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

sān yuán [ san yuan]
注音 ㄙㄢ ㄩㄢˊ

词语释义

三元 sān-yuán

(1) 指科举乡试、会试和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和状元;明代又指殿试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the first place at examinations

词语解释

  1. 农历正月初一。是日为年、月、日之始,故谓之三元。

    南朝 齐 王俭 《谅闇亲奉烝尝议》:“公卿大夫,则负扆亲临。三元告始,则朝会万国。” 南朝 梁 宗懍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 唐 潘孟阳 《元日和布泽》诗:“流辉霑万物,布泽在三元。” 清 钱谦益 《元日杂题长句》诗之一:“青阳玉律应三元,是日朝正会禁门。”

  2. 旧称农历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为上元、中元、下元,合称三元。

    唐 卢拱 《中元日观法事》诗:“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本朝 太宗 时,三元不禁夜,上元御 乾元门 ,中元、下元御 东华门 后罢中元、下元二节。”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天地水三官》:“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 元魏 始。”

  3. 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

    《云笈七籤》卷五六:“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所奉的天官、地官、水官三神。 明 归有光 《汝州新造三官庙记》:“按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説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尊称焉。” 清 金埴 《下不带编》卷五:“世人敬奉三元者徧天下,顾不晓三元所自。按《单志》: 唐 贞观 中,有 陈子春 者居于 单 ,寻真採药,拯物济人。游 东海 之滨,龙神妻以三女,各产一子。及长,皆入山学道。道成,证位三元,为天、地、水三官。”

  4. 道教谓玉清天有 三元宫 ,为 元始天尊 居处。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诗:“五明教已设,三元法復开。” 倪璠 注:“ 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有玉清 三元宫 , 元始天尊 为主。”

  5. 借指道观。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三:“三元有真人,与我生道骨。”

  6. 指天、地、人。

    唐 王昌龄 《夏月花蕚楼酺宴应制》诗:“土德三元正, 尧 心万国同。”

  7. 指日、月、星。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三一:“天纲运转三元浄,地脉通来万物生。”《黄庭内景经·上睹》:“上覩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 梁丘子 注:“三元,谓三光之元,曰日、月、星也。”

  8. 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一百八十年为一周始,故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三元”。

    《旧唐书·傅仁均传》:“以三元之法,一百八十去其积岁, 武德 元年戊寅为上元之首,则合璧连珠,悬令於今日。” 唐 元稹 《景申秋》诗之五:“三元推废王,九曜入乘除。”

  9. 科举时代称解试(后称乡试)、省试(后称会试)、殿试(后称廷试)第一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解试、省试并为魁者,谓之双元;若又为殿魁者,谓之三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京 ﹞不上二十岁,连中了三元。”《明史·选举二》:“三试第一,士人艷称为三元。”

引证解释

⒈ 农历正月初一。是日为年、月、日之始,故谓之三元。

南朝齐王俭《谅闇亲奉烝尝议》:“公卿大夫,则负扆亲临。三元告始,则朝会万国。”
南朝梁宗懍《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
唐潘孟阳《元日和布泽》诗:“流辉霑万物,布泽在三元。”
清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诗之一:“青阳玉律应三元,是日朝正会禁门。”

⒉ 旧称农历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为上元、中元、下元,合称三元。

唐卢拱《中元日观法事》诗:“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本朝太宗时,三元不禁夜,上元御乾元门,中元、下元御东华门后罢中元、下元二节。”
清赵翼《陔馀丛考·天地水三官》:“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⒊ 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

《云笈七籤》卷五六:“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
也称所奉的天官、地官、水官三神。 明归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庙记》:“按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説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尊称焉。”
清金埴《下不带编》卷五:“世人敬奉三元者徧天下,顾不晓三元所自。按《单志》:唐贞观中,有陈子春者居于单,寻真採药,拯物济人。游东海之滨,龙神妻以三女,各产一子。及长,皆入山学道。道成,证位三元,为天、地、水三官。”

⒋ 道教谓玉清天有三元宫,为元始天尊居处。

北周庾信《奉和阐弘二教应诏》诗:“五明教已设,三元法復开。”
倪璠注:“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有玉清三元宫,元始天尊为主。”

⒌ 借指道观。

唐吴筠《游仙》诗之三:“三元有真人,与我生道骨。”

⒍ 指天、地、人。

唐王昌龄《夏月花蕚楼酺宴应制》诗:“土德三元正, 尧心万国同。”

⒎ 指日、月、星。

唐吕岩《七言》诗之三一:“天纲运转三元浄,地脉通来万物生。”
《黄庭内景经·上睹》:“上覩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
梁丘子注:“三元,谓三光之元,曰日、月、星也。”

⒏ 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一百八十年为一周始,故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三元”。

《旧唐书·傅仁均传》:“以三元之法,一百八十去其积岁, 武德元年戊寅为上元之首,则合璧连珠,悬令於今日。”
唐元稹《景申秋》诗之五:“三元推废王,九曜入乘除。”

⒐ 科举时代称解试(后称乡试)、省试(后称会试)、殿试(后称廷试)第一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宋赵昇《朝野类要·举业》:“解试、省试并为魁者,谓之双元;若又为殿魁者,谓之三元。”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京﹞不上二十岁,连中了三元。”
《明史·选举二》:“三试第一,士人艷称为三元。”

三元的国语词典

天、地、人。

如:「连中三元」。

三元的网络释义

三元 (汉语词汇)

  • 三元是中国传统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三元节为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与十月十五,故“元”是农历十五的意思。
  • 三元又是解元、会元、状元的合称。
  • 在道教教义中原指宇宙生成的本原和道教经典产生的源流,隋唐以后又衍化为道教神仙和道教主要节日的名称,延续至今。
  • 三元还有《命理三元》;《命名三元》《词意》等。
  • 三元造句

    低磷配方确保三元催化转换器正常工作。
    介绍了精调化油器、电控化油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摩托车尾气排放控制方法和三元催化剂使用,并讨论了这些控制方法的实验情况。
    科举制度在明清时代趋于成熟,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三场考试都拿第一,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元及第”。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多层建筑物发展的产物,其内容经历了一个从一元论到二元论再到三元论的演变过程。
    进口产品是合成橡胶,主要包括丁腈橡胶及三元乙丙橡胶。
    最后概述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化学破乳机理。
    结果表明,合成的三元共聚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阻垢分散剂。
    通过三元九运与洛书九宫、北斗九星、以及九气间的有机结合,就可以推算阳宅运气和人的吉凶祸福……
    随着汽车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控制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根本途径。
    分析了离心式压缩机三元叶轮数控铣制时出现挖刀现象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
    较低的磷含量,有效延长三元催化转化器的使用寿命,利于环保。
    而三元乙丙橡胶已在汽车密封条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封建时代科举制度以连中乡试、会试、殿试榜首的解元、会元、状元为三元及第,酒家之取名大三元,即寓意为“酒家榜首,食肆班头”。
    锄禾日当午,整天麻将也辛苦。手可摘星辰,杠上开花对对碰。春去花还在,三元四喜自摸牌。人来鸟不惊,从不在乎输与赢。
    一个三元酸溶液的当量浓度是它的莫耳浓度的三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润滑油降凝剂,其为季戊四醇二脂肪酸酯、富马酸和丙烯酰胺的三元共聚物。
    是以外三元苗猪为主,并有杜洛克、杜长大、大约克、长白山等苗猪。
    汽油成分对排放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在现代汽车普遍安装三元催化器后,控制汽油成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采用悬浮法使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进行三元共聚合反应,以对树脂进行改性研究。
    “名列前茅”、“金榜题名”、“连中三元”、“鲤鱼跳龙门”、“才高八斗”、“成竹在胸”、“如登春台”等菜名也走上了餐桌。

    汉字详情

    sān [san]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GG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th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蘇甘平聲開口一等sam
    yuán [yuan]
    部首: 210
    笔画: 4
    五笔: FQ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U
    四角: 10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2) 同本义

    元,始也。——《说文》。按,当训首也。

    元,体之长也。——《左传·襄公九年》

    始加元服。——《仪礼·士冠礼》

    狄人归其元。——《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归国子之元。——《左传·哀公十一年》

    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

    牛曰一元大武。——《礼记·曲礼》。注:“头也。”

    吐蕃叛换方炽, 敬玄失律, 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新唐书》

    (3) 又如:元首(头)

    (4) 天

    执元德于心而化驰若神。——《淮南子·原道》。注:“天也。”

    (5) 又如:元机(天机,指神秘的天意);元神(天帝,天神);元父(天帝);元命(天命);元天(苍天)

    (6) 君

    元首起哉。——《书·益稷》。传:“元首,君也。”

    元,君也。——《广雅》

    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宋· 文天祥《得儿女消息》

    (7) 又如:元、恺辅舜(传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叫“八元”。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叫“八恺”。八元八恺辅佐虞舜,把政事治理得很好);元龙(皇帝);元明(佛教指清净光明);元后(天子;帝王的嫡妻)

    (8) 开始;起端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9) 又如:元始天尊(道教所尊的最高天神。据说他生于太元之先。故名);元初(起初);元由(原由。事情的起始和原因);元因(原因)

    (10) 根源;根本 。如:元本(根本);元序(最根本的秩序,指礼仪);元极(万物之本原)

    (11) 指元气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指人的精神,精气;中医名词,指人体的正气,与“邪气”相对。如:元炁(元气);元阳(男子的精气)

    (12) 道家所谓的道

    元,无所不在也。人能守元,元则舍之;人不守元,元则舍之。——《子华子·大道》

    (13) 又如:元神(佛道经过修炼的灵魂。成仙得道的人,其元神可以离开肉体自由来往);元君(道教对女子成仙者的尊称);元龙(元阳,道教指“得道”)

    (14) 指帝王年号

    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史记》

    (15) 朝代名 。1206 年,成吉思汗建蒙古汗国。1271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 年灭南宋,统一全国,建都大都(今北京)。1368 年,朱元璋军攻占大都,元亡。自定国号起,元凡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元至正间。——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6) 又

    元政紊弛。

    (17) 又如:元人百种(书名。即元曲选)

    (18) 数学名词 。数字和若干字母的有限次乘法运算式中表示,变量的字母称元。如:一元二次方程

    (19) 民众,百姓 。如:黎元;元元;元元之民(众百姓)

    (20) 在各国多种硬币中,仿古德国银质硬币塔勒的任何一种硬币 。如:金元

    (21) ∶中国基本货币单位

    形容词

    (1) 第一,居首位的

    二世元年七月。——《史记·陈涉世家》

    天汉元年。——《汉书·李广苏建传》

    阳嘉元年。——《后汉书·张衡传》

    隆庆元年。——《明史》

    (2) 又如:元题(第一道题);元辰(元旦;吉日);元首(迷信占卜名称之一,六壬课中的第一课,是大吉大利,如愿的课);元妃(国君或诸侯的嫡妻);元子(天子和诸侯的嫡长子);元女(长女)

    (3) 大

    夫基事之元命,必与天下自新。颜师古注:“元,大也。”——《汉书》

    (4) 又如:元功巨勋(巨大的功勋);元庸(巨大的功劳);元勋(大功勋)

    (5) 善;吉 。如:元夫(善士);元元之民(善良的百姓);元正(善良正直)

    (6) 本来;向来;原来

    元犹原也。——《春秋繁露 ·垂政》

    必先原元而本本。——《潜夫论·本训》

    (7) 又如:元物(原物);元金(金属);元丝课(一种标准银锭);元名(原名);元身(原身);元心(本心,本意)

    (8) 黑色。清朝避康熙(玄烨)皇帝的讳。改“玄”为“元”

    自此而元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

    至曾元时。

    (10) 又如:元黄(黑色与黄色。引申为吏治);元色(黑色);元玉(玄玉。黑色的玉);元狐(玄狐)

    英文翻译

    first; dollar; origin; head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ien2 jen2 [台湾四县腔] ngien2 [梅县腔] ngian2 [海陆丰腔] ngie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2 yan2 [宝安腔] ngien2 | jen2 [客英字典] ngien2 [东莞腔] jen2 [陆丰腔] gnian3
    ◎ 潮州话:nguang5 (ngûang) 「潮州」nguêng5 (ngûeng 旧时:ngûe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ŋĭwɐnngyan/ng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