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翻译
注释
⑴去手:离手。
⑵“晚岁”两句:谓 陶渊明 晚年躬耕田园,安于清贫,以薄肴淡酒邀会相邻,彼此融合无间。按:陶渊明有《西田获早稻》诗备述农耕之乐,结句云:“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陶潜又有《归田园居》诗:“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躬耕:亲自耕种。斗:盛酒的容器。
⑶“都无”两句:言陶渊明鄙薄晋宋年间的社会现实,向往和平淳朴的上古生活。晋宋之间事:指东晋末年、刘宋初年,即陶渊明生活的年代。这是一个南北分裂、战乱不断、篡弑频起的年代,极端动荡混乱,凶残黑暗。陶渊明因作《桃花源记》,幻想出一个超现实的理想社会。桃源中人竟“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辛词化用其意。羲皇以上人:指上古以远的人。
⑷“千载后”三句:言陶诗以其“清真”而流传千秋。清真:指陶诗独具的一种风格:清新纯真。 苏轼 《和陶渊明饮酒诗》:“渊明独清真。”
⑸“若教”两句:言陶渊明归隐田园,高风亮节,即便是柴桑的尘土也远较王、谢诸郎高洁。王、谢诸郎:王、谢两家的子弟。王、谢是东晋的两大望族,其子弟以潇洒儒雅见称。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渊明柴桑人,晚年归耕也在柴桑。
白话译文
陶渊明晚年躬耕田园,安于清贫,以薄肴淡酒邀会相邻,彼此融合无间。他鄙薄晋宋年间的社会现实,向往和平淳朴的上古生活。
千年过后,流传下来的陶诗有一百多篇,没有一字不是清新纯真的。他晚年归耕在柴桑,即便是柴桑的尘土也远较王、谢诸郎高洁。
⑴去手:离手。
⑵“晚岁”两句:谓 陶渊明 晚年躬耕田园,安于清贫,以薄肴淡酒邀会相邻,彼此融合无间。按:陶渊明有《西田获早稻》诗备述农耕之乐,结句云:“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陶潜又有《归田园居》诗:“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躬耕:亲自耕种。斗:盛酒的容器。
⑶“都无”两句:言陶渊明鄙薄晋宋年间的社会现实,向往和平淳朴的上古生活。晋宋之间事:指东晋末年、刘宋初年,即陶渊明生活的年代。这是一个南北分裂、战乱不断、篡弑频起的年代,极端动荡混乱,凶残黑暗。陶渊明因作《桃花源记》,幻想出一个超现实的理想社会。桃源中人竟“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辛词化用其意。羲皇以上人:指上古以远的人。
⑷“千载后”三句:言陶诗以其“清真”而流传千秋。清真:指陶诗独具的一种风格:清新纯真。 苏轼 《和陶渊明饮酒诗》:“渊明独清真。”
⑸“若教”两句:言陶渊明归隐田园,高风亮节,即便是柴桑的尘土也远较王、谢诸郎高洁。王、谢诸郎:王、谢两家的子弟。王、谢是东晋的两大望族,其子弟以潇洒儒雅见称。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渊明柴桑人,晚年归耕也在柴桑。
白话译文
陶渊明晚年躬耕田园,安于清贫,以薄肴淡酒邀会相邻,彼此融合无间。他鄙薄晋宋年间的社会现实,向往和平淳朴的上古生活。
千年过后,流传下来的陶诗有一百多篇,没有一字不是清新纯真的。他晚年归耕在柴桑,即便是柴桑的尘土也远较王、谢诸郎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