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的康熙字典释义

絛【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土刀切《集韻》《正韻》他刀切,音韜。《說文》扁緒也。《玉篇》纓飾也。《廣韻》編絲繩也。《急就篇註》絛,一名偏諸,織絲縷爲之,所以懸係承塵戸㡘,因爲飾也。《禮·內則·疏》組紃俱爲絛。

與條通。《周禮·春官·巾車》革路龍勒,條纓五就。《註》革路,挽之以革也。條,讀爲絛。其樊及纓,皆以絛絲飾之。《類篇》絛,或从舀作韜。

绦的网络解释


縧、縚、絛
tāo
〈名〉
(形声。从糸(mì),条声。或从糸,攸(yōu)声。本义:用丝编织的带子或绳子)
同本义 [silk braid]
绦旋光堪摘,轩楹势可呼。——杜甫《画鹰》
又如:玉绦环 彩绦绦

tāo
 ㄊㄠˉ
用丝线编织成的花边或扁平的带子,可以装饰衣物:绦子。绦带。丝绦。

康熙字典 - 绦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绦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绦的部首是纟部,10画,左右结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