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腾儿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胡腾儿,胡腾儿,故乡路断知不知。

翻译

注释
⑴胡腾: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舞蹈。胡腾儿(ní):指的是西北少数民族一位善于歌舞的青年艺人。
⑵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
⑶桐布:即桐华布,梧桐花细毛织成的布。
⑷葡萄长带:是说长带上的葡萄图案。
⑸音语:言语。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耳能遍内外,通音语。”
⑹拾:一作“拈”。搅:一作“摆”。
⑺安西:指安西都护府。牧:官名,州长。
⑻洛下:指洛阳城。南朝梁刘令娴《祭夫徐悱文》:“调逸许中,声高洛下。”与:赠与。
⑼花毡(zhān):西域少数民族的一种工艺品,把彩色的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的毡子上。
⑽红汗:妇女的汗。因妇女面上施胭脂,流汗则与之俱下,其色红,故曰红汗。交流:交错着流下。
⑾柔弱:指舞步轻柔。
⑿蹴(cù):踏,踩,踢。应节:符合音乐节拍。
⒀却月:半圆的月亮。《 南史 ·侯景传》:“城内作迂城,形如却月以捍之。”
⒁丝桐: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
⒂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fā):响起。
白话译文
这个胡腾舞者本是凉州人,肌肤光滑如玉鼻子尖如锥。
桐布舞衣前后宽边如卷起,绣着葡萄纹的带子一侧垂。
帐前下跪诉不尽乡音苦语,提起衣襟甩长袖将要起舞。
安西旧官员强忍眼泪观看,洛阳词人把歌词抄写赠与。
起舞时眉目灵动脚踏花毡,红妆和者汗流珠帽已飞偏。
醉舞东倒西倾步伐却不乱,双靴飞旋似光圈闪烁灯前。
环行跳跃步步应和着节拍,反手叉腰真好似一弯新月。
直到伴奏的音乐戛然而止,才听到城头画角呜呜如咽。
跳胡腾舞的,跳胡腾舞的,你可知回乡的路已经断绝。

胡腾儿出处

全唐诗:卷284_29

李端简介

生平

  • 出生地:赵州(今河北赵县)
  • 出生时间:743年
  • 逝世时间:782年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听筝》、《闺情》、《拜新月》

百科介绍

李端(743年-782年)  ,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 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李端

李端的诗词

拜新月

[唐代]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听筝

[唐代]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代]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题崔端公园林

[唐代]

上士爱清辉,开门向翠微。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野坐苔生席,高眠竹挂衣。旧山东望远,惆怅暮花飞。...

野寺病居喜卢纶见访

[唐代]

青青麦垄白云阴,古寺无人新草深。乳燕拾泥依古井, 鸣鸠拂羽历花林。千年驳藓明山履,万尺垂萝入水心。...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

[唐代]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月,霏微雨带风。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闺情

[唐代]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瘦马行

[唐代]

城傍牧马驱未过,一马徘徊起还卧。眼中有泪皮有疮, 骨毛焦瘦令人伤。朝朝放在儿童手,谁觉举头看故乡。...

送从叔赴洪州

[唐代]

荣家兼佐幕,叔父似还乡。王粲名虽重,郄超髯未长。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杂曲歌辞·荆州泊

[唐代]

南楼西下时,月里闻来棹。桂水舳舻回,荆州津济闹。移帷望星汉,引带思容貌。今夜一江人,唯应妾身觉。...

横吹曲辞·雨雪曲

[唐代]

天山一丈雪,杂雨夜霏霏。湿马胡歌乱,经烽汉火微。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若看关头下,长榆叶定稀。...

横吹曲辞·关山月

[唐代]

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只应城影外,万里共胡霜。...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