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雍睦
(1) 团结,和谐。亦作“雍穆”
词语解释
犹和睦。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古之君臣,必观其所易,而闲其所难,故上下恬然,莫不雍睦。” 南朝 陈 徐陵 《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家门雍睦,孝友为风,上交不諂,下交不凟。”《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 豫章郡 太守 范宁 ,见 真君 孝养二亲,雍睦乡里,轻财利物,即保举 真君 为孝廉。”
引证解释
⒈ 犹和睦。
引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古之君臣,必观其所易,而闲其所难,故上下恬然,莫不雍睦。”
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家门雍睦,孝友为风,上交不諂,下交不凟。”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豫章郡太守范宁,见真君孝养二亲,雍睦乡里,轻财利物,即保举真君为孝廉。”
雍睦的国语词典
和睦、和好。《宋书.卷八一.顾觊之传》:「觊之家门雍睦,为州乡所重。」《南史.卷二五.到彦之传》:「家门雍睦,兄弟特相友爱。」也作「雍穆」、「雍和」。
雍睦的网络释义
雍睦
雍睦的翻译
雍睦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诗·周颂·振鹭》
毋雍泉。——《谷梁传·僖公九年》。释文:“雍,塞也。”
今臣雍阏不得闻。——《汉书·中山靖王胜传》。师古曰:“雍读曰壅。雍,塞也。”
(2) 古代掌烹饪之官 。如:雍人(古代掌宰杀烹饪之人);雍正(古代宫中掌筵席的长官)
(3) 古天子祭祀宗庙毕撤俎豆时所奏的乐章,亦用为撤膳时之乐
三家者以《雍》彻。——《论语》
形容词
(1) 和谐;和睦
雍睦亲族。——《新五代史》
(2) 又如:雍熙于变(和谐兴盛,国家稳定);雍恬(和洽安乐);雍雍(声音和谐;鸟和鸣声);雍齿封侯(不计宿怨的典故)
(3) 雍容。形容态度温文大方;舒缓;从容不迫 。如:雍容揖逊(文雅谦虚的样子);雍容典雅(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雍容雅步(神态从容,举止斯文);雍容闲雅(雍容尔雅。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动词
(1) 通“壅”,堵塞
维尘雍兮。——《诗·小雅·无将大车》。释文:“雍,字亦作壅。”
雍以沙幕。——《汉书·匈奴传赞》
上下雍隔故也。——《后汉书·梁冀传》
(2) 又如:雍防(壅土堵防);雍害(阻挠妨害);雍遏(阻塞,壅塞);雍蔽(蒙蔽;隔绝)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ung1 [宝安腔] jung1 [梅县腔] jung1 [客英字典] jung1 [台湾四县腔] jung1 [东莞腔] jung1 [客语拼音字汇] yu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邕 | 於容 | 影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ʔĭwoŋ | qyung/ivng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目,坴(
)声。本义:和好,亲近)(2) 同本义
睦,目顺也。——《说文》
讲信修睦。——《礼记·礼运》。注:“皆训亲。”
睦于父母之堂。——《礼记·坊记》
则百姓亲睦。——《孟子》
九族既睦。——《书·尧典》
(3) 又如:睦友(和睦友爱);睦睦(和睦,亲密);睦亲(对宗族和睦,对外亲友好);睦族(和睦亲族)
(4) 调和 。如:睦孰(谓风雨调和,五谷丰稔)
(5) 通“穆”
睦,敬和也。——《说文》
(6) 又如:睦睦(恭敬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k8 [客英字典]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8 [宝安腔] muk8 [陆丰腔] muk8 [梅县腔] muk8 [客语拼音字汇] mug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目 | 莫六 | 明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東 | 通 | miuk | mĭ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