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唐 制,御史台设三院:台院,置侍御史;殿院,置殿中侍御史;察院,置监察御史。
宋 仍 唐 制,有三院大夫。《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臺,大夫一人……中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臺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 唐 韩愈 《太原王公神道碑铭》:“歷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御史臺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又 清 初改内阁为三院,即弘文院、秘书院和内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国初定三院》:“ 文皇 践祚之初,改内阁为三院,曰弘文,曰秘书,曰内院,皆置大学士、学士等官。”
引证解释
⒈ 唐制,御史台设三院:台院,置侍御史;殿院,置殿中侍御史;察院,置监察御史。 宋仍唐制,有三院大夫。
引《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臺,大夫一人……中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臺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
唐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铭》:“歷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御史臺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
又清初改内阁为三院,即弘文院、秘书院和内院。 清昭槤《啸亭杂录·国初定三院》:“文皇践祚之初,改内阁为三院,曰弘文,曰秘书,曰内院,皆置大学士、学士等官。”
三院的网络释义
三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三 | 蘇甘 | 心 | 談 | 平聲 | 覃 | 開口一等 | 咸 | 談 | sa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完声。“阜”是土山,与土、建筑有关。本义:庭院,院子。房屋围墙以内的空地)(2) 同本义
院,垣也。——《广雅》
院,周垣也。——《玉篇》
有垣墙者曰院。——《增韵》
深院月明人静。——汉· 司马光《西江月》
(3) 又如:前院;后院;深宫大院
(4) 四周有墙垣围绕、自成部分的房屋
院东五里。——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院僧夜闻大呼。——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驰往油画院。——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画院(书院)
(6) 房屋周围的垣墙 。如:场院
(7) 林园
试茗蜀井冈,看花 竹西院。—— 柳贯《送郭子昭经历赴淮东诗》
(8) 娼楼妓馆 。如:院门(院子。妓院)
(9) 仆人 。如:院子(宋、明、清初戏曲小说中称仆人为院子);院公(对他人奴仆的尊称。常见于元、明戏曲小说中)
(10) 官署
早晨七点钟上院,九点下来。——《官场现形记》
(11) 又如:殿院;枢密院;行政院;院上行知(保举已得朝廷批准,由巡抚衙门通知本人的文书);院君(有封号的妇人;亦尊称官吏,财主之妻);院长(宋朝指军吏节级。后来也称衙门中的公人);院子家(给皇帝传递饮食的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en5 [客英字典] jen5 [陆丰腔] jan6 jan5 [宝安腔] jen5 [东莞腔] jen5 [台湾四县腔] jen5 jan5 [客语拼音字汇] yan4 [梅县腔] jan5
◎ 潮州话:in7(īⁿ) [揭阳、潮阳]ngin7(ngī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桓 | 胡官 | 匣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ghuan/huan | ɣuɑ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