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

liú wáng [ liu wang]
注音 ㄌ一ㄡˊ ㄨㄤ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流亡 liúwáng

(1) 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流落逃亡在外

be forced to leave one's native land;go into exile

词语解释

  1. 因在本乡、本国不能存身而逃亡流落在外。

    《诗·大雅·召旻》:“瘨我饥饉,民卒流亡。” 郑玄 笺:“病国中以饥饉,令民尽流移。”《新五代史·杂传十·王周》:“ 涇州 张彦泽 为政苛虐,民多流亡。”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那学院里的教授和讲师也到本地初中里来兼点课,多少也能给他们流亡在异地的生活改善一些。”

  2. 指逃亡流落在外的人。

    《后汉书·虞诩传》:“ 詡 乃占相地埶,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賑贫人,郡遂以安。” 宋 苏轼 《徐州谢奖谕表》:“臣敢不躬亲畚筑,益修今岁之防,安集流亡,尽復平时之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防城起义清方档案》:“仍著 秦炳直 督飭各军搜捕餘匪,抚恤流亡,以期早日肃清。”

  3. 随流水消逝。

    《楚辞·九章·惜往日》:“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王逸 注:“意欲淹没,随水去也。”

  4. 犹危亡。

    《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痛 楚国 之流亡兮,哀 灵脩 之过到。” 王逸 注:“言 怀王 之过,已至於恶, 楚国 将危亡,失贤之故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国新流亡,今乃復殷给,缮饰备利, 吴 必惧,惧则难必至。”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凡吾同胞,其有哀文学之流亡,斯文之隳堕者乎,请速竞争文界,排击文魔,拔劒啸天而起舞!”

  5. 散失。

    《史记·儒林列传》:“ 秦 时焚书, 伏生 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 汉 定, 伏生 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 齐 鲁 之閒。”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尚书叙录》:“夫《书》之厄已至矣, 伏生 掇拾於流亡之餘。”

引证解释

⒈ 因在本乡、本国不能存身而逃亡流落在外。

《诗·大雅·召旻》:“瘨我饥饉,民卒流亡。”
郑玄笺:“病国中以饥饉,令民尽流移。”
《新五代史·杂传十·王周》:“涇州张彦泽为政苛虐,民多流亡。”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那学院里的教授和讲师也到本地初中里来兼点课,多少也能给他们流亡在异地的生活改善一些。”

⒉ 指逃亡流落在外的人。

《后汉书·虞诩传》:“詡乃占相地埶,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賑贫人,郡遂以安。”
宋苏轼《徐州谢奖谕表》:“臣敢不躬亲畚筑,益修今岁之防,安集流亡,尽復平时之业。”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防城起义清方档案》:“仍著秦炳直督飭各军搜捕餘匪,抚恤流亡,以期早日肃清。”

⒊ 随流水消逝。

《楚辞·九章·惜往日》:“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王逸注:“意欲淹没,随水去也。”

⒋ 犹危亡。

《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痛楚国之流亡兮,哀灵脩之过到。”
王逸注:“言怀王之过,已至於恶, 楚国将危亡,失贤之故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国新流亡,今乃復殷给,缮饰备利, 吴必惧,惧则难必至。”
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凡吾同胞,其有哀文学之流亡,斯文之隳堕者乎,请速竞争文界,排击文魔,拔劒啸天而起舞!”

⒌ 散失。

《史记·儒林列传》:“秦时焚书, 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 汉定, 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閒。”
明焦竑《焦氏笔乘续集·尚书叙录》:“夫《书》之厄已至矣, 伏生掇拾於流亡之餘。”

流亡的国语词典

离开固定的住所四处逃亡。

流亡的网络释义

流亡

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流落逃亡在外

流亡的翻译

英语: to force into exile, to be exiled, in exile
德语: Exil, ins Exil gehen
法语: exil

流亡造句

他因水灾不得不去过流亡生活。
国破家亡,他只有流亡国外。
流逝的流年流淌着流传的流言,流浪的流氓继续着流亡。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神的子民流亡异邦,本是罪有应得,然而神却不会丢弃他们。
他遭到了联邦调查局的诬蔑和追捕,被迫流亡国外。
这位一度作为流亡者代表的勇健领袖仍然充满斗志,在包围中领导他的人民。
来,澳来,艾曼纽以色列俘虏和赎金在孤独的流亡这哀悼似乎直到神的儿子欢呼吧!
她询问了巴拿马城中她认为可能知道如何与流亡公民接触的法官。
2006年,在针对他信政府的大规模抗议示威持续几个月之后,军方迫使他信流亡海外。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库尔曼别克?巴基耶夫是一个独裁主义者,现在正流亡在外.
成千上万的人死在卡扎菲的黑狱中,无数利比亚人因害怕卡扎菲的安全部队诱捕流亡海外。
苏联对此矢口否认,指责德国嫁祸于人,并同要求查明真相的波兰在伦敦的流亡政府断交。
破产农民流亡就食他乡被诬指为盗贼,并以军兴之法无情镇压。
它指证,马克思作为告密者,在他流亡伦敦期间告发他的同志们。
达赖喇嘛建立的所谓流亡政府实行的是神权统治。
我们从查士丁尼,原来写在流亡中。
我主要给新来乍到的流亡人士补习英语。
他也对利比亚流亡者下手,据信利比亚的情报网已经暗杀了几十人。

汉字详情

liú [li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YC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YIU
四角: 30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

名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如:盲流

形容词

流畅 。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英文翻译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liu2 [宝安腔] liu2 [客英字典] liu2 [台湾四县腔] liu2 lau2 [东莞腔] liu2 [海陆丰腔] liu2 lau2 [梅县腔] liu2 [陆丰腔] liu3 [沙头角腔] li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求平聲開口三等lĭəuliu/liou
wáng,wú [wang,wu]
部首: 225
笔画: 3
五笔: YNV
五行:
仓颉: YV
四角: 00710

详细解释

wáng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 yǐn)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2) 同本义

亡,逃也。——《说文》

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

子牟有罪而亡。——《国语·楚语上》

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或以为亡。

数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奴惊,各亡去。——高启《书博鸡者事》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亡归(逃回);逃亡(逃走在外);亡虏(逃亡的犯人);亡民(逃亡在外的百姓);亡子(亡人。逃亡的人);亡奔(逃奔);亡臣(逃亡之臣);亡逸(逃亡);亡匿(逃跑并躲藏起来)

(4) 死

存亡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资治通鉴》

身在身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长者先亡。——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亡人(死人。骂人的话);阵亡(在作战中牺牲);亡醮(为死者设坛祭祷);亡友(死去的友人);亡死(死亡);亡殁(死亡);亡化(死亡;去世)

(6) 丢失;丧失

亡赵自危。——《战国策·秦策五》

非其所以与人而与人,谓之亡。——《谷梁传·定公八年》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汉· 贾谊《过秦论》

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大道以多歧亡羊。——马中锡《中山狼传》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战国策·齐策》

诸侯之所亡。——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亡逸(散失);亡躯(丧身);亡阙(亡缺。丧失残缺);亡缺(散失残缺);亡家犬(丧家犬);亡书(散失的书籍)

(8) 灭亡

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大亡其则。——《韩非子·说难》

彼固亡国之形也。——《韩非子·初见秦》

秦饥而宛亡。——《战国策·西周策》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苏洵《六国论》

亡无日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坐而待亡。

(9) 又如:兴亡(兴盛和灭亡);亡破(国破家亡);亡君(亡国之君);亡绝(国家败亡,宗庙绝祀);亡征(灭亡的征兆)

(10) 外出;出门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11) 沉迷于宴饮

乐酒无厌谓之亡。——《孟子》

(12) 通“忘”

曷维其亡?——《诗·邶风·绿衣》

圣人之法死亡亲,为天下也。厚亲分也。以死亡之。——《墨子·大取》

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忘其富之涯乎。——《韩非子·说林下》

知而亡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列子·仲尼》

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率吾众也。——《淮南子》

(13) 轻视 。如:亡如(瞧不起,不放在眼里)

名词

(1) 过去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木兰花慢》

(2) 另见

动词

(1) 古同“无”

(2) 通“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列子·汤问》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诗·唐风·葛生》

亡则以缁,长半幅。——《仪礼·士丧礼》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孟子·尽心上》

自苦亡人之地。——《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且亡罪夷灭。

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后汉书·列女传》

(3) 副词,通“毋”可译为“不”、“不要”等,表示否定

幸亡阻我。——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亡论长者。

法令亡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亡何国变。——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4) 另见 wáng

英文翻译

death, destroyed; lose, perish

方言集汇

◎ 粤语:mong4 mou4
◎ 客家话:[梅县腔] mong2 [客语拼音字汇] mong2 [客英字典] mong2 [陆丰腔] mong3 [沙头角腔] mong2 [宝安腔] mong2 [海陆丰腔] mong2 [东莞腔] mong2 [台湾四县腔] mong2
◎ 潮州话:bhuang5 bho5 (bûang bô)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mĭwaŋmyang/mv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