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的康熙字典释义

渙【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呼貫切《集韻》《韻會》《正韻》呼玩切,音喚。水名。《水經注》渠水東南流逕開封縣,睢渙二水出焉。

卦名。《易·正義》渙者,散釋之名。大德之人,建功立業。散難釋險,故謂之渙。《詩·周頌》繼猶判渙。

渙渙,水盛貌。《詩·鄭風》溱與洧方渙渙兮。

渙爛,文章貌。《後漢·延篤傳》渙爛兮其溢目。

《廣韻》呼會切《集韻》呼外切,音翽。義同。

涣的网络解释


huàn
<动>
(形声。从水,奂(huàn)声。本义:流散,离散)
① 同本义 [disperse disappear]
涣,流散也。——《说文》
方涣涣兮。——《诗·郑风·溱洧》
涣者离也。——《易·序卦传》
则涣然离矣。——《汉书·刑法志》
涣兮。——《老子》。注:“涣者解散。”
涣乎成功。——《刘熊碑》
功德涣彰。——《戚伯著碑》
又如:涣然冰释(如冰之溶解消散。多用以指误会、疑难的消散) 涣驰(涣散。分散,不集中) 涣泮(消释,融化) 涣衍(蔓延,扩散)

② 帝王发布号令 [issue imperial edict]。如:涣汗(流汗。比喻帝王的圣旨、号令,有如汗出于肤,无法收回) 涣命(帝王的诏命) 涣诏(帝王的恩诏) 涣发(特指帝王发布号令) 涣号(指帝王的旨令,恩旨)涣
huàn
<形>
① 水很大的 [overflowing]
清音应空谷,潜波涣寒塘。——吕同老《丹泉》

② 又泛指盛貌
纂辞奋笔,涣若不思。——韩愈文

③ 鲜明的。同“焕” [bright]
涣烂兮其溢目也。——《后汉书·延笃传》
又如:涣烂(光明灿烂的样子)涣
huàn
 ㄏㄨㄢˋ
散开:涣散。涣然冰释(像冰遇到热,一下子消融 喻疑虑、困难或误会完全消除)。

康熙字典 - 涣的详细释义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本字典详细记录了涣的古音、古义、字形演变等内容。涣的部首是氵部,10画,左右结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