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云松令·枕函香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翻译

注释
⑴鬓(bìn)云松令:此调一作《鬓云松》,又名《苏幕遮》,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双调,上、下片各七句,共六十二字。各片第二、四、五、七句押韵,均为仄声韵。
⑵枕函(hán):古代陶瓷枕或木枕中空如函,可做成抽屉,存放贴身物件,是为枕函,可代指枕头。
⑶花径:花间的小路。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
⑷漏(lòu):泄露,这里指春光泄露, 杜甫 《腊日》有“侵脸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⑸依约:仿佛。
⑹絮(xù)语:连续不断地说话。
⑺薄(bó)寒:微寒。
⑻病酒:饮酒沉醉或谓饮酒过量而生病。
⑼刬(chǎn)地:无端地、平白地。
⑽逗:引发、触动。
⑾红豆蔻(kòu):植物名。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花·红豆蔻》:“红豆蔻花从生……穗数十蕊,淡红鲜妍,如桃杏花色。蕊重则下垂如葡萄,又如火齐璎珞及剪彩鸾枝之状。此花无实,不与草豆蔻同种。每蕊心有两瓣相并,词人托兴日比连理云。”
白话译文
枕头上还留有余香,花径里尚存春意。那梨花一夜之间在东风中飘落,病酒之后的黄昏恍惚间与她相遇,仿佛来到原来相约的地点,在夕阳下细语绵绵。
而今却银屏重掩,影支形单。在孤单单中又听到了脉脉传情的箫声。此时正月照在那红豆蔻之上,那时曾月下相约,如今月色依然,人却分离,她是否依然依稀如旧?

纳兰性德简介

生平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时间:1655年1月19日
  • 逝世时间:1685年7月1日

背景信息

  • 民族:满族

主要作品

《通志堂经解》、《侧帽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等

主要成就

清词三大家之一

百科介绍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曾经因为避讳皇太子保成改名性德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修文习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追随康熙左右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岁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的诗词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清代]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

南乡子·秋暮村居

[清代]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

金缕曲·赠梁汾

[清代]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清代]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采桑子

[清代]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清代]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采桑子九日

[清代]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

浣溪沙

[清代]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采桑子

[清代]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

菩萨蛮

[清代]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栾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朝啼鹃恨未消。...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代]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清代]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