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堞
词语释义
雉堞
(1) 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
词语解释
城上短墙。
《文选·鲍照<芜城赋>》:“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櫓之勤。” 李善 注:“ 郑玄 《周礼》注曰:‘雉,长三丈,高一丈。’ 杜预 《左氏传》注曰:‘堞,女墙也。’” 宋 苏轼 《雩泉记》:“雉堞楼观,仿佛可数。”《明史·广西土司传一·柳州》:“始 洛容 在万山中,城小无雉堞。”
泛指城墙。
《陈书·侯安都传》:“ 石头城 北接岗阜,雉堞不甚危峻。” 唐 司空曙 《南原望汉宫》诗:“荒原空有 汉 宫名,衰草茫茫雉堞平。”
引证解释
⒈ 城上短墙。
引《文选·鲍照<芜城赋>》:“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櫓之勤。”
李善注:“郑玄《周礼》注曰:‘雉,长三丈,高一丈。’ 杜预《左氏传》注曰:‘堞,女墙也。’”
宋苏轼《雩泉记》:“雉堞楼观,仿佛可数。”
《明史·广西土司传一·柳州》:“始洛容在万山中,城小无雉堞。”
⒉ 泛指城墙。
引《陈书·侯安都传》:“石头城北接岗阜,雉堞不甚危峻。”
唐司空曙《南原望汉宫》诗:“荒原空有汉宫名,衰草茫茫雉堞平。”
雉堞的国语词典
城上的短墙。
雉堞的网络释义
雉堞
雉堞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隹,矢声。隹(
),短尾鸟的总称。本义:野鸡)(2) 同本义
雉有十四种。——《说文》
雉者,野鸟。——《尚书大传》
雉,耿介之鸟也。——《韩诗章句》
离为雉。——《易·说卦》
凡挚士雉谓其守介节。交有时,别有伦也。——《礼记·曲礼》
雄雉于飞。——《诗·邶风·雄雉》
无雉兔鲋鱼。——《墨子·公输》
(3) 又如:雉尾扇(野鸡尾部羽毛制作的扇子。亦为仪仗之一);雉尾(皇帝坐朝时左右侍从所执的用野鸡尾羽制的扇障);雉经(吊死;上吊)
(4)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 。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五楮而雉。——《公羊传·定公十二年》
都城过百雉。——《左传·隐公元年》。注:“三堵曰雉。”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考工记·匠人》。注:“长三尺高一丈。”
(5) 城墙
出没眺楼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i1 chi3 [客英字典] chi1 [梅县腔] chii1 chi1 [台湾四县腔] cih1 (cih6) (cih2) ci3 [宝安腔] ci3 ci1 [客语拼音字汇] ci2 [陆丰腔] chi3 [东莞腔] ci3
◎ 潮州话:d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雉 | 直几 | 澄 | 脂B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脂B | ɖʰi | driix/dyy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葉(
)声。本义: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同本义堞,城上女垣也。——《说文》。按,古城用土,加以砖墙,为之射墙也,亦谓之陴,或谓之陴倪。
傅于堞。——《左传·襄公六年》
(2) 又如:雉堞;城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iap8 [海陆丰腔] tiap8 [客英字典] tiap8 [台湾四县腔] tiap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牒 | 徒協 | 定 | 怗 | 入聲 | 葉 | 開口四等 | 添 | 咸 | dep | dʰie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