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陶纪

ào táo jì [ao tao ji]

词语释义

古生代第二个纪,约开始于5亿年前,结束于4.4亿年前。在此期间形成的地层称奥陶系,位于寒武纪之上,志留纪之下。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古生代中的第二个纪,延续约五千五百万年。这个纪中,岩石由石灰岩和页岩构成。生物有海藻类、珊瑚类、笔石和三叶虫,以后二者为最盛。奥陶纪由英国威尔士北部古代的奥陶族而得名。这个时期形成的地层叫奥陶系。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然而,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大约4.5亿年前的奥陶纪大灭绝是伽马射线爆引起的。
2、在奥陶纪,大多数生命都生活在海洋里,所以海洋生物,例如三叶虫、腕足类动物与笔石动物的数量在此时急剧减少。
3、其它四次大灭绝对生物进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动物因此逐渐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奥陶纪末期大灭绝发生前后,处于支配地位的动物物种没有发生变化。
4、奥陶纪冰河时期发生在4.44亿年前,有记录表明其CO2含量较高。
5、五次大灭绝中发生最早的一次是奥陶纪末期或者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4亿4千4百万年前。许多科学家估计这次规模是五次当中第二大的。
6、在我国华北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的底部,存在着含水丰富的奥陶纪石灰岩。
7、本文以省内浊积岩分布区金矿为实例,说明该地区将成为奥陶纪浊积岩金矿床的找矿远景区。
8、本文的基础是笔者等的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方寒武纪和奥陶纪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的成果。
9、其中以奥陶纪岛弧、晚志留世的磨拉石、泥盆纪和石炭纪的裂陷槽沉积具有区域意义。
10、论述桂北恭城奥陶纪笔石动物群特征及其岩性岩相特点。
11、志留纪是古生代的第三纪,继奥陶纪之后,在泥盆纪之前。
12、证明了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是不稳定的。
13、BS盆地是发育在奥陶纪、志留纪、石炭纪及三叠纪基底地层之上的第三纪沉积盆地。
14、华南扬子区不同地点奥陶纪的岩相、生物相变化显著。
15、主裂谷阶段发生于中寒武世,奥陶纪形成沟弧盆体系。
16、寒武-奥陶纪孔雀河地区及库鲁克塔格地区处于拉张环境,盆地原型为大陆裂谷盆地;
17、扬子地区奥陶纪古地理条件有利于含油气系统生储盖层的发育。
18、首次发现轮南地区奥陶纪生物礁。
19、奥陶纪是鄂尔多斯西缘构造沉积演化的重要构成阶段。
20、奥陶纪“三隆两鞍一坳陷”的古构造格局控制了沉积相带的展布,是岩溶储层发育的基础;
21、火山岛弧主要由中基性火山岩、细碎屑岩等组成,成岩时代为晚寒武世-奥陶纪。
22、岛弧深成岩成分变化较大,由闪长岩变化到花岗岩,成岩时代为奥陶纪。
23、北祁连山石灰沟地区发育一套完整的奥陶纪岛弧火山岩系。
24、分析表明,早古生代塔里木地区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海侵与海退过程,寒武纪和奥陶纪各经历了一次。
25、羌南地区奥陶纪—泥盆纪生物和地层的发现,为与邻区地层划分对比和探讨羌塘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26、本研究区宜昌黄花场位于黄陵背斜的东翼,在奥陶纪时期处于扬子碳酸盐台地的中北部。
27、区内可溶岩地层为震旦纪、寒武纪及奥陶纪碳酸盐岩建造。
28、郭庄泉为一全排型、侵蚀—构造上升泉,出露于中奥陶纪灰岩中。
29、认为研究区奥陶纪存在三个海平面变化旋回,第一个旋回发生于两河口期早期至晚期;
30、因此,鄂尔多斯奥陶纪岩相古地理研究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和生产实践意义。

奥陶纪的网络释义

奥陶纪是英国地质学家C.拉普沃思于1879年用Ordovices命名的,Ordovices是威尔士地区的一古民族名,"奥陶"一词系Ordovices的日文汉语音译。奥陶纪包括原来属于A.塞奇威克命名的寒武纪和命名的志留系两地层的重复部分。奥陶纪名称的命名于1960年哥本哈根召开的第21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正式通过。

奥陶纪造句

在奥陶纪,大多数生命都生活在海洋里,所以海洋生物,例如三叶虫、腕足类动物与笔石动物的数量在此时急剧减少。
其它四次大灭绝对生物进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动物因此逐渐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奥陶纪末期大灭绝发生前后,处于支配地位的动物物种没有发生变化。
在我国华北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的底部,存在着含水丰富的奥陶纪石灰岩。
本文以省内浊积岩分布区金矿为实例,说明该地区将成为奥陶纪浊积岩金矿床的找矿远景区。
本文的基础是笔者等的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方寒武纪和奥陶纪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的成果。
其中以奥陶纪岛弧、晚志留世的磨拉石、泥盆纪和石炭纪的裂陷槽沉积具有区域意义。
论述桂北恭城奥陶纪笔石动物群特征及其岩性岩相特点。
志留纪是古生代的第三纪,继奥陶纪之后,在泥盆纪之前。
证明了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是不稳定的。
华南扬子区不同地点奥陶纪的岩相、生物相变化显著。
主裂谷阶段发生于中寒武世,奥陶纪形成沟弧盆体系。
寒武-奥陶纪孔雀河地区及库鲁克塔格地区处于拉张环境,盆地原型为大陆裂谷盆地;
扬子地区奥陶纪古地理条件有利于含油气系统生储盖层的发育。
首次发现轮南地区奥陶纪生物礁。
奥陶纪是鄂尔多斯西缘构造沉积演化的重要构成阶段。
奥陶纪“三隆两鞍一坳陷”的古构造格局控制了沉积相带的展布,是岩溶储层发育的基础;
火山岛弧主要由中基性火山岩、细碎屑岩等组成,成岩时代为晚寒武世-奥陶纪。
岛弧深成岩成分变化较大,由闪长岩变化到花岗岩,成岩时代为奥陶纪。
北祁连山石灰沟地区发育一套完整的奥陶纪岛弧火山岩系。
分析表明,早古生代塔里木地区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海侵与海退过程,寒武纪和奥陶纪各经历了一次。

汉字详情

ào,yù [ao,yu]
部首: 308
笔画: 12
五笔: TMO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BK
四角: 27804

详细解释

ào

名词

(1) (形声。本义:古时指房屋的西南角。古时祭祀设神主或尊者居坐之处)

(2) 同本义

奥,宛也。室之西南隅。——《说文》

燔柴于奥。——《礼记·礼器》

西南隅谓之奥。——《尔雅》

司宫筵于奥。——《仪礼·少牢礼》

设于奥。——《仪礼·士丧礼》

经堂入奥。——《楚辞·招魂》

(3) 又如:奥阼(室之西南隅,为尊者、主人之位)

(4) 泛指室内深处

室无奥阼。——《仲尼燕居》

无能老蝙蝠,乘夜出堂奥。——张耒《夏日杂感》

(5) 又如:堂奥

(6) 宫廷内机密的地方

出入往来禁奥。——《三国志·董昭传》

(7) 又如:奥主(国内之主。比喻国君。奥有深居内室之意)

形容词

(1) 深

野无奥草。——《国语·周语》。注:“深也。”

结根坚且奥。——陆机《塘上行》

(2) 又如:奥处(深居);奥室(内室;深宅);奥祉(深厚的福祉)

(3) 深奥,精深不易理解

雅诰奥义。——《书·序》。释文:“深也。”

遂与对榻讲论经奥义。——脱脱等《宋史》

抑之欲其奥。——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水亭陋室,曲有奥趣。——柳宗元《永州龙兴寺东丘记》

皆曲有奥思。——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4) 又如:奥说(奥妙的学说);奥深(高深不易理解)

(5) 姓

名词

(1) 奥地利的简称

(2) 奥斯特的简称

(3) 奥林匹克的简称 。如:奥运会

(4) 姓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mysterious, obscure, prof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o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au5 [陆丰腔] au5 [东莞腔] au5
◎ 潮州话:o3 a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到去聲開口一等ʔɑuqauh/aw
táo,yáo [tao,yao]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BQRM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LPOU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táo

名词

(1) (形声。从阜,匋( táo)声,阜,土山。从“阜”,与土有关。本义:陶丘)

(2) 同本义。本为两重的山丘,后为地名专称。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因陶丘在定陶,故定陶亦省称陶

陶,再成丘也。——《说文》

再成为陶丘。——《尔雅》。孙注:“形如累两盆。”

陶丘于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灶也。——《释名》

在济阴,《夏书》曰,东至于 陶丘北, 陶丘有 尧城,尧尝所居,故 尧号 陶唐氏。——《说文》

(3) 又如:陶丘(重叠的山丘)

(4) 瓦器,陶器

器用陶匏。——《礼记·郊特牲》

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吕氏春秋·仲冬纪》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治。——《孟子·滕文公上》。朱注:“陶,为甑者;冶,为釜铁者。”

(5) 又如:彩陶(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白陶(殷代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陶甓(陶砖);陶桴(陶瓦与木棍)

(6) 烧制陶器的匠人 。如:陶匠(陶工与木匠;亦专指陶工);陶冶(陶工与铸工)

(7) 姓

动词

(1) 制作瓦器

陶,作瓦器也。——《玉篇》

陶子河滨。——《吕氏春秋·慎人》

譬若陶人之埏埴。——《淮南子·精神》

万室之国,一人陶。——《孟子·告子下》

(2) 又如:陶渔(制陶与捕鱼);陶钧(制陶用的转轮);陶埴(烧制砖瓦);陶俑(古代陪葬用的陶制偶人);陶人(陶工,陶师,陶家。烧制陶器的匠人)

(3) 陶冶,化育

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延师择友,陶成佳士。——范景文《贺王甥申之首入泮宫序》

(4) 又如:陶熔(培养教育);陶成(培养,教晦);陶写(抒发,陶冶);陶化(陶铸化育);陶育(造就化育)

(5) 烤灼,炎炽

跻日中于昆吾兮,憩炎天之所陶。——《后汉书》

(6) 除去 。如:陶洗(革除;涤除)

(7) 毁谤 。如:陶诞(毁谤夸诞)

形容词

(1) 快乐

共陶暮春时。——《文选·谢灵运·酬从弟惠连》

何以称这情,浊酒且自陶。——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 又如:陶春(使人快乐的春天);陶欣(快乐欣喜);陶煦(和乐的样子)

yáo

名词

(1) 通“窑”。窑灶

《集训》:“陶,烧瓦器土室也。”——《一切经音义》

(2) 另见 táo

英文翻译

pottery, ceramics

方言集汇

◎ 粤语:jiu4 to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u2 to2 rau2 [客英字典] jau2 tau2 [沙头角腔] tau2 [梅县腔] tau2 jau2 [东莞腔] tau2 [台湾四县腔] tau2 to2 jeu2 jau2 [客语拼音字汇] tau2 to2 [陆丰腔] jau3 to3 [宝安腔] tau2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餘昭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jeujĭɛu
jì,jǐ [ji]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SU
四角: 271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姓

(2)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己声。本义:散丝的头绪)

(2) 同本义

纪,别丝也。——《说文》

三纲六纪。纪者,理也。——《白虎通》

众之纪也。——《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

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墨子·尚同上》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淮南子·泰族训》

(3) 开端,头绪

纪,绪也。——《方言十》

(4) 又如:乱其纪(事情乱了端绪)

(5) 要领

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吕氏春秋》

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礼记·乐记》

(6) 纲领;纲纪

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韩非子·主道》

(7) 又如:纪经(纲常);纪纲(网罟的纲绳。引申为法纪与政纲;治理;管理);纪序(纲纪次序)

(8) 法则;准则

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吕氏春秋·孟春》

(9) 又如:纪法(法律;法规)

(10) 纪律 。如:法纪(法度和纪律);军纪;纲纪;党纪

(11) 终极 。如:纪极(极限);纪限(极限)

(12) 仆人 。如:纪纲(仆人)

(13) 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代或时期 。如:世纪;中世纪

(14) 地质上的分期(长于“世”,包括在一个“代”中) 。如:侏罗纪;二叠纪;石炭纪;寒武纪;震旦纪

(15) 十二年的一个时期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 莫愁。—— 李商隐《马嵬》

(16) 杂记、印象或事件的非正式纪录 。如:陕北纪行——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要、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

(17) 旧时史书的一种体裁本纪,专记帝王的历史事迹及一代大事 。如:《史记·高祖本纪》、《后汉书》

(18) 中国古国名 。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城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

(19) 姓。如:纪信(公元前?—前204),汉初将军,赵城人。秦末为刘邦部将,项羽围刘邦于荥阳时,事急纪信伪乘刘邦车出降,刘邦乘隙脱逃,纪信即被项羽杀害;纪昌(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

动词

(1) 处理;治理

纪农协功。——《国语·周语上》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潜《移居》

(2) 又如:纪理(经纪,管理);纪农(治理农事)

(3) 通“记”。记录,记载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左传·恒公二年》

司马子长纪 黄帝以至 孝武。——《论衡·须颂》

咸用纪宗存主。——张衡《东京赋》

恶能无纪。——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罗缕纪存。——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纪兴(记录兴致);纪功(记载功绩);纪述(记载叙述)

英文翻译

record, annal, historical account

方言集汇

◎ 粤语:gei2 gei3
◎ 潮州话:gi2 g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