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我矛盾

dí wǒ máo dùn [ di wo mao dun]
注音 ㄉ一ˊ ㄨㄛˇ ㄇㄠˊ ㄉㄨㄣ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敌我矛盾 dí-wǒ máodùn

(1) 敌对阶级之间由于根本利害冲突而产生的矛盾

contradictions between ourselves and the enemy

词语解释

词语简介

[contradictions between ourselves and the enemy] 敌对阶级之间由于根本利害冲突而产生的矛盾

敌我矛盾的网络释义

敌我矛盾

  • 敌我矛盾是人民与人民的敌人之间的矛盾。同“人民内部矛盾”相对。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之一。敌我矛盾是由于敌对阶级之间根本利益的相互冲突而产生的矛盾,是社会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在不同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其解决方式也不尽相同。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是敌我矛盾;人民通过社会革命、推翻三大敌人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方式解决。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同人民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同人民之间的矛盾,都是敌我矛盾;人民通过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式解决。在一定条件下,敌我矛盾可以向人民内部矛盾转化。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学说的重大贡献。
  • 敌我矛盾造句

    认为哲学和宗教最高的信仰中,如果被扣上敌我矛盾的帽子,日子却会非常不舒服,简直是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夹起尾巴,还会随时招来横祸。
    今后,除非发生外敌入侵或大规模武装叛乱,应停止使用“敌我矛盾”的提法。
    按性质来说,一种是敌我矛盾,一种是阶级斗争在人民内部的不同程度上的反映。
    “敌我矛盾”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存在严重缺陷。
    在这里,也要说到敌我矛盾的问题,但重点是讨论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总题目是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和正确地处理敌我矛盾。
    肃清反革命分子的问题是敌我矛盾的斗争问题。
    自在亲切,敌我矛盾的界线无形中消除了,这个称呼更唤醒了每个人的自尊心,挨斗时受到。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继续沿用“敌我矛盾”的提法不符合法治社会的要求,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汉字详情

    [di]
    部首: 425
    笔画: 10
    五笔: TDTY
    五行:
    仓颉: HROK
    四角: 286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啇( )声。本义:匹敌;对等)

    (2) 同本义

    敌,仇也。——《说文》

    敌,匹也。——《尔雅》

    四国之兵敌。——《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

    且夫自敌以下。——《国语·楚语》

    敌国宾至。——《国语·周语》

    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3) 又如: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敌礼(平等的礼节);匹敌(谓才艺相当);势均力敌

    (4) 抵抗;抵挡

    (司马懿)乃 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三国演义》

    (5) 又如:敌不住;寡不敌众

    (6) 攻击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名词

    (1) 仇敌;敌人

    秦人开关延敌。——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政敌;天敌;敌不可假(不可宽容敌人);敌垒(敌人的营垒);敌特;敌探

    英文翻译

    enemy, foe, rival; resist

    方言集汇

    ◎ 粤语:dik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五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下刮黠合入聲合口二等ghruat/hoatɣwat
    [wo]
    部首: 412
    笔画: 7
    五笔: TRN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QI
    四角: 23550

    详细解释

    代词

    (1)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2) 自称;自己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

    观我生。——《易·观卦》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

    (3) 又如:我行(我这里);我身(我自己;我这个人);我咱(我自。我,我自己);我见犹怜(形容女子容貌姿态美丽动人);我家(自己。我们家);我侬(方言。我)——按: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分别。“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

    (4) 己方;己国 。如:敌我友;我每(我们);我伲(方言。我们);我曹(我们);我辈(我等,我们)

    形容词

    (1) 自己的 。如:我生(我之行为);我仪(我的匹配)

    (2) 表示亲密的 。如:我丈(对老人的亲切称呼);我老彭;我老叶;我东海

    (3) 向一边倾斜的,扭歪的

    我,顷顿也。——《说文》。段玉裁注:“谓倾侧也。顷,头不正也。顿,下首也。故引申为顷侧之意。”

    动词

    我伐用张。——《书·泰誓中》

    我,古杀字。——《说文》

    英文翻译

    our, us, i, me, my, we

    方言集汇

    ◎ 粤语:ngo5
    ◎ 客家话:[梅县腔] nga1 ngai2 ngoe.2 ngo1 [海陆丰腔] ngo1 ngo3 (ngai2) [客语拼音字汇] ngai2 ngo1 [客英字典] ngo1 ngo3 [沙头角腔] nga1 ngo1 ngai2 [台湾四县腔] ngo1 ngo3 (ngai2) [东莞腔] ngo1 [宝安腔] ngo1 [陆丰腔] ngo1
    ◎ 潮州话:u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三哿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可上聲開口一等ŋɑngax/ngaa
    máo [mao]
    部首: 509
    笔画: 5
    五笔: CBTR
    五行:
    仓颉: NINH
    四角: 172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本义:长矛) 同本义

    矛,酋矛也。建于兵车,长二丈,象形。——《说文》。按,矛者,刺兵也,其饰县毛羽,兵车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又有夷矛者,长二丈四尺,兵车所不建,不常用。

    二矛重英。——《诗·郑风·清人》

    二矛重乔。

    脩我戈矛。——《诗·秦风·无衣》

    进矛戟者。——《礼记·曲礼》

    操戈执矛。——《周书·王会》

    矛若林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矛戈(矛与戈。攻击;指责);矛弧(矛与弓。泛指凶器);矛子(梭镖。装有长柄的双刃单尖刀);矛戟(矛和戟。泛指兵器);矛叉(月牙铲);矛舛(矛盾,乖谬);矛戟(矛盾。矛与盾)

    英文翻译

    spear, lance; KangXi radical 110

    方言集汇

    ◎ 粤语:maa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au2 [客英字典] mau2 [海陆丰腔] mau2 [梅县腔] mau2 [陆丰腔] mau3 [客语拼音字汇] mau2 [东莞腔] mau2 [宝安腔] mau2
    ◎ 潮州话:m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浮平聲開口三等mĭəumiu/miou
    dùn [dun]
    部首: 512
    笔画: 9
    五笔: RFH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JBU
    四角: 722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盾形,下面是“目”,表示以盾蔽目(身体)。本义:盾牌)

    (2) 同本义

    掌五兵五盾。——《周礼·司兵》。注:“干橹之属。司戈盾、及舍设藩盾。”

    (3) 又如:盾威(指军心士气);盾矛(矛盾);盾橹(古代防护兵器);盾鼻(盾牌的把手);盾墨(盾鼻上磨墨)

    (4) 盾形的物品 。如:银盾;金盾

    英文翻译

    shield; dutch guilder; Indonesia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5 teon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un3 tun5 [客英字典] tun3 [陆丰腔] dun3 [梅县腔] tun3 [海陆丰腔] tun3 tun6 [东莞腔] dun3 [宝安腔] tun3 [客语拼音字汇] tu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七準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食尹上聲合口三等zsjynx/djviindʑʰĭuĕ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