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兵

áo bīng [ ao bing]
注音 ㄠˊ ㄅ一ㄥ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鏖兵 áobīng

(1) 大规模的激烈战争

赤壁鏖兵(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蒲圻县长江南岸。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此打败曹操的军队)
fight hard

词语解释

  1. 激烈地战斗;苦战。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鏖兵金匱,校战玉堂。”一本作“麾兵”。《三国演义》第四七回:“ 赤壁 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相同。” 陈毅 《油山埋伏》诗:“持枪推枕猛起坐,宛似鏖兵在战场。”

  2. 形容苦心构思。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序:“时或鏖兵景物,衡门情味。”

引证解释

⒈ 激烈地战斗;苦战。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鏖兵金匱,校战玉堂。”
一本作“麾兵”。 《三国演义》第四七回:“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相同。”
陈毅《油山埋伏》诗:“持枪推枕猛起坐,宛似鏖兵在战场。”

⒉ 形容苦心构思。

宋林逋《深居杂兴》诗序:“时或鏖兵景物,衡门情味。”

鏖兵的国语词典

双方战斗激烈。

鏖兵的网络释义

鏖兵

  • 鏖兵,汉语词汇。
  • 拼音:áo bīng
  • 释义:大规模的激烈战争
  • 鏖兵造句

    她们俩用各种损人的字眼赤壁鏖兵地糟蹋对方,谁也不让步。
    与蒋介石私交甚笃的他,国共鏖兵之际,曾多次上书,为中枢纾忧解困。
    破阵子本意,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莽苍踏雪行。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鏖兵。草木残生颅铸铁,虫豸凝寒掌作冰。挥洒缚豪英。
    至江淮鏖兵,长恭恐复为将帅,喟然太息道“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复发呢?”。
    我所翻处,恰好是讲那刘、孙、曹三军赤壁鏖兵一战,周瑜周公谨巧施反间之计除却那降曹的蔡瑁张允!
    同年,征东王攻克东方战略要地‘简’,与夷鏖兵。
    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莽苍踏雪行。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鏖兵。草木残生颅铸铁,虫豸凝寒掌作冰。挥洒缚豪英。
    其中流传得最为神奇的,莫过于周公瑾跨江讨逆,赤壁鏖兵那一折。
    第二十六章《赤壁鏖兵之灭盟》全。
    赤壁鏖兵,武将冲锋陷阵,谋士运筹帷幄,挥手之间,曹操百万雄兵顿时灰飞烟灭,这是势。
    开封军分区政委关明华介绍说,“沙场”鏖兵,功在不舍。
    经过赤壁鏖兵百万,跟曹操、孙权、刘备终于三分天下。
    当然我没有理由说他们不会殷忧启圣,就像赤壁鏖兵时曹营里会有谋士想到孙刘诈降火攻的计谋一样。
    只是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将要败亡之前,貂蝉有过短暂的出场,劝诫吕布“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守道还如周柱史,鏖兵不羡霍嫖姚。浮生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
    浩然正气一息存,二祖鏖兵天地昏。
    是穿越,战神韩信跨越时空;是玄幻,三界众生大打出手;是军事,沙场鏖兵尔虞我诈;是历史,众多英雄群星灿烂,是武侠,盖世玄功侠骨柔情。
    诸葛亮鏖兵汉水,马孟起力闯三营。
    他肩负义兄厚意,怀平定天下之心,兼与帝王歃血之盟,更为了纯真挚爱,生死一诺,鏖兵疆场之际,亦是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五龙的求索纷争……

    汉字详情

    áo [ao]
    部首: 805
    笔画: 19
    五笔: YNJ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PC
    四角: 0021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金,鏕声。本义:温器)

    (2) 假借为熬。苦战。激烈战斗

    合短兵,鏖皋兰下。——《汉书·霍去病传》。注:“谓苦击而多杀也。”

    (3) 又如:鏖杀(杀尽所有的人而不留活口)

    (4) 喧嚷,喧扰

    市声鏖午枕。——黄庭坚《仁亭》

    英文翻译

    to fight to the end, engage in a fierce battle

    方言集汇

    ◎ 粤语:ngou4 o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au1 piau1 [台湾四县腔] au1 piau1 [客英字典] piau1 au1 [梅县腔] piau1 au1
    ◎ 潮州话: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bīng [bing]
    部首: 201
    笔画: 7
    五笔: RG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MC
    四角: 72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4)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 汉· 刘向《列女传》

    (5)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6) 士卒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晋兵。——《资治通鉴》

    (7)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8) 军事;武力;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9)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0) 用兵策略,战略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1) 牌戏名

    (12)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3)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动词

    (1) 用兵器攻击,刺杀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3) 伤害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4)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

    英文翻译

    soldier,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n1 [客英字典] bin1 [海陆丰腔] bin1 [梅县腔] bin1 [陆丰腔]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n1 [宝安腔] bin1 [沙头角腔] bin1 [东莞腔] bi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明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pĭɐŋpieng/pyang

    鏖兵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