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的康熙字典释义
蝗【申集中】【虫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說文》螽也。《陸佃云》蝗字从皇,今其首腹背皆有王字。《禮·月令》蟲蝗爲災。《前漢·文帝紀》旱,蝗。《師古註》蝗卽螽也,食苗爲災,今俗呼爲簸鍾。《後漢·五行志》蝗蟲貪苛之所致也。《吳志·趙達傳》少從單甫受學,治九宮一算之術,至計飛蝗,射隱伏,無不中效。
又《唐韻古音》戸盲切,音橫。《演春秋繁露》云:徽州稻苦蟲害,俗呼橫蟲。
又《韻會》戸孟切,橫去聲。義同。
蝗的网络解释
蝗
huánɡ
<名>
① 蝗虫 [grasshopper locust]。种类很多。一般指飞蝗,常成群飞翔。又名蚂蚱。吃麦、稻、玉蜀黍等禾苗,是农业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蝗,螽也。从虫,皇声。——说文》
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吕氏春秋》
又如:蝗螟(蝗与螟。庄稼的两种害虫) 蝗螽(即蝗虫)
② 蝗灾。蝗虫造成的灾荒 [plague of locusts]。如:蝗雨(谓蝗群如雨骤至。极言蝗灾之剧) 蝗旱(发生蝗灾及旱灾) 蝗孽(犹蝗灾)。又叫“蚂蚱”蝗
huáng
ㄏㄨㄤˊ
〔蝗虫〕昆虫,种类很多,躯体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适于弹跳,常常成群飞翔,是农业害虫,亦称“蚂蚱” 简称“蝗”,如“蝗灾”,“灭蝗”。
huánɡ
<名>
① 蝗虫 [grasshopper locust]。种类很多。一般指飞蝗,常成群飞翔。又名蚂蚱。吃麦、稻、玉蜀黍等禾苗,是农业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蝗,螽也。从虫,皇声。——说文》
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吕氏春秋》
又如:蝗螟(蝗与螟。庄稼的两种害虫) 蝗螽(即蝗虫)
② 蝗灾。蝗虫造成的灾荒 [plague of locusts]。如:蝗雨(谓蝗群如雨骤至。极言蝗灾之剧) 蝗旱(发生蝗灾及旱灾) 蝗孽(犹蝗灾)。又叫“蚂蚱”蝗
huáng
ㄏㄨㄤˊ
〔蝗虫〕昆虫,种类很多,躯体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适于弹跳,常常成群飞翔,是农业害虫,亦称“蚂蚱” 简称“蝗”,如“蝗灾”,“灭蝗”。
康熙字典 - 蝗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蝗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蝗的部首是虫部,15画,左右结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