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救

bǔ jiù [ bu jiu]
繁体 補救
注音 ㄅㄨˇ ㄐ一ㄡ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补救 bǔjiù

(1) 对不利情况弥补挽救

remedy

词语解释

  1. 补天救人。

    宋 梅尧臣 《月蚀》诗:“主妇煎饼去,小儿敲镜声,此虽浅近意,乃重补救情。”参见“ 补天穿 ”。

  2. 弥补,设法救助或挽回。

    《高子遗书·语》:“正言足用之道, 有若 要在源头上做来, 哀公 要在末流上补救,其实末上如何补救得?” 清 唐孙华 《酷暑次日忽大风雨》诗:“那知造物无太甚,小试补救扶羸尫。” 曹禺 《日出》第二幕:“不过我当初想,上天不负苦心人,苦干,也许能补救我这个缺点。”

引证解释

⒈ 补天救人。参见“补天穿”。

宋梅尧臣《月蚀》诗:“主妇煎饼去,小儿敲镜声,此虽浅近意,乃重补救情。”

⒉ 弥补,设法救助或挽回。

《高子遗书·语》:“正言足用之道, 有若要在源头上做来, 哀公要在末流上补救,其实末上如何补救得?”
清唐孙华《酷暑次日忽大风雨》诗:“那知造物无太甚,小试补救扶羸尫。”
曹禺《日出》第二幕:“不过我当初想,上天不负苦心人,苦干,也许能补救我这个缺点。”

补救的国语词典

弥补过失,矫正差错。

补救的网络释义

补救 (汉语词语)

  • 补救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弥补,设法救助或挽回。
  • 语出《高子遗书·语》:“正言足用之道,有要在源头上做来,哀公要在末流上补救,其实末上如何补救得?”
  • 补救造句

    发现工作中的疏漏,要及时补救。
    这件事还有补救的机会。
    女人出门若忘了化妆,最好的补救方法便是亮出你的微笑。
    面对这意外的局面,我们要积极地采取补救措施。
    要是我们今天不力图补救,整个企业恐怕要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了。
    见义勇为中受益人补救义务研究。
    不要把时间停留在对过往的抱怨中,应该强迫着自己更加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补救。
    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感情和婚姻不是说值不值得,而是要靠双方共同去维护和加固,出现问题首先要从自身去查找原因,然后考虑如何补救,毕竟离婚对孩子不好,有阴影。
    觉悟到过去的事已经不能挽救,知道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
    事态已严重到了这种境地,你再怎么补救也是江心补漏,为时已晚。
    简单的话语不如行动来补救,多关心对方一点,让对方再给自己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你给对方一个机会,相互理解多一点,人生很短的,现在离婚的人太多了,社会就这样,没办法。
    通过测试,老师发现我们对所学的知识并未牢固地掌握,便想尽办法及时补救。
    他都因签彩券亏空了许多钱,竟还想签注更多来补救,真是抱薪救火,奇笨无比!
    我们的一切损失均可补救,我们的任何痛苦都可安慰,但当青春之作别的时候,它从我们心上把一些东西带走,并且永远也不会回头。
    凡事在进行前都应有周密的计画,最好能瞻前顾后,设有备案,以免一有意外就无法补救。
    做错了事情不要紧、只要你即使悬崖勒马、一切都会有补救的机会。
    要是我们今天不力图补救,使整个企业减少经济漏洞,长此以往,恐怕要遭万劫不复之灾。
    学习中出现问题我们要及时补救,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眼前的哀伤,总有一个补救的办法,无论你怎样受苦,希望吧!希望是人的最大快乐。

    汉字详情

    [bu]
    部首: 525
    笔画: 7
    五笔: PUH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Y
    四角: 33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2) 同本义

    补,完衣也。——《说文》

    田赞衣补衣。——《吕氏春秋·顺说》

    补褐防寒岁。——唐· 白居易《村居卧病》

    (3) 又如:补衣;补袜;补衬(打补丁,衬里子);补衣(打过补丁的衣服)

    (4) 修补;整修破旧的东西

    牵萝补茅屋。——唐· 杜甫《佳人》

    (5) 又如:修桥补路;补天济世(修补天道,救济世人);补天(传说古代之时,苍天西北角有破缺之处,于是女娲氏炼石以补苍天,使无缺损;比喻挽回时运)

    (6) 补充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赵策》

    (7) 又如:填补(补足空缺或缺欠);弥补(把不足的部分填足)

    (8) 弥补

    维仲山甫补之。——《诗·大雅·烝民》

    必能裨补阙漏。——诸葛亮《出师表》

    稀豁之处,锄而补之。——《齐民要术·种谷》

    (9) 又如:补刖(弥补被刖的脚跟。比喻矫正缺失,使归真返朴);补拙(弥补愚钝);补苴(弥补缺漏)

    (10) 济助

    收孤寡,补贫穷。——《荀子·王制》

    (11) 又如:补益(裨补助益);补报(增补);补裨(增益补阙)

    (12) 补养;滋补

    静然可以补病。——《庄子·外物》

    (13) 又如:补理(滋补调理);补导(采补和导引。道家的养生术)

    (14) 官有缺位,选员补充 。如:补外(京官调外地就职);补官(补授官职)

    名词

    (1) 补子 。如:补服;补褂朝珠(补褂清朝官员的正式朝服,青色外褂;上绣方形图案,文官绣鸟,武官绣兽。朝珠,每圈108 颗,文官五品以上才准用)

    (2) 补品,促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 。如:大补

    (3) 春秋时地名 。在今河南省汜水县境

    英文翻译

    mend, patch, fix, repair, restor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2

    宋本广韵

    jiù [jiu]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IYT
    五行:
    仓颉: IEOK
    四角: 489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2) 同本义

    救,止也。——《说文》

    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周礼·司救》注

    使之相救。——《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孟子·离娄下》

    (3) 又如:救止(阻止;纠正);救祸(消除祸乱);救灭(扑灭);救熄(亦作“救息”。扑灭);救扑(扑灭)

    (4) 援救别人

    救,助也。——《广雅》

    扶服救之。——《礼记·檀弓》

    匍匐救之。——《孔子闲居》

    民困而不知救。——明· 刘基《卖柑者言》

    设法筹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救我圣主。

    足下欲救。

    (5) 又如:解救(使脱离危险或困难);救穷(救济穷困);救度(救拔并使脱离苦难,多指神仙超度之事);救落(救助;说情;救护)

    (6) 治疗

    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吕氏春秋·劝学》

    (7) 又如:急救(紧急救治);救药(医疗救治。也用来比喻挽救、补救);救病(治病);救疾(救治病人;治病);救疗(救治;医治)

    (8) 纠正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礼记》

    (9) 又如:救正(纠正);救弊(匡除纠正弊害);救奢(纠正奢靡);救过(纠正过失)

    (10) 求助于人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请救于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奉命求救。——《资治通鉴》

    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1) “捄”

    英文翻译

    save, rescue, relieve; help, aid

    方言集汇

    ◎ 粤语:gau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u4 [东莞腔] giu5 [客英字典] giu5 [海陆丰腔] giu5 [梅县腔] giu5 [陆丰腔] giu5 [台湾四县腔] giu5 [沙头角腔] kieu5 [宝安腔] gi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祐去聲開口三等kĭəukiuh/k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