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的康熙字典释义
矯【午集中】【矢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居夭切《集韻》《韻會》舉夭切,驕上聲。《說文》揉箭箝也。《搏雅》直也。《禮·部韻略》揉曲爲矯。《易·說卦》坎爲矯輮。《疏》使曲者直爲矯,使直者曲爲輮。《史記·平津侯傳》矯矢累弦。《註》正曲使直也。《前漢·成帝詔》民彌惰怠,將何以矯之。《註》矯,正也。《劉勰·新論》搒檠者,矯不正也。
又《玉篇》詐也,擅也。《類篇》妄也。《字彙》託也。通作撟。《書·呂》奪攘矯虔。《前漢·高帝詔》作撟虔。《註》稱詐爲矯,强取爲虔。《左傳·昭二十六年》矯誣先王。《史記·汲黯傳》矯制持節,發河南倉廩,以振貧民。《前漢·高帝紀》羽矯殺卿子冠軍。《註》托懷王命而殺之也。《大戴禮》非其事而居之,矯也。
又《爾雅·釋訓》矯矯,勇也。《博雅》武也。《詩·魯頌》矯矯虎臣。《周頌》作蹻蹻。《註》武貌。
又强也。《禮·中庸》强哉矯。《荀子·臣道篇》作撟然剛折。《註》强貌。
又《類篇》舉也。《陶潛·歸去來辭》時矯首而遐觀。《揚雄·甘泉賦》作撟首。
又《博雅》飛也。《孫綽·遊天台山賦》整輕翮而思矯。《揚子·方言》作䎗。
又姓。《風俗通》晉大夫矯父之後,前漢右將軍矯望,後漢逸民矯愼。矯,一作蟜。
又《韻會》嬌廟切,驕去聲。與撟同。
又詐也。
又强亢貌。
又高舉貌。本《毛氏韻增》。
又《集韻》《韻會》居妖切,音驕。矢躍出也。《神異東荒經》東王公與玉女投壷,每投千二百矢矯。
又矯矯,高舉貌。《前漢·敘傳》賈生矯矯,弱冠登朝。《師古曰》合韻音驕。
又《字彙補》其嬌切,音橋。亦姓也。《史記·仲尼弟子傳》江東人矯子庸疵。《註》矯,音橋。師古云:矯疵,字子庸。與撟蹻蟜通。《正韻》作同橋,非。
矫的网络解释
矯
jiǎo
〈动〉
(形声。从矢,乔声。本义:把箭杆揉直的一种器具。引申为“正曲使直”)
① 把弯曲的物体弄直 [straighten]
矫,直也。——《广雅》
坎为矫輮。——《易·说卦传》
古枸木必将待櫽括烝矫然后直。——《荀子·性恶》
又如:矫矢(矫直箭矢) 矫揉(使物或曲或直。矫是改直,揉是变曲) 矫直(矫正弯曲使之直) 矫枉(矫正弯曲。比喻纠正偏邪)
② 匡正 纠正 [correct]
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荀子·性恶》
其刑矫诬。——《国语·周语》
以绳墨自矫。——《庄子·天下》
以身矫之。——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矫世(纠正世俗之失) 矫世变俗(谓纠正和改变不良的世风民俗) 矫激(矫正 偏激) 矫舌(使舌头发音正确) 矫奸(抑制奸邪) 矫异(抑制差别) 矫情镇物(故意抑制情感,表示镇定,使人不测) 矫世励俗(改正世风,激励世俗)
③ 假托 诈称 [pretend]
矫王命以杀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弦高]遇之殽,矫以郑伯之命而犒师焉。——《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吕氏春秋·悔过》
非其事而居之,矫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彼用无为有,故谓矫。——《墨子·非命》
矫君命。——《战国策·齐策四》
矫魏王令。——《史记·魏公子列传》
矫杀晋鄙。
又如:矫夺(假托君命而强行夺取) 矫称(假托名义而加宣扬) 矫命(假托命令) 矫旨(假托帝王诏命) 矫制(指假托君命行事)
④ 高举 [lift up]
矫茲媚以私处兮。——《楚辞·惜诵》。注:“举也。”
矫首而遐观。——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仰矫首以遥望兮。——《后汉书·张衡传》
矫顾怒步。——唐·李朝威《柳毅传》
矫首昂视。——明·魏学洢《核舟记》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抬举。)。又如:矫手(举手) 矫翼(振翅) 矫首(昂首 抬头)
⑤ 拂逆,违背 [violate]
以矫俗干名。——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矫情干誉(故违常情,以求美誉) 矫俗(故意违反世俗人情,以显示自己的清高不凡)
⑥ 飞[fly]
矫,飞也。《《广雅·释估三》
晒夏蟲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文选·孙卓·游天台山赋》
鹤矫閬风,麟腾玉京。——《当涂李宰君画赞》
放弓一长啸,目送孤鸿矫。——宋·苏轼《人日猎城南》矫
矯
jiǎo
ㄐㄧㄠˇ
① 纠正,把弯曲的弄直:矫正。矫形。矫治。矫世(矫正世俗)。矫情(故意违反常态,表示与众不同)。矫枉过正。
② 假托:矫命。矫诏。矫虔(官吏假托上命掠夺百姓的财物)。
③ 强壮,勇武:矫健。矫捷。~~(a.勇武的样子 b.出众的样子)。
④ 姓。矫
矯
jiǎo
〈形〉
勇武的样子 [outstanding]
矫矫虎臣。——《诗·鲁颂·泮水》
又如:矫任(恣意任性)
另见 jiáo矫
矯
jiáo
ㄐㄧㄠˊ
〔矫情〕方言,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如“这个人太~~”,(“情”读轻声)。
康熙字典 - 矫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矫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矫的部首是--,11画,左右结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