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士谔

羊士谔的诗词 拼音:yáng shì è 诗词作品:114首
羊士谔

基本信息

羊士谔的出生地:泰山

羊士谔的出生时间:约762

羊士谔的逝世时间:819

羊士谔简介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羊士谔百科介绍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思想追求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评价

  擅长委婉含蓄地表达女子情怀,如献衷心: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如此间景间情,曲曲折折、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惜春怨别的内心感受。重视歌词的形式,也重视歌词的内容,只是他认为,曲子词主要是为上层社会游乐歌唱用资羽盖之欢的,词是艳曲,而文人词又不同于民间词。这种主张有进步意义,也有局限,但它却代表着部分词人的看法,他们的创作实践也与此基本一致。

籍贯考证

  河南洛阳是羊氏一处世居地。曹魏、西晋及北魏均于洛阳建都,羊氏出仕者皆尝居此。晋初羊祜更赐葬地于洛阳。由是之故,一部分羊姓子孙遂定居于此城。据《羊祉墓志》记载:北魏羊氏居宅建于洛阳城之徽文里。隋代羊玮、羊本等人卒后都归葬洛阳,说明当时羊族已多视洛阳为故乡。唐代诗人羊士谔,虽题署乡贯为“泰山”,但实居洛阳,他尝作有《过三乡望女几山早岁有卜筑之志》诗,其欲卜居之女几山,即去洛阳不远(今属河南宜阳)。根据江苏淮安《羊宗史志》的记载:洛阳羊氏的世居在“洛阳县东安乐乡”,淮安羊氏便系出于洛阳。除了汝、洛两支,南阳(今河南南阳)羊姓也颇有声名。

羊士谔的诗词

泛舟入后溪

东风朝日破轻岚仙棹初移酒
343 次浏览 七绝

早春对雨

南馆垂杨早东风细雨频轻寒
220 次浏览 五律

看花

一到花间一忘归玉杯瑶瑟减
217 次浏览 七绝

南池荷花

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红花
169 次浏览 五律

书楼怀古

何独文翁化风流与代深泉云
167 次浏览 五律

题枇杷树

珍树寒始花氛氲九秋月佳期
165 次浏览 五古

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员外三首

月满自高丘江通无狭流轩窗
155 次浏览

酬吏部窦郎中直夜见寄

解巾侍云陛三命早为郎复以
153 次浏览 五律

西郊兰若

云天宜北户塔庙似西方林下
151 次浏览 五律

登乐游原寄司封孟郎中卢补阙

爽节时清眺秋怀怅独过神皋
151 次浏览 五律

城隍庙赛雨二首

零雨慰斯人斋心荐绿蘋山风
148 次浏览 五绝

永宁里园亭休沐怅然成咏

云景含初夏休归曲陌深幽帘
148 次浏览 五排

上元日紫极宫门观州民然灯张乐

山郭通衢隘瑶坛紫府深灯花
145 次浏览 五律

初移琪树

爱此丘中物烟霜尽日看无穷
143 次浏览 五绝

过三乡望女几山,早岁有卜筑之志

女几山头春雪消路傍仙杏发
142 次浏览

和窦吏部雪中寓直

瑞花飘朔雪灏气满南宫迢递
138 次浏览 五律

燕居

秋斋膏沐暇旭日照轩墀露重
136 次浏览 五律

暮秋言怀

城隅凝彩画红树带青山迟客
136 次浏览 五律

池上构小山咏怀

玉立出岩石风清曲偶成聊近
136 次浏览 五律

闲斋示一二道者

幽兰谁复奏闲匣以端忧知止
133 次浏览 五律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