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曲江对雨注释赏析

鉴赏

  曲江是杜甫长安诗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安史之乱前,他以曲江游宴为题,讽刺诸杨的豪奢放荡。陷居时期,他潜行曲江,抒发深重的今昔兴亡之感。而平乱之后,则大多寓凄寂之境于浓丽之句,表达深沉的悲感与愤慨。《曲江对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此诗景丽情深,抚今追昔,低徊蕴藉,其艺术之美主要在于:

  一、绘景动静结合。

  首联写景,先大处落墨,勾出全景,重在写静态。春云低垂,笼罩宫城,覆压苑墙;斜晖脉脉,江亭寂寂,暮霭沉沉,芳草萋萋:虽是春景,生意盎然,却了无人迹,一派荒凉落寞。一“覆”,一“静”,既凸显眼前之景的冷清郁闷,又透露出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沧桑感。俞陛云说此二句隐“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之慨叹,颇有见地。曾见证过开元盛世的繁华与奢靡的曲江,安史乱后曾沉寂近八十载,直至唐文宗时,才稍有修整,但亦难挽颓势。此联景中藏情,耐人寻味。“静年芳”三字尤为痛切,年年芳草,而盛况无存,令人嗟叹。

  颔联直承而下,从细部用笔,由面到点,写曲江胜景,重在写动态,将满怀幽思作进一步渲染。杂花生树,落英缤纷,本已迷人眼目,又经如酥春雨的润泽,更觉楚楚可怜,娇媚动人。王彦辅《尘史》言:“此诗题于院壁,‘湿’字为蜗涎所蚀。苏长公、黄山谷、秦少游偕僧佛印,因见缺字,各拈一字补之:苏云‘润’,黄云‘老’,秦云‘嫩’,佛印云‘落’。觅集验之,乃‘湿’字也,出于自然。而四人遂分生老病苦之说。诗言志,信矣。”(见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湿”字,也有选本作“落”,以为用“落”字更有余韵。春雨迷蒙,飞红万点,飘零曲江,随波逐流。枯坐江亭的诗人面对此景,不禁生出万分惆怅与凄苦之情,恰如落红离枝,盛唐气象已渐行渐远,诗人不免潸然掉泪。这是移情于景的妙句。

  “水荇牵风翠带长”,此句脱胎于杜审言的“绾雾清条弱,牵风紫蔓长”,敷色浓艳,姿态飘逸。本是风吹水荇,诗人却反道“水荇牵风”,赋景以人格化动作,似乎这“水荇”也难耐乏人问津的寂寞,欲招揽清风一缕与之共话沧桑。以“雨”“风”来烘托“林花”“水荇”,景更丰富了,意境也更深了一层。

  二、抒情含蓄深婉。

  诗题是“曲江对雨”,前两联写曲江春雨图,紧扣题中“雨”字;后两联是写“对雨”之思,触景生情,但这情又非直白宣泄,而融于翩翩遐想,更见含蓄深婉。颈联讲当年玄宗皇帝,曾率领龙武禁军,自夹城趋芙蓉园,笳鼓齐鸣,车声雷动,旌麾蔽日。到此时,驰道依存,空余废辇,殿门深锁,无人焚香,戒备森严。杜少陵曾有诗云“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然而兴衰无常,此刻曲江一派凄清冷寂,空自让人凭悼。

  尾联再折一层,写诗人之狂想。“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诗人描绘了一个君臣同欢、歌舞升平的宴饮嬉游之景。遥想昔日承天门赐宴,列教坊之歌妓,翠袖承花,朱弦按曲,觥筹交错,为乐未央,那才是盛世华章人生尽欢。(《旧唐书》载:“开元元年九月,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许中书以上五品官及诸司三品以上官争拾之。”)“何时”表明这种狂想充其量是一场豪梦而已。杜甫曾受用于玄宗,安史劫后,新君(即肃宗)上场,肃宗因当日分镇之命,几撼其储皇之位,衷心隐处,不搛于若翁,故将玄宗移居西内,并将其旧侍翦除殆尽,玄宗暮境悲凉,杜甫不得新君恩宠,也就愈念当日如鱼得水的佳境了。此联抒情极其惨痛。“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明知逝水难回,却渴盼恩泽重沐,一展怀抱,这不能不令人伤感。“暂醉”,其实只能是转瞬即逝的精神麻醉罢了。

  全诗绘景浓艳,意境静穆清冷;抒情婉转,感慨深沉曲折。在忆旧与憧憬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忠君忧国之心以及颓然自放之念。

翻译

城上春云覆苑墙①,江亭晚色静年芳②。林花著雨燕支湿③,水荇牵风翠带长④。龙武新军深驻辇⑤,芙蓉别殿漫焚香⑥。何时诏此金钱会⑦,暂醉佳人锦瑟傍⑧。

(上四曲江雨景,下四对雨兴感。年芳 晚静,雨际寂寥也。林花、水荇,乃雨中所见者。驻辇、焚香,乃雨中所思者,未二因游幸难逢,而叹金钱胜会亦不可复见矣。)

①魏文忠诗:“别殿春云上。”②江亭,曲江之亭。 谢朓诗:“瑶池暖晚色。”年有四时,以春为芳。 沈约诗:“丽日属上已,年芳俱在斯。”③ 吴均诗:“林花台复分。《古今注》:“燕支,叶似蓟,花似 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燕支。中国谓之红蓝,以染粉,为面色。”梁简文帝诗:“胭脂逐脸生。”④《诗注》:“荇,接余也。根生水底,茎如钗股,上青下白,叶紫赤,圆径寸余,浮在水面。”公祖审言诗:“绾雾青条弱,牵风紫蔓长。”梁简文帝诗:“翠带留余结。” 王洙曰:荇,水草,相连生,故如翠带。⑤《新唐书》:龙武军,皆用功臣子弟,制若宿卫兵,《雍录》:左右龙虎军,即太宗时飞骑,衣五色袍,乘六闲驳马,虎皮■。唐讳虎,故曰龙武,言其才质服饰有似龙虎也。《唐书·兵志》:高宗龙朔二年,置左右羽林军,玄宗改为左右龙武军。肃宗至德二载,置左右神武军,赐名天骑。此即新军也。《汉书注》:“驾人以行曰辇。”⑥《唐书·地理志》:兴庆宫,在皇城东南,谓之南内,筑夹城人芙蓉园。按芙蓉园与曲江相接,驾常游幸其中。芙蓉、曲江各有殿,故曰别殿。《哀江头》诗“宫殿锁千门”是也。 颜延之《曲水诗序》:“离宫设卫,别殿周徼。”【顾注】“漫焚香,谓空焚香以待。”⑦《汉纪注》:“诸赐黄金者皆与之金,不言黄者,一金与万钱。”【顾注】《旧唐书》:开元元年九月,宴王公百寮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许中书以上五品官及诸司三品以上官争拾之。《剧谈录》:“开元中,上巳节赐宴臣僚,会于曲江山亭,恩赐教坊声乐,唯宰相三使北省官与翰林学士登焉。”⑧旧注:曲江赐宴时,赐太常教坊乐,故有佳人。《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节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曰锦瑟。朱瀚曰:上半写雨景之荒凉,长安新经丧乱也。下半伤南内之寂寥,向曾受知上皇也。林花著雨,见苑中车马阒然。水荇牵风,见江上彩舟绝迹。此所谓静年芳也。上皇用万骑军平韦氏,改为龙武军。亲近宿卫。今曰深驻辇,则不自监阅矣。又常从夹城达笑蓉园,登兴庆南楼,置酒眺望。今曰漫焚香,则无复游幸矣。于掉尾拈一诏字,露出思君本意,含无限低徊伤感。

黄生曰:公感玄宗知遇,诗中每每见意。五六指南内之事,盖隐之也。叙时事处,不露痕迹。忆上皇处,不犯忌讳。本诗人之忠厚, 法宣圣之徽辞,岂古今抽黄媲白之士所敢望哉。《钱笺》独得其旨。

雨景则寂寥,诗语偏浓丽,俯视中晚以此。

王彦辅曰:此诗题于院壁,湿字为蜗蜒所蚀。苏长公、黄山谷、秦少游

偕僧佛印,因见缺宇,各拈一字补之。苏云润, 黄云老,秦云嫩,佛印云落。觅集验之,乃湿字也,出于自然。而四人遂分生老病苦之说。诗言志,信矣。
-----------仇兆鳌《杜诗详注》-----------

杜甫简介

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生平

  • 出生地: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 出生时间:先天元年(712年)
  • 逝世时间:大历五年(770年)冬

背景信息

  • 民族:汉族

主要作品

《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主要成就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百科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1-3]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5-6]
杜甫

杜甫的诗词

八阵图

[唐代]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春望

[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夜喜雨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

石壕吏

[唐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

月夜忆舍弟

[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登高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

登岳阳楼

[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蜀相

[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

朝代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