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的康熙字典释义

腓【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符飛切《韻會》符非切,音肥。《說文》脛腨也。《廣韻》腳腨腸也。《博雅》腓,䏿也。《正字通》脛後肉,腓腸也。《易·咸卦》六二咸其腓。《疏》腓,足之腓腸也。《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管子·侈靡篇》故卿而不理,靜也。其獄一踦腓,一踦屨。《註》諸侯犯罪者,令著一隻屨以恥之。

病也。《詩·小雅》百卉具腓。《傳》腓,病也。

變也。《詩·小雅·具腓釋文》腓,變也。

避也。《詩·小雅》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傳》腓,避也。

《大雅》牛羊腓字之。《釋文》避也。

《廣韻》扶涕切《集韻》父沸切,音屝。義同。

康熙字典 - 腓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腓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腓的部首是月部,12画,左右结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