虚者。——俞樾《诸子平议》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

    (7) 官场,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 。如:官俗国体(官场习俗,国家制度)

    (8) 器官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正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9) 又如:五官;感官

    (10) 官职,职位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位卑则足羞,官盛而近谀。——唐· 韩愈《师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1) 又如:官秩(官阶与俸禄);官守(官位职守,官员职责);家父辞官回到省城来

    (12) 古时用以称天子

    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资治通鉴》 晋成帝咸廉三年译注:“称天子为官家,始见于此。”

    (13) 又如:官里(皇帝);官窑(专为皇家服务的瓷窑);官院(王子所居的院子)

    (14) 姓

    形容词

    (1) 属于国家、政府或公家的 。如:官街(都市中的大街);官地(属于政府所有的地);官会子(宋朝颁行的纸币);官银(官府铸造而流通的银锭;应向官府交纳的银两);官车;官仓

    (2) 公;公有。与“私”相对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唐· 杜甫《台上》

    (3) 又如:官厕所;官大道;官中的(公共的,公家的);官中(大家庭中共有的银钱)

    动词

    (1) 当官,作官

    论定然后官之。——《礼记·王制》

    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论》

    阿品远官 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官兴(官瘾);官声(做官的名声);官照(官员任职的执照,也称部照);官常(为官的职责)

    (3) 做官做到 。如:官至户部郎中;官居方面(担任总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官)

    (4) 通“管”( guǎn)。管制,管理

    轨守其时,有官天财。——《管子·山国轨》

    英文翻译

    official, public servant

    方言集汇

    ◎ 粤语:gu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1 [海陆丰腔] gon1 kwan1 [梅县腔] gwon1 [台湾四县腔] gon1 kwan1 [客英字典] gwon1 kwan1 [东莞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uon1 [陆丰腔] gon1 [宝安腔] g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丸平聲合口一等kuanku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