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晦送客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翻译

【注释】:
古人把每月最后一天叫晦日。这一天,人们到野外游玩、宴饮,临水祓除不祥,故写晦日宴游的诗很多。这首诗题为《三月晦日送客》,说明诗的主旨不在宴游,而在送客,是把送别规定在晦日这一特定时间里,所以全诗始终把送别和送春联系起来写。

首句写野酌的情景。饮宴,有所谓“酒过三巡”的说法。“乱无巡”表明这次饮宴与一般饮宴不同,你一杯,我一杯,主客都很随和,现在已到了酒酣耳热、杯盘狼藉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二句便点明,是因为“送君兼送春”。知已朋友,相聚多时,一旦别离,自是依依难舍,怎能不频频举杯、殷勤相劝?何况今天恰恰是暮春的最后一天,又是送春的日子呢!只一“兼”字,便把惜别、伤春自然地粘合在一起,从而表现出双重怅惘之情。这里送君是主体,送春是陪衬。但因为是在送春的时候来送君,伤春之意都融合到送别之情里面去了,这就大大加强了送君的离情别绪。古典诗词中也不乏以春末景物来渲染离情的佳篇。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扬子江头扬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等等,至于宋人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就更加缠绵了。 崔橹在这里没有具体描写落花、柳絮之类,而是将送别、送春直接联系在一起,看起来很显露,实际上容易引起读者联想、揣摩和玩味,从而把惋惜、怅惘之情表现得浓烈而深挚。

接下去,作者匠心独运,把依依难舍之情,幻化成美好的希望,希望和春天一同离去的友人,也能和明年的春光一道归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这里没有直接写送别场景,而一幅执手相送、频频叮咛的画面,清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其友情之真挚,读者自能领会。再仔细体味,这话中还有话。春天是美好的,朋友们应该欢聚,所以希望友人明年春日再来,但现在不正是春天么?为什么却要别离呢?惋惜中又含有挽留之意,这又为“送君兼送春”作了补笔,增强了感情的浓度,这真是只有高手才能得之,好!就此诗的结构而言,三、四句与一、二句之间的跳跃,由送春想到迎春,由别离想到重聚,亦能切合情景,脉络分明。清人徐增说:“作诗用意用字,须要一时兴会凑泊得好,此作虽浅,然却有致。”(《而庵说唐诗》)说此诗浅露,未必妥当,但指出其“有致”,信是如此。

( 徐定祥)

春晦送客出处

全唐诗:卷471-3

雍裕之的诗词

江上闻猿

[唐代]

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秋蛩

[唐代]

雨绝苍苔地,月斜青草阶。蛩鸣谁不怨,况是正离怀。...

山中桂

[唐代]

八树拂丹霄,四时青不凋。秋风何处起,先袅最长条。...

游丝

[唐代]

游丝何所似,应最似春心。一向风前乱,千条不可寻。...

芦花

[唐代]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杂曲歌辞·自君之出矣

[唐代]

自君之出矣,宝镜为谁明。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不了语

[唐代]

浮名世利知多少,朝市喧喧尘扰扰。车马交驰往复来,钟鼓相催天又晓。...

了语

[唐代]

扫却烟尘寇初剿,深水高林放鱼鸟。鸡人唱绝残漏晓,仙乐拍终天悄悄。...

豪家夏冰咏

[唐代]

金错银盘贮赐冰,清光如耸玉山棱。无论尘客闲停扇,直到消时不见蝇。...

赠苦行僧

[唐代]

幽深红叶寺,清净白毫僧。古殿长鸣磬,低头礼昼灯。...

农家望晴

[唐代]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大言

[唐代]

四溟杯渌醑,五岳髻青螺。挥汗曾成雨,画地亦成河。...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