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族

sān zú [ san zu]
注音 ㄙㄢ ㄗㄨˊ

词语释义

有几种说法。谓父﹑子﹑孙。 谓父族﹑母族﹑妻族。 谓父母﹑兄弟﹑妻子。 指一人犯罪而诛其三族。 指上古帝鸿﹑少暤﹑颛顼之不才子,即浑沌﹑穷奇﹑梼杌。

词语解释

  1. 有几种说法。(1)谓父、子、孙。

    《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 郑玄 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 郑玄 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 孙诒让 《周礼正义》。(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 卢辩 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 成玄英 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杨终传》:“ 秦 政酷烈,违啎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 李贤 注引《汉书音义》:“父族、母族、妻族也。”(3)谓父母、兄弟、妻子。《史记·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2. 指一人犯罪而诛其三族。

    《墨子·号令》:“其以城为外谋者,三族。”《史记·秦始皇本纪》:“ 子婴 遂刺杀 高 於斋宫,三族 高 家以徇 咸阳 。”

  3. 指上古 帝鸿 、 少暤 、 颛顼 之不才子,即 浑沌 、 穷奇 、 梼杌 。

    《左传·文公十八年》:“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 尧 , 尧 不能去。”《史记·五帝本纪》:“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 浑沌 。 少皞氏 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 穷奇 。 顓頊 氏 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 檮杌 。此三族世忧之。至于 尧 , 尧 未能去。”

引证解释

⒈ 有几种说法。(1)谓父、子、孙。

《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
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
《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
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
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2)谓父族、母族、妻族。 《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
卢辩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
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
《后汉书·杨终传》:“秦政酷烈,违啎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
李贤注引《汉书音义》:“父族、母族、妻族也。”
(3)谓父母、兄弟、妻子。 《史记·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
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⒉ 指一人犯罪而诛其三族。

《墨子·号令》:“其以城为外谋者,三族。”
《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遂刺杀高於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

⒊ 指上古帝鸿、少暤、颛顼之不才子,即浑沌、穷奇、梼杌。

《左传·文公十八年》:“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
《史记·五帝本纪》:“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

三族的国语词典

三种有血缘关系的亲属:(1)​ 父母、兄弟、妻子。《史记.卷五.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2)​ 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唐.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也,妻族也。」(3)​ 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族》:「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汉.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4)​ 父之昆弟、己之昆弟、子之昆弟。《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汉.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

三族的网络释义

三族

  • 三族:马野尘的武侠小说
  • 三族:动画《画江湖之杯莫停》中的势力
  • 三族:家族谱序
  • 三族的翻译

    英语: (old)​ three generations (father, self and sons)​, three clans (your own, your mother's, your wife's)​

    汉字详情

    sān [san]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GG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th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蘇甘平聲開口一等sam
    [zu]
    部首: 409
    笔画: 11
    五笔: YTT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SOOK
    四角: 082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本义:箭头)

    (2) 同本义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说文》。

    (3) 家族,氏族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书·尧典》。陆德明释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

    (4) 又如:大族(人口多、分支繁的家族);族氏(宗族姓氏);族正(清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

    (5) 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统的称号

    亡秦族矣。—— 汉· 贾谊《过秦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宋· 王安石《伤仲永》

    繁衍之族。——清· 洪亮吉《治平篇》

    (6) 又如:族地(一姓一族的土地);族姓(同姓的亲族;家族姓氏;世族大姓)

    (7) 民族 。如:汉族;回族;维吾尔族

    (8) 古代百家为一族

    四闾为族,使之相葬。——《周礼》。郑玄注:“闾,二十五家;族,百家。”

    (9) 又如:族长

    (10) 品类,种类

    士大夫之族。——唐· 韩愈《师说》

    莫不族布。——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11) 动植物分类学中相当于亚群或子群,或在此之下,但经常次于亚科的单位;亦指不按分类学的自然群 。如:猫族;玫瑰族

    (12)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动词

    (1) 灭族。把 家族成员全部处死

    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族诛(族灭。一人犯罪,整个家族、亲属被诛灭)

    (3) 丛聚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庄子》

    (4) 又如:族生(丛生);族居(群居;聚居);族云(凝聚的云气)

    形容词

    (1) 众多

    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韩非子·喻老》

    (2) 又如:族庖(众庖。指一般的厨师)

    英文翻译

    a family clan, ethnic group, tribe

    方言集汇

    ◎ 粤语:zuk6
    ◎ 客家话:[东莞腔] cuk8 [陆丰腔] cuk8 [梅县腔] cuk8 [宝安腔] cuk8 [客英字典] cuk8 [台湾四县腔] cuk8 [客语拼音字汇] cug6 [海陆丰腔] cuk8 [沙头角腔] c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木屋一入聲開口一等dzʰukzuk/dz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