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矛盾

jiē jí máo dùn [ jie ji mao dun]
繁体 階級矛盾
注音 ㄐ一ㄝ ㄐ一ˊ ㄇㄠˊ ㄉㄨㄣˋ

词语释义

指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产生的阶级之间的矛盾。

词语解释

  1. 指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产生的阶级之间的矛盾。主要指剥削阶级和劳动阶级(如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因根本利害冲突而产生的矛盾。这类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在特殊条件下,也可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如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劳动阶级(如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阶级差别,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引证解释

⒈ 指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产生的阶级之间的矛盾。主要指剥削阶级和劳动阶级(如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因根本利害冲突而产生的矛盾。这类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在特殊条件下,也可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如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劳动阶级(如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阶级差别,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阶级矛盾的国语词典

马克斯主义中指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

阶级矛盾的网络释义

阶级矛盾

  • 不同阶级之间因经济、政治以及其他方面的利益和要求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这是阶级产生以来出现的一种社会矛盾。各个阶级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由于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利益和要求,形成各种阶级矛盾。
  • 阶级矛盾造句

    并提出明德慎罚原则,要求以德为指导,力求做到刑罚得中,从而缓和了周初尖锐的阶级矛盾,造就了“成康之治”。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宋朝的王安石改弦更张,施行了"青苗法"。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白热化的三十年代,呼唤着代表中国近代化前进方向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诞生。
    德国经济危机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同时,官僚商人对劳动人民盘剥,激化了阶级矛盾,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德国阶级矛盾尖锐,革命迫在眉睫,纳粹党正好充当垄断资本家镇压革命、发动战争的工具。
    同时,它减缓了人口压力和阶级矛盾,促使封建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林氏小品对于民族、阶级矛盾尖锐的现代中国自有其消极影响,但却推动形成了“闲话”体这一新的散文艺术风格。
    他们虽然同农民有阶级矛盾,但他们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亦有矛盾。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宋朝的王安石改弦易辙,施行了青苗法。
    王莽掌权后,“托古改制”,朝令夕改,增加捐税和徭役,更加造成社会经济的大混乱,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而雅典是由于其内部阶级矛盾激化。
    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一楼与二楼一墙之隔,那种阶级矛盾日积月聚,最无形也最具攻击性,拍卖行的这种设计巧妙的引爆了这种矛盾。
    工业阶级矛盾就是一种反常的症象。
    但最严重的阶级矛盾是农村穷人与都市经济精英之间的矛盾。

    汉字详情

    jiē [jie]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BWJH
    五行:
    吉凶:
    仓颉: NLOLL
    四角: 78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皆声。本义:台阶)

    (2) 同本义

    阶,陛也。字亦作堦。——《说文》

    御史奏鸡鸣于阶下。——《尚书·大传》

    浮堦乘虚。——何晏《景福殿赋》

    三揖至于阶。——《荀子·乐论》

    苔痕上阶绿。——唐· 刘禹锡《陋室铭》

    庭阶寂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匍匐阶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阶廊(台阶和走廊);阶檐(台阶与屋檐);阶陛(宫殿的台阶);阶除(台阶);阶墀(宫殿台阶)

    (4) 梯子

    捐阶。——《孟子》。注:“梯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九章·惜诵》

    (5) 又如:阶梯

    (6) 官阶,官方的衔头

    但以无阶朝廷。——《汉书·匡衡传》

    文阶二十八阶,武阶二十一阶。——《新唐书·百官志》

    (7) 又如:阶衔(官位;官衔);阶次(官位的等级);阶品(官吏的等级品位);阶封(官阶与封号)

    (8) 缘由,途径

    夫婚姻,祸福之阶也。——《国语·周语中》

    (9) 又如:阶祸(引致祸患,祸患的缘由)

    (10) 凭借

    汉亡尺土之阶…五载而成帝业。——《汉书·异姓诸侯王表》

    (11) 又如:阶缘(凭藉,攀附)

    英文翻译

    stairs, steps; rank, degre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1
    ◎ 潮州话:gai1 goi1

    宋本广韵

    [ji]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EYY
    五行:
    吉凶:
    仓颉: VMNHE
    四角: 27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及声。本义:丝的次第)

    (2) 同本义

    级,丝次弟也。——《说文》。段玉裁注:“本谓丝之次弟,故其字从系。引申为凡次弟之称。”

    (3) 引申为等级,特指官阶爵位的品级

    级,等也。——《广雅》

    拾级聚足。——《礼记·曲礼》。注:“等也。”

    级,阶次也。——《声类》

    以别贵贱等级之度。——《礼记·月令》

    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又如:超级(超过一般等级的);震级(地震等级);晋级(升到较高的等级);级差(等级之间的差距)

    (5) 石阶

    乃领宾者延之而上,分级而立。——《吕氏春秋》

    澄源寻视其侧,得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其级七千有余。——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又如:石级

    (7) 形容词或副词用于比较中的一种形式或一组形式,以表示数量、质量或关系的特定强度或标准 。如:比较级;最高级

    (8) 年级。如:同级生;留级;升级

    量词

    (1) 上或下石阶或楼梯时放脚的踏脚处 。如:十几级台阶

    (2) 一系列层中的一层 。如:成斜坡的花园,一级一级陡峭地向水边倾斜;多级火箭

    (3) 秦制,战争中斩敌首一,赐爵一级,称为首级。后以“级”为所斩之首的量词

    凡斩首七千六百级。——《汉书·赵充国传》

    (4) 又如:斩级万余

    英文翻译

    level, rank, class; grade

    方言集汇

    ◎ 粤语:kap1

    宋本广韵

    máo [mao]
    部首: 509
    笔画: 5
    五笔: CBTR
    五行:
    仓颉: NINH
    四角: 172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本义:长矛) 同本义

    矛,酋矛也。建于兵车,长二丈,象形。——《说文》。按,矛者,刺兵也,其饰县毛羽,兵车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又有夷矛者,长二丈四尺,兵车所不建,不常用。

    二矛重英。——《诗·郑风·清人》

    二矛重乔。

    脩我戈矛。——《诗·秦风·无衣》

    进矛戟者。——《礼记·曲礼》

    操戈执矛。——《周书·王会》

    矛若林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矛戈(矛与戈。攻击;指责);矛弧(矛与弓。泛指凶器);矛子(梭镖。装有长柄的双刃单尖刀);矛戟(矛和戟。泛指兵器);矛叉(月牙铲);矛舛(矛盾,乖谬);矛戟(矛盾。矛与盾)

    英文翻译

    spear, lance; KangXi radical 110

    方言集汇

    ◎ 粤语:maa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au2 [客英字典] mau2 [海陆丰腔] mau2 [梅县腔] mau2 [陆丰腔] mau3 [客语拼音字汇] mau2 [东莞腔] mau2 [宝安腔] mau2
    ◎ 潮州话:m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浮平聲開口三等mĭəumiu/miou
    dùn [dun]
    部首: 512
    笔画: 9
    五笔: RFH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JBU
    四角: 722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盾形,下面是“目”,表示以盾蔽目(身体)。本义:盾牌)

    (2) 同本义

    掌五兵五盾。——《周礼·司兵》。注:“干橹之属。司戈盾、及舍设藩盾。”

    (3) 又如:盾威(指军心士气);盾矛(矛盾);盾橹(古代防护兵器);盾鼻(盾牌的把手);盾墨(盾鼻上磨墨)

    (4) 盾形的物品 。如:银盾;金盾

    英文翻译

    shield; dutch guilder; Indonesia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5 teon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un3 tun5 [客英字典] tun3 [陆丰腔] dun3 [梅县腔] tun3 [海陆丰腔] tun3 tun6 [东莞腔] dun3 [宝安腔] tun3 [客语拼音字汇] tu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七準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食尹上聲合口三等zsjynx/djviindʑʰĭuĕ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