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败俱伤

liǎng bài jù shāng [ liang bai ju shang]
繁体 兩敗俱傷
注音 ㄌ一ㄤˇ ㄅㄞˋ ㄐㄨˋ ㄕㄤ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两败俱伤 liǎngbài-jùshāng

(1) 争斗的双方都受到损失

倘若大人再要回护他三人,将来一定两败俱伤,于大人反为无益。——·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internecine;both parties be weakened by mutual homicide;both being defeated and wounded; both sides suffer; cut one another's throat; neither side gain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

成语辨析

俱;不能写作“具”。

成语用法

两败俱伤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等。

引证解释

⒈ 两者都受到损失。

清李渔《蜃中楼·授诀》:“姊妹行,空叹一无成就,两败俱伤。”
清李渔《比目鱼·假神》:“若教他无端马革将尸裹,倒不如早向蛟龙腹内藏。还思想,休使这前功尽弃,坐看他两败俱伤。”

⒉ 指双方争斗,结果都受到损失。

郑振铎《桂公塘》五:“打到最后一人,我们还是不降伏的!还是讲和了好,免得两败俱伤。”

两败俱伤的国语词典

双方互相争斗,同受损害。

两败俱伤的网络释义

两败俱伤 (汉语词语)

  • 两败俱伤是一个汉语成语,
  • 拼音是liǎng bài jù shāng ,
  • 意为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 两败俱伤的翻译

    日语: 共倒(ともだお)れになる,両方とも損傷(そんしょう)を受(う)ける
    俄语: страдáют обе стороны

    两败俱伤造句

    你们同室操戈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我劝你们说和吧!免得两败俱伤。
    在一个团体之中同室操戈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这场仗不能打,否则必然两败俱伤。
    他们不听调解,打了十多年官司,结果是两败俱伤。
    两虎相争,自然是两败俱伤。
    你们两人再这样斗下去,终究会两败俱伤,各不讨好。
    当他们两败俱伤之时,闯王的军队趁虚而入,攻占了他们的阵地。
    那个曾经,似乎惨不忍睹,最终两败俱伤。
    李红和弟弟因为一把尺子打得两败俱伤。
    寒夜中,两只觅食的狼,饥饿到了极点,发现同类血肉原来也可充饥,所以彼此撕咬。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如若不为终生相守,那必为一场厮杀,红男绿女,假爱为名,歇斯底里,直到,两败俱伤,苟延残喘。
    承诺本来就是男人与女人的一场角力,有时皆大欢喜,大部分的情况却是两败俱伤。
    他们的父亲留下大笔遗产,结果招致兄弟阋墙,弄得两败俱伤!
    这个,有什么话可以好好说。如果他是侵犯到了你,你可以考虑去报复一下,如果没有伤害到你,建议你消消气。因为打架永远是没有赢家的。往往事两败俱伤!劝您慎重
    这两个人势均力敌,龙争虎斗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如果情势对他不利,他决定来个玉石俱焚,两败俱伤。
    如果纵容他们争闹下去,不但将会两败俱伤,也会伤了两家的旧谊。
    两人为了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最后弄得个两败俱伤。
    妯娌间如果再这样斗下去,不但家庭失和,最后也只会两败俱伤而已。
    成功不该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游戏,但事实上,这就是就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游戏。

    汉字详情

    liǎng [liang]
    部首: 105
    笔画: 7
    五笔: GMWW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OOB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量词

    (1)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3) 双。用于鞋娄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 金陵。—— 唐· 戴叔伦《忆原上人》

    (4)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5) 通“辆”。车一乘

    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

    数量词

    (1) 二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两,犹耦也。”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两军人马。——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

    (3)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

    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又

    两股战战。

    两鬓苍苍。——唐· 白居易《卖炭翁》

    (5)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

    (6) 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拨弦三两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

    副词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动词

    (1) 等同;比并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英文翻译

    two, both, pair, couple; 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loeng5
    ◎ 潮州话:liang2 (líang) niên2/nion2(níeⁿ)

    宋本广韵

    bài [bai]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MT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OOK
    四角: 788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贝,从攴。攴( ),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2) 同本义

    败,毁也。——《说文》

    无俾正败。——《诗·大雅·民劳》

    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淮南子·说林》

    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吕氏春秋·尊师》

    法败则国乱。——《韩非子》

    败家丧身。——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

    以侈自败者多矣。

    于是纵散约败。——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败辕裂犁(比喻把事情弄坏);败名(败坏名声);败好(败坏盟好);败事(败坏事情);败家相(败坏家业的情状);败俗(败坏风俗)

    (5) 损害;损伤

    死而形体朽,精气散,犹囊橐穿败,粟米弃出也。——《论衡》

    蠹鱼败书编,萍草粘户半。——宋· 陆游《久雨喜晴十韵》

    (6) 又如:败足(伤脚);败物(破损之物);败面(毁伤面容);败群(危害集体)

    (7) 失败;战败

    齐师败矣。——《左传·成公二年》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孙子兵法·形篇》

    赵尝五战于 秦,二败而三胜。—— 宋· 苏洵《六国论》

    赵兵果败, 括死军覆。—— 汉· 刘向《列女传》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宋义论 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史记·项羽本纪》

    (8) 又如:成败(成功或失败);败道(失败的原因);败走(战败逃跑);败却(败退);败于垂成(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败阵(对阵时被打败)

    (9) 打败。使…战败

    败宋师于 黄。——《左传·隐公元年》

    匈奴入杀 辽西太守,败 韩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

    秦数败 赵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公用 咎犯之言,而败 楚人于 城濮。——《吕氏春秋·义赏》

    (10) 又如:败衄(战败)

    (11) 解除;消散 。如:败火(中医指清热、凉血、解毒等);败毒(解毒)

    (12) 腐烂变质

    鱼馁而肉败,不食。——《论语·乡党》

    形容词

    (1) 破旧

    则干若败絮。——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败絮(破絮);败纸;败物(破损的东西);败衲(破旧的僧衣);败敝(破旧);败褐(破旧的粗布衣服)

    (4) 衰落;破旧;凋谢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又如:败叶(落叶;枯叶);枯枝败叶;衰败(衰落);花开败了;败没(衰落;破败)

    名词

    (1) 灾年;荒年

    丰年补败。——《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2) 弊端;过失

    汉兴,改 秦之败。——《汉书》

    舜之求败也,则是 尧有失也。——《韩非子·难一》

    (3) 姓

    英文翻译

    be defeated, decline, fail

    方言集汇

    ◎ 粤语:baai6
    ◎ 潮州话:bai7

    宋本广韵

    jù,jū [ju,ju]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HW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BMC
    四角: 272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2) 同本义

    俱,皆也。——《说文》

    而仪与之俱。——《战国策·齐策》。注:“偕也。”

    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庄子·天运》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史记·魏公子列传》

    百余人俱。——《汉书·李广苏建传》

    与李陵俱。

    处与之俱。——《世说新语·自新》

    使与书俱。——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等同

    所谓后者应不俱也。——《素问·三部九侯论》。注:“犹同也。”

    伊尹、 箕子才俱也, 伊尹为相, 箕子为奴。——《论衡》

    副词

    (1) 皆;全;都

    其势不俱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

    三首俱烂。——晋· 干宝《搜神记》

    野径云俱黑。——唐· 杜甫《春夜喜雨》

    战具俱办。——《资治通鉴》

    (2) 一起;一同

    父子俱在军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俱诣孙权。——《资治通鉴》

    水陆俱下。

    与璧俱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与俱来。——《三国志·诸葛亮传》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all, together; accompany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1 keo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1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1 ki4 [梅县腔] gi1 [陆丰腔] gi1 [海陆丰腔] gi1 gi3 ki1 ki3 [台湾四县腔] gi1 gi3 ki1 ki3 [宝安腔] 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舉朱平聲合口三等kĭukyo/kiu
    shāng [shang]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TLN
    五行:
    仓颉: OOKS
    四角: 2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塲( 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2) 同本义

    伤,创也。——《说文》

    命理瞻伤。——《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

    以杙抉其伤。——《左传·襄公十七年》

    无面伤。——《左传·哀公元年》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庄子·徐无鬼》

    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庄子·人间世》

    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荀子·正论》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清· 方苞《狱中杂记》

    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

    (4) 丧事;丧祭

    是故明君饰食饮吊伤之礼。——《管子·君臣下》

    (5) 又如:伤辞 (古时为相识者死亡而作的哀辞)

    (6) 损失

    天下得其地,则其利少;攻其国,则其伤大。——《韩非子·五蠹》

    (7) 受伤的人

    虏救死扶伤不给 。——司马迁《报任安书》

    动词

    (1) 损伤;伤害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国语·周语》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出师表》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论语·先进》

    (2) 又如:伤化(损害教化);无伤大雅;伤沴(受伤害而不流通);伤情(伤感);伤暑(为暑气所伤);伤勇(损害勇气);伤脸(损了别人的面子);伤夷折衄(遭受创伤,导致挫败);伤命(伤害天子的诏命);伤幸(出口伤人);伤阂(伤害阻隔);伤废(受伤残废的人);伤毁(损坏);伤廉(伤害廉洁);伤生(伤害生命)

    (3) 受伤;负伤

    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矢人惟恐不伤人。——《孟子·公孙丑上》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方苞《狱中杂记》

    (4) 诋毁;中伤

    伤,诽也。——《广雅》

    伤之于昭公。——《吕氏春秋·察微

    人伤尧以不慈之名。——《吕氏春秋·举难》

    (5) 又如:伤诋(中伤诋毁)

    (6) 触冒;冲犯 。如:伤屈(冒犯);伤犯(冒犯,触犯);伤味(懊恼);伤触(冒犯)

    (7) 死亡。通“丧”

    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战国策》

    (8) 哀伤;悲伤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9) 又如:伤今(忧思今日);伤暮(哀叹年老而无成);伤乖(因离别而悲伤);伤沮(沮丧);伤秋(悲秋,对秋景而伤感);伤恫(哀痛);伤惜(哀伤惋惜)

    (10) 以…产生厌烦 。如:吃红薯吃伤了;这几年在外面跑伤了;这孩子吃糖吃伤了

    英文翻译

    wound, injury; fall ill from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