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

sān zú [ san zu]
注音 ㄙㄢ ㄗㄨˊ

词语释义

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为西王母取食之鸟。

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祥瑞之鸟。

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日中之三足鸟。

词语解释

  1. 见“ 三足乌 ”。

引证解释

⒈ 见“三足乌”。

三足的网络释义

三足

  • 三足,古代中国神话中的神鸟,象征太阳。 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在古代中国传说中太阳中居住着三足鸟,人们敬仰太阳,三足鸟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鸟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
  • 三足造句

    穴在第二、三足跖骨间隙凹陷中。
    现在的局势是三足鼎立、各不相让。
    三曰远交近攻,待变法强大后,远交莫如赵、秦,近攻莫如魏、楚、齐,既得魏、楚、齐,退可与赵、秦三足鼎立,进可一举而并天下!
    至此,天下一分为三,中原大地为开天、北玄灵、南童家,呈三足鼎立之势。
    胼胝发生于第二或第三足趾,伴有甲板横嵴、增厚和甲下出血,称为网球趾或称中心胼胝。
    未来全球货币体系,应当形成以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支撑架构。
    他在冷月怀中翻找,找出一枚乌金配牌,上面雕着一只金乌三足鸟,背面却是一个冷字。
    除三足底部外,秋叶洗内外通体施釉,蓝中见白,富于变幻,取“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之意,构思巧妙,实为文房妙品,案头佳器。
    到后来的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徵子孙繁息。
    在我国医疗市场,目前呈现公立医院、外资和合资医院及民营医院三足群雄逐鹿、三分天下的势头。
    站在这斩妖台中心,殷洪将手上的令牌放出去,顿时化作了金色的三足乌,双翅展开,三爪虚空而立,缓缓的没入了斩妖台下方。
    关节炎高峰期见三足步态,组织严重水肿,关节腔明显积液;关节液、关节滑膜及其周围组织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较好地模拟了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变特点。
    张功略,一个苦恼于复读的重考生,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一个妖、人、魔三足鼎立的世界。
    鉴于德国私营、国营和公私合营银行的”三足鼎立”结构,其银行业务系统将依旧无可避免的支离破碎。
    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市场、社会三足鼎立的局面还远未出现在时下中国,因此希冀公民社会发挥与政府、市场等量级的作用,是不现实的。
    这日帝俊和太一正在那凌虚殿上商议要事,忽然众感到一阵燥热传来,却是一只三足金乌飞进了大殿。
    在青铜鼎三足之间,燃烧着很旺的火焰,每一束火苗都是蓝色的,这是由一种名叫油木的木材烧的,是大山里的特产。
    那个时候,世上的确是有鬼怪神仙,风伯雨师,太阳也真是三足鸟。
    战乱席卷大地,旧朝名存实亡,大秦、大汉、大齐三足鼎立,战场上刀光剑影,流血成河,尸骨成山。
    此洗是以矾红为主色的鼓形洗,两童子和一双笔插呈三足之势,给笔洗平添生动活泼的气息。

    汉字详情

    sān [san]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GG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th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蘇甘平聲開口一等sam
    [zu]
    部首: 717
    笔画: 7
    五笔: KHU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RYO
    四角: 60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 清·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3) 又如:足心(脚底的中心);足炉(用来暖脚的小火炉);足不出户(形容深居家门很少出门);足衣(袜子);足音跫然(形容久处寂寞,听到人的脚步声,便感到欢欣)

    (4) 支撑器物的脚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鼎足

    形容词

    (1) 充实;完备;足够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

    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足纹(成色十足的银子);足钱(每贯足实一百枚的钱币);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3) 纯的 。如:十足(成色纯)

    (4) 富裕的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庄子》

    (5)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丰足(富裕)

    动词

    (1) 使满足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声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重视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3) 止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4) 完成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

    副词

    (1) 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

    英文翻译

    foot; attain, satisfy, en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3 z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uk7 [宝安腔] zuk7 ziuk7 [台湾四县腔] ziuk7 [客英字典] ziuk7 [海陆丰腔] ziuk7 [陆丰腔] zuk7 [东莞腔] zuk7 [梅县腔] ziuk7 [客语拼音字汇] jiug5 z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句去聲合口三等tsĭucyoh/zi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