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注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

  ④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观书有感出处

<BR>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朱熹简介

生平

  • 出生地: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 出生时间:1130年10月18日
  • 逝世时间:1200年4月23日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晦庵词》等

主要成就

儒学集大成者,宋代理学家

百科介绍

朱熹1130年壬戌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双重遗产源于朱子朱子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立於学宫自宋朝至今八百年其一生为学穷理及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1]
朱熹

朱熹的诗词

读书要三到

[宋代]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

泛舟

[宋代]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兰涧

[宋代]

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春日

[宋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宋代]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

劝学诗

[宋代]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九曲棹歌

[宋代]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

题榴花

[宋代]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偶成

[宋代]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司马光好学

[宋代]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

念奴娇

[宋代]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

菩萨蛮

[宋代]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