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箾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9
统一码
7BBE
仓颉
HFBN
郑码
MKQK
四角号码
88223
电码
4633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TIEJ
注音
ㄕㄨㄛˋ,ㄒㄧㄠ,ㄑㄧㄠ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
古同“箫”。
-
1。古代跳舞人手中拿的竿状舞具。
2。以竿击人。
-
古同“鞘”,装刀剑的套子。
英语翻译
musical instrument like pan-pipes, bamboo flute
方言集汇
◎ 粤语:siu6 sok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au1 seu1 [客英字典] siau1 [海陆丰腔] siau1
◎ 潮州话:siah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au1 seu1 [客英字典] siau1 [海陆丰腔] siau1
◎ 潮州话:siah4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蕭 | 蘇彫 | 心 | 蕭 | 平聲 | 蕭 | 開口四等 | 蕭 | 效 | seu | sieu |
百度释义
-
1. 古代跳舞人手中拿的竿状舞具。
2. 以竿击人。
-
1. 古同“箫”。
-
1. 古同“鞘”,装刀剑的套子。
康熙字典
箾【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蘇彫切《正韻》先彫切,音蕭。與簫同。象箾,樂器,舞者所執。《左傳·襄二十九年》季子觀樂,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憾。《註》象箾,舞所執。《說文》虞舜樂曰《箾韶》,《尚書》作《簫韶》。
又《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音朔。《荀子·禮論篇》武、酌、桓、箾、
、象。《註》舞曲名。《張衡·西京賦》飛
潚箾,流鏑
㩧。《註》箾,音朔。潚箾,
形。《玉篇》以竿擊人也。
又《字彙補》《左傳》《象箾》註:原音朔,與《韶箾》異音,惟司馬氏从所交切。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箾【卷五】【竹部】
以竿擊人也。从竹削聲。虞舜樂曰箾韶。所角切。又音簫
说文解字注
(箾)㠯竿擊人也。西京賦曰。飛䍐潚箾。薛曰。潚箾、䍐形也。按䍐者、网之以竿爲柄者也。左傳。舞象箾南籥。杜曰。象箾、舞所執。南籥、以籥舞也。箾不知何等器。豈以竿舞與。从竹。削聲。所角切。二部。虞舜樂曰箾韶。按音部引書簫韶九成。知皋陶謨字作簫。此云箾韶。葢據左傳。左云見舞韶箾者。此作箾韶。見書。與左一也。孔疏云。箾卽簫字。釋文箾音簫。與上文象箾音朔異。今按同爲樂名。不當異義異音。疏引賈逵釋象箾云。箾舞曲名。言天下樂削去無道。於箾韶又不引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