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
词语释义
用事
(1) 执政;当权
(2) 凭感情、意气等行事;办事
(3) 引用典故
词语解释
谓有所事。指行祭祀之事。
《周礼·春官·大祝》:“过大山川,则用事焉。” 郑玄 注:“用事,亦用祭事告行也。”《穀梁传·定公四年》:“﹝ 蔡昭公 ﹞归,乃用事乎 汉 ” 范宁 注:“用事者,祷 汉水 神。”
谓有所事。指执法行刑。
《商君书·赏刑》:“ 晋文公 将欲明刑,以亲百姓,于是合诸侯大夫于 侍千宫 , 颠頡 后至,吏请其罪,君曰:‘用事焉。’吏遂断 颠頡 之脊以徇。”
谓有所事。指起兵;使用武力。
《汉书·田儋传》:“且 秦 復得志於天下,则齮齕首用事者坟墓矣。” 颜师古 注:“首用事,谓起兵而立号者也。” 五代 罗隐 《谗书·书马嵬驿》:“ 天宝 中,逆胡用事,鑾舆西幸, 贵妃 死於 马嵬驛 。”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既破虏而平 晋 ,遂用事於 燕 ,不克而还,自此虏復为中国之患。”
执政;当权。
《战国策·秦策三》:“今 秦 ,太后、 穰侯 用事, 高陵 、 涇阳 佐之。”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 灵 、 献 之世,阉宦用事,羣姦秉权。”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事>序》:“方 介甫 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
指执政者。
《史记·伍子胥列传》:“ 子胥 专愎彊諫,沮毁用事,徒幸 吴 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当令。
《史记·律书》:“无射者,阴气盛用事,阳气无餘也。”《汉书·丙吉传》:“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九:“桃李用事辰,鲜明夺云綺。”
指文学作品中引用典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沉侯 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诗用事》:“天下书虽不可不读,然慎不可有意於用事。” 明 胡应麟 《诗薮·宋》:“ 宋 人用事,虽种种魔説,然中有絶工者,如 梅昌言 :‘ 亚夫 金鼓从天落, 韩信 旌旗背水陈’,冠裳伟丽,字字天然,此用事第一法门也。”
办事。
《红楼梦》第一○一回:“吏部奏请急选郎中,奉旨照例用事。”
引证解释
⒈ 谓有所事。指行祭祀之事。
引《周礼·春官·大祝》:“过大山川,则用事焉。”
郑玄注:“用事,亦用祭事告行也。”
《穀梁传·定公四年》:“﹝蔡昭公﹞归,乃用事乎汉”
范宁注:“用事者,祷汉水神。”
⒉ 谓有所事。指执法行刑。
引《商君书·赏刑》:“晋文公将欲明刑,以亲百姓,于是合诸侯大夫于侍千宫,颠頡后至,吏请其罪,君曰:‘用事焉。’吏遂断颠頡之脊以徇。”
⒊ 谓有所事。指起兵;使用武力。
引《汉书·田儋传》:“且秦復得志於天下,则齮齕首用事者坟墓矣。”
颜师古注:“首用事,谓起兵而立号者也。”
五代罗隐《谗书·书马嵬驿》:“天宝中,逆胡用事,鑾舆西幸, 贵妃死於马嵬驛。”
宋曾巩《本朝政要策·契丹》:“既破虏而平晋,遂用事於燕,不克而还,自此虏復为中国之患。”
⒋ 执政;当权。
引《战国策·秦策三》:“今秦,太后、 穰侯用事, 高陵、涇阳佐之。”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灵、献之世,阉宦用事,羣姦秉权。”
宋司马光《刘道原<十国纪事>序》:“方介甫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
⒌ 指执政者。
引《史记·伍子胥列传》:“子胥专愎彊諫,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⒍ 当令。
引《史记·律书》:“无射者,阴气盛用事,阳气无餘也。”
《汉书·丙吉传》:“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
宋秦观《春日杂兴》诗之九:“桃李用事辰,鲜明夺云綺。”
⒎ 指文学作品中引用典故。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沉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
宋周密《齐东野语·诗用事》:“天下书虽不可不读,然慎不可有意於用事。”
明胡应麟《诗薮·宋》:“宋人用事,虽种种魔説,然中有絶工者,如梅昌言 :‘ 亚夫金鼓从天落, 韩信旌旗背水陈’,冠裳伟丽,字字天然,此用事第一法门也。”
⒏ 办事。
引《红楼梦》第一〇一回:“吏部奏请急选郎中,奉旨照例用事。”
用事的国语词典
当权执政。
如:「意气用事」。
用事的网络释义
用事
用事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2) 同本义
用,可施行也。——《说文》
用,以也。——《苍颉篇》
利用为大作。——《易·益》
五行五用哉。——《虞书》
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书·微子》
乘其财用出入。——《周礼·宰夫》
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礼·小司徒》
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 管仲用之 齐, 子产用之 郑, 商君用之 秦, 仲长统言之 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宋· 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用水彩。——蔡元培《图画》
兼用激刺。
又用篆章。——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用不着(没办法);备用(准备着供随时使用);实用(实际使用);拆用(拆开使用);用功(使用功力);用长(使用长武器);用板(使用诏书);用计(使用计谋);用天因地(利用天时,顺应地利);用钱(使用钱币);用药(使用药物)
(4)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
不用尚书郎。——《乐府诗集·木兰诗》
用于昔日。——诸葛亮《出师表》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大材小用(用人不当);重用(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叙用(任用);起用(重新起用已退职或已免职的人员);用才(任用人才);用臣(可任用之臣);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用贤(任用贤人)
(6) 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孙子·用间》
(7) 又如:用间(运用间谍);用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用长(运用其所长);用奇(指军事上运用出人意料的策略);用思(运用心思);用智(运用智谋)
(8) 治理;管理
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荀子》
(9) 又如:用民(治理和役使民众)
(10) 出力;效命
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商君书》
(11) 又如:用精(专心一意)
(12) 需要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与韩荆州书》
(13) 又如:不用
(14) 吃;饮 。如:用茶(饮茶,喝茶);用膳(吃饭);用餐(吃饭);用烟(吸烟,抽烟)
(15) 执政;当权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史记》
(16) 行事;行动
经称鹏之用,其将飞也必待海之运,其飞也必以怒。——明· 徐渭《赡张君序》
名词
(1) 功用;功能
小礼无所用。——《史记·魏公子列传》
彼虽善事,其用不足称也。——唐· 韩愈《原毁》
其用不足称。——唐· 韩愈《原毁》
灵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用有二。——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用头(用途)
(3) 器用;物质
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4) 又如:用器(器物;使用器物)
(5) 费用,资财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多求妄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兵精足用。——《资治通鉴》
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家常之用。
介词
(1) 因;由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论衡》
(2) 又如:用逸待劳(以逸待劳);用情(以真实的感情相待)
(3) 凭,拿
何用识夫婿。——《乐府诗集·陌上桑》
高蝉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4) 因,因为
必用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用甲第为国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用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1) 表示结果,相当于“因而”、“于是”
明淫于家,用殄厥也。——《书·益稷》
(2) 又如:用是(因此)
(3) 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为的是”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书·盘庚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ung5 [客英字典] jung5 [海陆丰腔] rung6 [客语拼音字汇] yung4 [台湾四县腔] jung5 [宝安腔] jung3 [陆丰腔] jung6 [梅县腔] jung5 [东莞腔] ju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用 | 余頌 | 以 | 鍾 | 去聲 | 宋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jyungh/jvnq | jĭwo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4)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王事多难。——《诗·小雅·出车》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战国策·赵策》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事分(职分;名分)
(6) 职业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
(7) 事情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事不过三(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事头(事因,事由;事情);事因(因由,事情来由);事苗(事情的根源);事机(时机;事情成功的机会);事有分定(凡事情总有定数);事在呼吸(比喻事情临近眼前,情况非常紧急);事序(事情的条理、秩序)。亦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天子无事。——《谷梁传》。范宁注:“事谓巡守、崩葬、兵革之事。”
(9) 事业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事绩(业绩,重大的成就);事济(事业完成)
(11) 事故,事件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上》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事款则圆(遇事要从长计议,才能圆满解决)
(13) 交媾、性交 。如:房事不宜多
(14) 典故;故事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15) 情况,情形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事色(情况,情势)
动词
(1) 侍奉;供奉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事君;事师;事奉(供奉;侍奉);事上(事奉尊长);事畜(侍奉父母,养育妻子);事亲(侍奉父母)
(3) 做,从事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无所事事;不事生产;事本(从事本业);事力(从事体力劳动);事行(做事;行事)
(5) 使用;役使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注:“事任使也。”
备承事也。——《国语·鲁语下》
坐事国人过律。——《史记·傅靳蒯成传》
尚安事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6) 又如:事役(劳役);事智(运用智慧);事用(使用;应用)
(7) 奉行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韩非子》
(8) 治理;办理
齐、 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战国策》
(9) 任用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
量词
件;副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客家话:[梅县腔] she5 she.5 se5 [沙头角腔] su5 [客英字典] sii5 [海陆丰腔] sii6 se6 [客语拼音字汇] se4 si4 [台湾四县腔] sii5 se5 [宝安腔] su3 [陆丰腔] sii6 [东莞腔] su3
◎ 潮州话:se7 se6(sūr sũr)【潮阳】su5 s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胾 | 側吏 | 莊 | 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ʧĭə | crih/tri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