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圜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挽回。
《明史·黄道周传》:“且陛下岂有积恨 道周 ,万一圣意转圜,而臣已论定,悔之何及。”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北新以文字获大咎,颇多损失,但日来似大有转圜之望。”
调停,斡旋。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 义律 遂託 澳门 西人,代为转圜,愿将躉船奸商,尽遣回国。” 钱锺书 《围城》四:“我讲得对不对?这时候要有个第三者,出来转圜。” 徐迟 《牡丹》:“当场有一个善于转圜的水电公司总经理出来打圆场,几句笑话转换了话题。”
转动圆形器物。常用以代指便易迅速之事。
《汉书·梅福传》:“昔 高祖 纳善若不及,从諫若转圜。”《晋书·刘毅诸葛长民等传论》:“建大功若转圜,翦羣兇如拉朽。” 宋 司马光 《又和并寄杨乐道》:“圣主乐忠諫,曲从如转圜。”
借指顺易。
清 顾炎武 《答徐甥公肃书》:“下多折槛之陈,上有转圜之听。”
引证解释
⒈ 挽回。
引《明史·黄道周传》:“且陛下岂有积恨道周,万一圣意转圜,而臣已论定,悔之何及。”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北新以文字获大咎,颇多损失,但日来似大有转圜之望。”
⒉ 调停,斡旋。
引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义律遂託澳门西人,代为转圜,愿将躉船奸商,尽遣回国。”
钱锺书《围城》四:“我讲得对不对?这时候要有个第三者,出来转圜。”
徐迟《牡丹》:“当场有一个善于转圜的水电公司总经理出来打圆场,几句笑话转换了话题。”
⒊ 转动圆形器物。常用以代指便易迅速之事。
引《汉书·梅福传》:“昔高祖纳善若不及,从諫若转圜。”
《晋书·刘毅诸葛长民等传论》:“建大功若转圜,翦羣兇如拉朽。”
宋司马光《又和并寄杨乐道》:“圣主乐忠諫,曲从如转圜。”
⒋ 借指顺易。
引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下多折槛之陈,上有转圜之听。”
转圜的国语词典
转动圆形的器物。比喻顺畅迅速。
转圜的网络释义
转圜
转圜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zhuǎn
动词
(1) (形声。从车,专声。转运要用车,故从车。本义:转运)
(2) 同本义(通过陆路运输)
转,运也。——《说文》
胡转予于恤?——《诗·小雅·祈父》
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汉书·高帝纪上》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刘向·九叹愍命》
转漕甚辽远。——《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贞索隐:“车运曰转,水运曰漕。”
辇车相属,转粟流输,千里不绝。——《汉书·邹阳传》
(3) 又如:转饷(转运粮饷);转输(转运输送物资);转海(海运);转粟(运送谷物);转漕(转运粮饷);转毂(转运货物的车子)
(4) 回还,转动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邶风·柏舟》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势》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回头转眄似雕鹗,有志飞鸣人岂知!——唐· 李颀《别梁锽》
(5) 又如:转盼(转动眼珠);转眄(转动眼珠);转规(像圆规旋转一样,比喻一往无阻);转侧(在床上转动身体)
(6) 指情况的变化、改变
兵生于治而异,俗生于法而万转。——《商君书·立本》。高亨注译:“万转,万变。指风俗多变化,有好有坏。”
道直身还在,恩深命转轻。——唐· 裴度《中书即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史记·管晏传》
(7) 又如:转靶子(改变主意);转角头(转弯处);转日回天(形容力量大,能扭转很难挽回的局面)
(8) 转移,辗转
转送其家。——《汉书·高帝纪上》
浊之则郁而无转。——《淮南子·泛论》
转而攻秦。—— 汉· 贾谊《过秦论》
转而缘南晦。——汉· 贾谊《论积贮疏》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9) 丢弃
生无乏用,死无转尸。——《淮南子》
(10) 又如:转尸(人死而不能葬,尸体弃于沟中);转死(弃尸);转尸沟壑(弃尸于山沟水渠)
(11) 迁官转任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世说新语·方正》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 汉中太守。——《晋书》
(12) 又如:转除(升官);转任(转换所任职务);转补(迁调官职,以补缺额)
(13) 掉转;转向
东亭转卧向壁。——《世说新语·品藻》
转头向户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童自转。——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云何裁转背,便卖恶于人?——《宋书·蔡廓传》
若夫转身易位,全众传国,最其病也。——《韩非子·说疑》
转视积薪后。——《聊斋志异·狼三则》
(14) 又如:转步(改变走向);转舵(转动船舵,以改变航向;比喻转变方向)
(15) 移动;迁徙
盤石无转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转入石门。——《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16) 又如:转手(移动手臂);转居(移居)
(17) 离去,离开
衙门无事,相公且转厅。——马致远《大妇小妻还牢末杂剧》
(18) 摇动;飘荡
光风转蕙,泛崇兰兮。——《楚辞·招魂》
四角龙子帆,婀娜随风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9) 又如:转蓬身(比喻到处飘泊的人);转磷(飘忽不定的磷火);转烛(风摇烛火。用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转萍(比喻飘泊不定)
(20) 避
引而使之,民不敢转其力。——《管子》
(21) 缠绕
以红绡转其头。——《席上腐谈》
(22) 又如:转踅(回旋缠绕)
(23) 卖
现今这房子转的出四十两银子…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儒林外史》
(24) 又如:转物(买卖货物);转肩(一种不正当的买卖。高价赊入,低价卖出);转货(做买卖);转卖(把买进的东西再卖出去)
(25) 诵 ;念
素公不出院,转《法华经》三万七千部。——段成式《酉阳杂俎》
三藏转咒,震舌呼祝。——《太平广记》引《宣室志》
(26) 又如:转经(诵经);转读(诵读佛经)
(27) 曲折,盘曲
千岩万转。——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山回路转。——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8) 量词。等于说“次”。古时军功每加一等,则官爵随升一级,叫做一转
策勋十二转。——《乐府诗集·木兰诗》
(29) 另见
zhuàn
动词
(1) 旋转;打转
峰回路转。——《醉翁亭记》
下者飘转。——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转丸(转动的弹丸。比喻升降沉浮不定);转灯(走马灯);机器转子团团转;砂轮转得快;地球绕着太阳转
(3) 绕过
由千佛山脚下往东,转过山坡,竟向南去。——《老残游记》
(4) 迷路或迷失方向 。如:晕头转向
(5) 转悠
公园关了门,只好去转文殊院。——《大波》
(6) 通“啭”。鸟鸣,蝉鸣
蝉则千转不穷。——吴均《与朱元思书》
量词
(1) 旋转的一整圈 。如:每分钟3600转
(2) 次;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3) 又
一天哭三回,三天哭九转,铁石的心也变软。——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4) 又如:下转(下次;下一回)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huán
动词
(1) (形声。从囗
,睘( )声。本义:围绕)同本义。通“环”火似圜。——《周礼·考工记·画缋》
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汉书·贾谊传》
圜流九十里。——《列子·说符》
欲内圜凿。——《史记·孟荀传》
余圜视大骇。——唐· 柳宗元《梓人传》
(2) 又如:圜山(环山)
(3) 另见
yuán
名词
(1) 同本义
圜,天体也。——《说文》。按,浑圆为圜,平圆为圆。圆之规为圆。
圜,天道也。——《吕氏春秋·圜道》注
大圜在上。——《吕氏春秋·序意》。注:“天也。”
乾为天,为圜。——《易·说卦》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楚辞》
(2) 又如:圜邱(圜丘);圜方(指天地);圜宰;圜道(天道)
(3) 牢狱
司圜中士六人。——《周礼》
(4) 又如:圜土(牢狱);圜扉(狱门);圜墙(牢狱);圜门(圆门;狱门)
(5) 圆
圜,一中同长也。——《墨子·经上》
刓方以为圜兮。——《楚辞·九章·怀沙》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圜:同圆)。——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又如:圜法(测量圆的方法);圜率(圆周率)
(7) 钱币
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汉书·食货志下》
(8) 又如:圜好(王莽时所造货币上的圆孔);圜货(钱币);圜钱(古代钱币)
形容词
(1) 圆的,圆形的
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周礼·大司乐》
圜者中规,方者中矩。——《周礼·考工记》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楚辞》
(2) 又如:圜陈(圆形兵阵);圜冠(儒者戴的圆形帽子);圜舍(圆形小屋)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an2 jan2 [海陆丰腔] fan2 ren2 [客英字典] fan2 jen2 [陆丰腔] fan3 [客语拼音字汇] van2 [宝安腔] jen2 | wan2 [台湾四县腔] fan2 je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還 | 戸關 | 匣 | 刪合 | 平聲 | 刪 | 合口二等 | 刪 | 山 | ghruan/hoan | ɣ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