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徒

xiōng tú [ xiong tu]
繁体 兇徒
注音 ㄒㄩㄥ ㄊㄨˊ

词语释义

凶恶的暴徒。

词语解释

  1. 恶人;坏人。

    南朝 梁 任昉 《进梁公爵为王诏》:“本朝危切, 樊邓 遐远,凶徒盘据,水陆相望。”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旧物森犹在,凶徒恶未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 理儒 道:‘那不是甚么少爷师爷,是两个闹事伤人的凶徒。’”

  2. 凶恶的暴徒。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凡厥兇徒,谁不歼扑。” 唐 柳宗元 《古东门行》诗:“兇徒侧耳潜愜心,悍臣破胆皆杜口。”《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徐爷 在 徐 家生长,已熟知这班兇徒杀人劫财,非止一事。” 清 张维屏 《三将军歌》:“兇徒蠭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

引证解释

⒈ 恶人;坏人。

南朝梁任昉《进梁公爵为王诏》:“本朝危切, 樊邓遐远,凶徒盘据,水陆相望。”
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旧物森犹在,凶徒恶未悛。”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理儒道:‘那不是甚么少爷师爷,是两个闹事伤人的凶徒。’”
凶恶的暴徒。 南朝陈徐陵《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凡厥兇徒,谁不歼扑。”
唐柳宗元《古东门行》诗:“兇徒侧耳潜愜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徐爷在徐家生长,已熟知这班兇徒杀人劫财,非止一事。”
清张维屏《三将军歌》:“兇徒蠭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

凶徒的国语词典

性行极恶的人。

凶徒的网络释义

凶徒

  • 凶徒,读音xiōng tú,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恶人;坏人。凶恶的暴徒。
  • 凶徒造句

    这怙恶不悛的凶徒,现在可以如此简单地处决了吗?莫不是他有什么必胜于我的底牌?
    即使我变得不再是我,即使我已变身为嗜血的凶徒,即使整个世界已变成废墟,我仍然会用全部生命来爱你,至死不渝……东野圭吾。
    致冯某死亡后,两凶徒妄图逃避罪责,乘坐出租车到东莞市石碣镇购买了汽油,将冯某的尸体移至卫生间浇上汽油点火焚尸毁迹。
    铁流,杂货铺老板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凶徒,心底不由得暗自好笑,抢劫抢到自己这个海盗祖宗的头上了,真是不知死活啊。
    但若将那凶徒轻轻放过,天理人情,也说不过去!今日且将他脊杖刺配,重加惩戒,只盼他从此洗心革面,做个本分人,日后莫落在我陈文昭手中!
    就连警察也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凶徒一点一点的斯毁我的家人。
    你莫非是从前作乱,带领四千凶徒,往旷野去的那埃及人麽。
    消防员在屋内发现染有易燃液体的烧焦报纸,怀疑有凶徒先用铁枝顶住闸门,再由门隙摄入报纸放火。
    凶徒中有张光辉和“拐脚七”。
    于是贼复鸠集,北连蠡升,南通绛蜀,凶徒转盛。
    黄家村惨绝人寰的悲剧鲁某自然不会坐视不顾,鲁某定当追查到底,将那罪魁凶徒严惩不怠!
    仅有力量而不懂得抑制,只会成为追求暴力的凶徒。流浪的蛤蟆。
    她只是看到,凶徒的刀又向她砍过来。
    那凶徒,浓眉阔鼻,青紫色的面庞,还蓄着一指长的胡须头戴豹皮帽,身穿熊皮铠衣,脚穿犀牛靴,腰里还别着把纯钢打造的匕首,寒光耀眼。
    即使我变得不再是我;即使我已变身为嗜血的凶徒;即使整个世界已变成废墟;我仍然会用全部生命来爱你,至死不渝。爱,还是爱,无论时光荏苒,岁月变迁。唯有爱,永不掩埋。东野圭吾。
    霍顿法官是一个与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伊阿古有相似文学价值的凶徒和恶魔,对无休止的战争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
    许多的暴君和凶徒都会出现,他们在那时看起来是强悍无比的,但是始终他们都会被击败。
    萝莉的小罩裙,被那些凶徒扒下来,就扔在扛她离开的路上,干干瘪瘪地躺在那。
    敲了半天没有人开门,于是凶徒准备防火烧房子……还好警察和爸爸及时赶到了,将凶徒制服,大家终于获救了。
    警方正在兜捕凶徒,调查事件原因。

    汉字详情

    xiōng [xiong]
    部首: 219
    笔画: 4
    五笔: QBK
    五行:
    仓颉: UK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 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2) 同本义

    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说文》

    凶,咎也。——《尔雅》

    吉凶者,言乎其得也。——《易·系辞》

    一曰凶短折。——《书·洪范》

    日月告凶。——《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

    “此孰吉孰凶?”——《楚辞·卜居》

    (3) 又如:凶兆(不祥的预兆);凶宿(凶星);吉凶未卜;凶星(不吉祥的星)

    (4) 凶恶可怕

    作凶事,为凶人。——《左传·昭公二年》

    顽凶不用。——《史记·五帝纪》

    向高坐者,故是凶物。——《世说新语·赏誉》

    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凶人(凶恶之人);凶凶(凶恶的样子);凶竖(凶恶的小人);凶焰(凶恶的气焰);凶豪(凶恶强横);凶惨(凶恶残酷)

    (6) 闹饥荒的,歉收的

    三谷不收谓之凶。——《墨子·七患》

    大札大凶。——《周礼·大司乐》

    凶荒杀礼。——《周礼·掌客》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孟子·梁惠王上》

    凶年免于死。

    (7) 又如:凶穰(歉岁与丰年);凶馑(灾荒、饥馑);凶乱(灾荒祸乱);凶俭(灾荒);凶歉(歉收,灾荒);凶灾(凶年灾荒)

    (8) 与死人有关,丧葬

    乡共吉凶礼乐之器。——《周礼·乡师》。注:“凶器,若族丧器者也。”

    (9) 又如:凶耗(死讯);凶肆(出售丧葬用品的商铺);凶具(棺材);凶疚(丧事的悲痛)

    (10) 厉害 。如:到外闹得凶,病势很凶

    形容词

    通“兇”。恐惧;骚动

    兇,扰恐也。——《说文》

    曹人兇惧。——《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众兇惧。——《左传·定公十年》

    周处年少时,兇强侠气,为乡里所犯。——《世说新语·自新》

    敌人而凶,救败不暇,谁能退敌。——《国语·晋语一》

    名词

    (1) 杀人的行为,也指行凶的人

    把赃物行凶刀杖封了。——《水浒传》

    (2) 又如:凶徒(恶人;坏人);凶渠(恶人的首领)

    (3) 灾祸

    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诗·王风》

    (4) 又如:凶患,凶祸,凶事(灾祸);凶困(灾难);凶咎(灾殃);凶殃(灾祸)

    动词

    (1) 早死;夭亡

    六极:一曰凶短折。——《书·洪范》

    (2) 又如:凶夭(死丧夭亡);凶折(凶短折,凶短。短命);凶候(死亡的征兆)

    (3) 通“訩”。争讼,吵闹

    尧曰:“吁顽凶,不用。”——《史记·五帝本纪》。 张守节正义:“凶,讼也。言 丹朱心既顽嚣,又好争讼,不可用之。”

    (4) 死 。如:凶衰(死丧);凶终(不得善终)

    英文翻译

    culprit; murder; bad, sad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ung1 [东莞腔] hiung1 [梅县腔] h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hiung1 [客英字典] hiung1 [宝安腔] hiung1 [台湾四县腔] hiung1 [陆丰腔] hiung1
    ◎ 潮州话:hi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許容平聲開口三等hyung/xivngxĭwoŋ
    [tu]
    部首: 303
    笔画: 10
    五笔: TFH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OGYO
    四角: 242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徒,步行也。——《说文》

    我徒我御。——《诗·小雅·黍苗》

    君子耆老不徒行。——《礼记·王制》

    徒递来告。——《国语·吴语》

    无徒骥于锱坛之宫。——《庄子·徐无鬼》

    败其徒兵于洧上。——《左传·襄公元年》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

    贲其趾,舍车而徒。——《易·贲》

    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顾炎武《复庵记》

    (2) 又如:徒徙(无舟船乘载而徒步过水);徒跣(赤足步行);徒践(赤足步行);徒杠(供徒步行走的小桥);徒负(徒步负荷);徒行(步行;无事闲行)

    名词

    (1)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2) 又如:徒骥(步兵与骑兵);徒兵,徒卒(步兵);徒士(步兵。没有兵器、铠甲装备的战士);徒甲(徒卒和甲士);徒卫(卫兵);徒侯(徒卒侯吏);徒师(步卒,步军)

    (3) 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原屏咎之徒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岂为我徒。——《左传·襄公三十年》

    圣人之徒也。——《孟子·滕文公下》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郯子之徒。—— 唐· 韩愈《师说》

    佞誉诬谀之徒。——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得志之徒。——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与其徒置酒酣歌。——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党徒;僧徒;教徒;徒属(随从人员);徒侣(徒伴,朋辈;同伴)

    (5) 服徭役的人

    迁徙之徒。——汉· 贾谊《过秦论》

    (6) 又如:徒御(拉车和驾车的人);徒役(服劳役的人);徒奴(服劳役的罪犯和奴隶);徒夫(服劳役的罪人);徒士(服役的人);徒隶(服劳役的犯人);徒孥(泛指罪犯,犯人)

    (7) 门徒,弟子

    仲尼之徒。——《孟子·梁惠王上》

    传诸其徒。——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8) 又如:徒侣(门徒;学生);徒友(门徒和朋友);徒羽(门徒;党羽);徒党(门徒;党羽);徒属(门徒;部属);门徒

    (9) 地位低的人 。多指坏人。如:奸徒(奸险的人);无耻之徒;匪徒

    (10) 奴仆

    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白行简《李娃传》

    (11) 徒刑,古代刑法名。即拘禁使服劳役 。如:徒罪(徒刑之罪);徒系(囚犯);徒流(徒刑与流刑)

    (12) 众,很多的人 。如:徒舆(众人);徒众(属下群众;门徒,弟子);徒附(依附于豪门、权势人家的人众);徒庶(民众)

    (13) 姓

    副词

    (1) 独,仅仅

    徒以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徒以吾两人在。

    徒慕君之高义。

    徒见操书。——《资治通鉴》

    (2) 又如:不徒无益,反而有害;徒有其表

    (3) 徒然,枉然

    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徒糜弹药。——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徒苦(徒然受苦;白吃苦);徒恨(徒然抱恨);徒食(空坐以食而无所事事);徒善(空有善心);徒尔;徒说(白说;空说);徒语(徒言,白说);徒处(无所为);徒设(虚设)

    形容词

    (1) 光,裸 。如:徒裼(赤足露体);徒倮(光身);徒首(空首。身无甲胄)

    (2) 空 。如:徒手(空手);徒话(空话);徒法(空有法制)

    (3) 单纯 。如:徒奏(单纯的器乐合奏);徒马(备用而不施鞍辔的马)

    英文翻译

    disciple, follower; go on foot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u2 [东莞腔] tu2 [梅县腔] tu2 [陆丰腔] tu3 [客语拼音字汇] tu2 [宝安腔] tu2 [海陆丰腔] tu2 [沙头角腔] tu2 [台湾四县腔] t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同都平聲開口一等do/dudʰ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