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脚

yā jiǎo [ ya jiao]
繁体 鴨腳
注音 一ㄚ ㄐ一ㄠˇ

词语释义

1.银杏树的别名。树叶似鸭掌状,故称。 2.指银杏的果实。 3.即鸭脚葵。

词语解释

  1. 银杏树的别名。树叶似鸭掌状,故称。

    宋 陆游 《十月旦日至近村》诗:“鸭脚叶黄乌臼丹,草烟小店风雨寒。” 元 王祯 《农书》卷九:“银杏之得名,以其实之白。一名鸭脚,取其叶之似。” 清 曹寅 《入灵谷寺》诗:“马塍酹客穿陵隧,鸭脚干霄逼相轮。”

  2. 指银杏的果实。

    宋 梅尧臣 《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去年我何有,鸭脚赠远人。” 宋 陆游 《听雪为客置茶果》诗:“不飣栗与梨,犹能烹鸭脚。” 元 詹时雨 《一枝花·丽情》套曲:“银杏叶彫零鸭脚黄,玉树花冷淡鸡冠紫。”

  3. 即鸭脚葵。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牛筋狗骨之木,鸡头鸭脚之草,亦悉备焉。” 范祥雍 校注:“《齐民要术》三‘种葵’注:‘按今世葵有紫茎、白茎二种种别,復有大小之殊,又有鸭脚葵也。’”参见“ 鸭脚葵 ”。

引证解释

⒈ 银杏树的别名。树叶似鸭掌状,故称。

宋陆游《十月旦日至近村》诗:“鸭脚叶黄乌臼丹,草烟小店风雨寒。”
元王祯《农书》卷九:“银杏之得名,以其实之白。一名鸭脚,取其叶之似。”
清曹寅《入灵谷寺》诗:“马塍酹客穿陵隧,鸭脚干霄逼相轮。”

⒉ 指银杏的果实。

宋梅尧臣《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去年我何有,鸭脚赠远人。”
宋陆游《听雪为客置茶果》诗:“不飣栗与梨,犹能烹鸭脚。”
元詹时雨《一枝花·丽情》套曲:“银杏叶彫零鸭脚黄,玉树花冷淡鸡冠紫。”

⒊ 即鸭脚葵。参见“鸭脚葵”。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牛筋狗骨之木,鸡头鸭脚之草,亦悉备焉。”
范祥雍校注:“《齐民要术》三‘种葵’注:‘按今世葵有紫茎、白茎二种种别,復有大小之殊,又有鸭脚葵也。’”

鸭脚的国语词典

鸭子的脚。

鸭脚的网络释义

鸭脚

  • 银杏树的别名。树叶似鸭掌状,故称鸭脚。陆游诗中:“鸭脚叶黄乌臼丹,草烟小店风雨寒。” 元 王祯 《农书》卷九:“银杏之得名,以其实之白。一名鸭脚,取其叶之似。” 清 曹寅 《入灵谷寺》诗:“马塍酹客穿陵隧,鸭脚干霄逼相轮。”说的都是形似鸭脚的银杏树叶。
  • 鸭脚造句

    鸭脚掉地上仍卖,菜碟在便器冲洗。
    小龙虾、鸭脚和螺蛳粉,一条微信就能下单,等待片刻热腾腾的小龙虾和鸭脚就送上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因为方便快捷赢得了一批年轻客户。
    因其用竹壳包扎成五个连珠葫芦状又名葫芦茶,内含鸭脚木叶、葫芦茶、鸡骨草、金银花、车前草、金不换、救必应等中草药。
    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符。
    近年来柳州螺蛳粉在南宁大放异彩,各种与之相关的田螺美食也开始在南宁走红,例如田螺鸭脚煲。
    餐馆是地道的中国风味,就是说你点了脆鸭蹼,就会给你端上深度油炸的鸭脚,颇费嚼劲而无味。
    老表记从去年起营业,第一家店开在盛天地周边,位置虽不太起眼,但毕竟酒香不怕巷子深,“老表记”成了螺蛳鸭脚煲的代名词,没吃过老表记你可真就。
    不知何时,田螺鸭脚煲开始在南宁盛行,那股酸酸辣辣的味道,让不少人欲罢不能。
    他把鸭脚往汁水里按,这才腾得出空搭理我。
    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芷江人将鸭头、鸭脚、鸭翅称为桌上“三杰”,用于款待客人。
    随后,在工作中,记者看到,店员不小心将一个鸭脚掉在地上,老板趁人不注意,先将鸭脚捡起放到台面上,再顺势放回菜碟中,继续售卖。
    鸭脚树蜜带点苦味,但苦过是甘甜,降火清热效果快,深受广东“蜜客”欢迎。
    他家卤菜都是热的,这点非常喜欢,特别像鸡翅尖鸭脚脚猪尾巴这种带皮的肉,一定要热热的软软的吃,蘸点海椒面在嘴巴里面慢慢的嚼。
    他同时还提出,应该鼓励种植那些不需要太多灌溉的作物,比如印度特有的鸭脚稗、珍珠粟及高梁等。
    也许你们已经知道南宁的特色食物之一是鸭脚。

    汉字详情

    [ya]
    部首: 514
    笔画: 10
    五笔: LQYG
    五行:
    仓颉: WLPYM
    四角: 675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水禽名。俗称鸭子

    春江水暖鸭先知。——宋· 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2) 》

    (3) 属于鸭科的各种游禽,有短的颈和腿,躯体略扁形,喙多半宽而平,跗节前面覆有小盾片,雌雄各有不同羽衣。如:鸭黄(指小鸭。其毛黄色,故称);鸭栏(关鸭场地周围的栅栏)

    (4) 对其妻有外遇者的称呼 。如:鸭黄儿(骂人话。即王八蛋;乌龟)

    英文翻译

    duck; Anas species (var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aap3 ngaap3
    ◎ 潮州话:ah4

    宋本广韵

    jiǎo,jué [jiao,jue]
    部首: 444
    笔画: 11
    五笔: EFCB
    仓颉: BGIL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jiǎo

    名词

    (1) (形声。从肉,却声。本义:胫,小腿)

    (2) 同本义

    脚,胫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

    (3) 又如:脚膀(指小腿);脚胫(小腿);腿杆(方言。腿)

    (4) 足的别称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脚著谢公屐。——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又如:脚炉(烘脚的小铜炉);脚踏(炕前供垫脚用的矮凳);脚踪(足迹);脚驴(供人雇用骑行的驴子)

    (6) 某物的底座(作为它的支承部件)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又如:根脚;杯脚;山脚;墙脚;脚灯;脚底下人

    (8) 残渣,即最后留下的渣滓 。如:茶脚;酒脚

    (9) 脚步 。如:脚头(脚步,行动)

    (10) 担任传递或运输的人 。如:脚家(脚夫);脚子(旧时对搬运工人的蔑称);脚户(脚夫);脚步钱(跑腿钱);脚费(脚钱);脚乘(运载工具,如舟车骡马等;指搬运费)

    (11) 帮手

    我又不能自去,少不得要他作脚。——《红楼梦》

    (12) 末端 。如:脚舰(系在战船尾部备用的小船);太阳光线的末端叫日脚

    jué

    名词

    (1)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崛,山短高也。——《说文》

    崛,特立也。——《埤苍》

    神明崛其特起。——张衡《西京赋》

    洪台崛其独出兮。——《文选·扬雄·甘泉赋》

    (2) 又如:脚儿(也作“角儿”、“脚色”);脚色(出身履历;演员;人物)

    (3) 另见 jiǎo

    英文翻译

    leg, foot; base, leg, found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oek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ok7 [客英字典] giok7 [台湾四县腔] giok7 ka2 [梅县腔] giok7 [海陆丰腔] giok7 ka2 [宝安腔] giok7 [陆丰腔] giok7 [东莞腔] gi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勺藥開入聲開口三等kiakkĭ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