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成语
五彩缤纷
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多种颜色;缤纷:...
五脏六腑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五谷丰登
五谷:指稻、黍(小米)、稷(高梁)、麦、菽(豆)泛指粮食作物...
五光十色
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
五湖四海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
五子登科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五彩斑斓
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五十步笑百步
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
五花八门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
五脊六兽
形容因有非分之想而忐忑不安。...
五颜六色
色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
五蕴皆空
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
五体投地
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
五星连珠
五星:金、木、水、火、土星。五颗行星出现在同一方向,被认为是...
五马分尸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
五大三粗
形容人高大粗壮,体格魁梧。...
五荤三厌
为中国古代的“斋戒”饮食的禁忌,最早为道家、儒家所推崇,后被...
五花大绑
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
五方杂处
五方:东南西北中,泛指各处;处:住。形容大城市的居民,从什么...
五风十雨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五黄六月
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五音不全
唱歌时,有人唱得不搭调,常常走音,把握不住do、re、mi、...
五讲四美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指心灵美...
五劳七伤
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
五洲四海
泛指世界各地。...
五雀六燕
比喻双方轻重相差不多。...
五世其昌
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
五行八作
泛指各行各业。...
五虚六耗
比喻弄虚作假。...
五侯七贵
泛指达官显贵。...
五谷不分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
五冬六夏
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五毒俱全
五毒:多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指违法乱纪,各种...
五味俱全
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五羖大夫
羖:公羊。特指春秋虞有贤才的大夫百里奚。...
五男二女
《诗·召南·何彼襛矣序》孔颖达疏引晋皇甫谧云:“武王五男二女...
五藏六府
亦作“五脏六腑”。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
五里雾中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五合六聚
比喻屡次聚合到一起。...
五心六意
指三心二意。...
五日京兆
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
五内如焚
焚:烧。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
五短身材
指人的身材矮小。...
五步成诗
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
五音六律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
五色无主
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五陵年少
指京都富豪子弟。...
五石六鹢
语出《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
五尺之僮
见“五尺之童”。...
五典三坟
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第二字成语
九五之尊
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三五成群
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指几个人在一起。...
过五关,斩六将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一五一十
五个;十个地计数。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无遗漏。...
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
人五人六
装模作样,假正经。...
夏五郭公
《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
牵五挂四
谓接连不断。...
咸五登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
二五耦
耦:两人耕地,比喻朋比为奸。比喻狼狈为奸...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比喻心情不安...
撁五挂四
谓接连不断。《红楼梦》第一回:“於是接二連三,撁五掛四,將一...
以五十步笑百步
作战时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
吆五喝六
掷骰子时的喊声(五、六是骰子的点子),泛指赌博时的喧哗声...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
九五之位
九五:指帝位。指帝王的尊位...
恨五骂六
第三字成语
三皇五帝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三纲五常
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
三山五岳
泛指名山;也指各地。...
学富五车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
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折腰:下拜,弯腰行礼。比喻为人清高,有...
三令五申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二百五
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三番五次
形容次数很多。番:次数;遍数。...
三年五载
载:年。指三五年。形容不很长的几年时间。...
三下五除二
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三坟五典
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目迷五色
迷:迷乱;五色:指各种颜色。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形容...
三荤五厌
泛指荤腥食物。...
四分五裂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铭感五内
比喻内心非常感激...
识二五而不知十
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三老五更
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十十五五
①谓十个一群,五个一组。形容错乱不齐。②谓每十里五里。...
三江五湖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三尸五鬼
比喻奸佞之臣。...
三环五扣
形容捆绑结实。...
七相五公
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
三汤五割
见“三汤两割”。...
三贞五烈
见“三贞九烈”。...
腹载五车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十光五色
形容景象纷繁,色彩绚丽。...
博览五车
博:广博;五车:五车书。广泛阅读很多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梧鼠五技
比喻才能虽多不精。...
十风五雨
十天一刮风,五天一下雨。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
三牲五鼎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如堕五里雾中
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日诵五车
一天诵读好多书。五车,形容书多。...
三差五错
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三智五猜
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三回五次
多次。...
三朝五日
三、五天。...
十浆五馈
典出《列子 黄帝》:“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
三三五五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四山五岳
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十围五攻
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十恶五逆
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四纷五落
见“四分五落”。...
十变五化
谓变化多端。...
一目五行
犹一目十行。...
十雨五风
十天下一场雨,五天刮一次风。谓风调雨顺。...
四通五达
四通八达。形容交通畅达无阻。...
一身五心
比喻杂念很多。...
四分五剖
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统一。...
包含该字的成语
马中关五
犹言鲁鱼亥豕。...
挨三顶五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十十五五
①谓十个一群,五个一组。形容错乱不齐。②谓每十里五里。...
连三跨五
形容动作迅速。...
捱三顶五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拔十得五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去天尺五
①谓与宫廷相近。②极言地势之高。...
攒三聚五
三三五五聚在一起。...
拔十失五
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连三接五
同“连三接二”。...
三三五五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攒三集五
见“攒三聚五”。...
隔三差五
比喻时常发生...
隔三岔五
每隔不久,时常。...
坐四望五
文化的程度。...
郭公夏五
《春秋》一书中,“郭公”下未记事,“夏五”后缺“月”字。 比...
猜三划五
喝酒时划拳行酒令...
成语接龙
成语故事
三纲五常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
学富五车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观点,宋国人惠施认为天下无物不变,无时不动,任何东西的性质是相对的,事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别。庄子评价他学富五车,知识非常广博...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
三令五申
三令五申 春秋时侯,有一位著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