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祖

sān zǔ [ san zu]
注音 ㄙㄢ ㄗㄨˇ

词语释义

1.指三位祖先。 2.指三国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睿。

词语解释

  1. 指三位祖先。

    《左传·哀公二年》:“曾孙 蒯聵 敢告皇祖 文王 、烈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以集大事,无作三祖羞。” 杨伯峻 注:“三祖,皇祖、烈祖、文祖。”《文选·潘岳<关中>诗》:“三祖在天,圣皇绍祚。” 李善 注引 臧荣绪 《晋书》:“ 宣帝 追号曰 高祖 , 文帝 号曰 太祖 , 武帝 号曰 世祖 。”《金史·礼志一》:“至 唐高宗 始以 高祖 太宗 崇配。 垂拱 初,又加以 高宗 ,遂有三祖同配之礼。”

  2. 指 三国 魏 武帝 曹操 、 文帝 曹丕 、 明帝 曹叡 。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有司奏: 武皇帝 拨乱反正,为 魏太祖 ,乐用武始之舞。 文皇帝 应天受命,为 魏高祖 ,乐用咸熙之舞。帝( 明帝 )制作兴治,为 魏烈祖 ,乐用章斌之舞。三祖之朝,万世不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魏 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旧唐书·德宗纪下》:“文雅中兴,夐高前代,《二南》、三祖,岂盛於兹。”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其时三祖叶其高论,七子分其丽则。”

引证解释

⒈ 指三位祖先。

《左传·哀公二年》:“曾孙蒯聵敢告皇祖文王 、烈祖康叔 、文祖襄公 ……以集大事,无作三祖羞。”
杨伯峻注:“三祖,皇祖、烈祖、文祖。”
《文选·潘岳<关中>诗》:“三祖在天,圣皇绍祚。”
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宣帝追号曰高祖,文帝号曰太祖,武帝号曰世祖。”
《金史·礼志一》:“至唐高宗始以高祖太宗崇配。 垂拱初,又加以高宗,遂有三祖同配之礼。”

⒉ 指三国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叡。《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有司奏:武皇帝拨乱反正,为魏太祖,乐用武始之舞。

文皇帝应天受命,为魏高祖,乐用咸熙之舞。帝( 明帝 )制作兴治,为魏烈祖,乐用章斌之舞。三祖之朝,万世不毁。”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魏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
《旧唐书·德宗纪下》:“文雅中兴,夐高前代,《二南》、三祖,岂盛於兹。”
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其时三祖叶其高论,七子分其丽则。”

三祖造句

一寺指的便是正派巨挚,禅门圣宗——三祖佛寺。
三万年前,云荒大世界三祖十二神于围剿天邪魔君之役,全军覆没。
三祖宗禅师法嗣光孝惟爽禅师宁国府光孝惟爽禅师,上堂今朝六月旦,一年已过半。
后慧可将石莲传给三祖僧璨,再传四祖道信,又传五祖弘忍。
因为深得主持欣赏,不到一年就被提拔为三祖寺知客。
当你走入三祖寺西侧石牛洞附近,便真正能体味出石头语言深深的文化底蕴。
从塔的记载看,这里曾有华严宗初祖杜顺坐定身骨的墓塔、二祖智俨塔、三祖贤首塔、四祖澄观塔。
至于弘忍之前的二祖、三祖、四祖,刘子秋却一无所知。
接着只见金色的祖巫精血突然变成了一个朦胧的少女,但是所有的魔煞,甚至人族三祖看着少女都是浑身颤抖不已。
其实是我的禅杖被掌门借去,参加华夏佛门大会挣面子去了,你知道的,我那禅杖是禅宗六祖第三祖用过的禅杖。
而今三祖寺殿宇林立,香烟缭绕,已成为全国重点寺庙。
今世穿越,偶得创世神册,开紫府,化,道、魔、神三祖法相,创天庭,铸仙道,开魔道,游历红尘俗世,渡一切有缘人。
三祖寺及其风景区的大量文人诗词碑刻和名称的寓意,体现了深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禅意对诗境的追求。
他们是千年后上古时期三祖后裔从平凡的人经过重重磨难,历练成为一代英豪!他们承载着九州大陆的生死存亡。
三祖寺,又名乾元寺、山谷寺,佛教禅宗三祖僧璨的道场。
住持宏行法师大为欣赏,迅速提拔惟迪为三祖寺知客。
天幕星,再修自杀秘术,一身三祖,神话时代再次降临,九天十地,共尊域门。
传法弟子为二祖慧可,慧可之传法弟子为三祖僧璨,其传法弟子为四祖道信。
筑屋皖公城,木末置曲栏,岁晚对烟雨,人家橘柚间,独秀司命峰,众邱逊高寒,松竹二乔宅,雪云三祖山。
后来慧可传三祖僧璨,僧璨传四祖道信,道信传五祖弘忍。

汉字详情

sān [san]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DGG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M
四角: 10101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英文翻译

th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saam3
◎ 客家话:[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丰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
◎ 潮州话:san1 sam1 (saⁿ sam)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三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蘇甘平聲開口一等sam
部首: 519
笔画: 10
五笔: FI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