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一种危害农作物的鼠。
《大戴礼记·劝学》:“腾虵无足而腾,鼫鼠五伎而穷。”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鼫鼠》:“鼫鼠处处有之,居土穴、树孔中……好食粟、豆,与鼢鼠俱为田害。” 清 王士禛 《戴氏鼎·为枫仲作》诗:“凹中尾鬣似天马,缘尻鼫鼠拱且驯。”
比喻狡猾的坏人。
明 唐顺之 《王御史毅斋诔》:“呜呼!孽狐鼫鼠,何世蔑有!”
指蝼蛄。
《易·晋》:“晋如鼫鼠,贞厉。” 孔颖达 疏:“晋如鼫鼠者,鼫鼠有五能而不成伎之虫也……晋如鼫鼠无所守也者, 蔡邕 《劝学篇》云:‘鼫鼠五能,不成一伎。’ 王 注曰:‘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本草经》云:‘螻蛄一名鼫鼠。’谓此也。”
引证解释
⒈ 一种危害农作物的鼠。
引《大戴礼记·劝学》:“腾虵无足而腾,鼫鼠五伎而穷。”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三·鼫鼠》:“鼫鼠处处有之,居土穴、树孔中……好食粟、豆,与鼢鼠俱为田害。”
清王士禛《戴氏鼎·为枫仲作》诗:“凹中尾鬣似天马,缘尻鼫鼠拱且驯。”
⒉ 比喻狡猾的坏人。
引明唐顺之《王御史毅斋诔》:“呜呼!孽狐鼫鼠,何世蔑有!”
⒊ 指蝼蛄。
引《易·晋》:“晋如鼫鼠,贞厉。”
孔颖达疏:“晋如鼫鼠者,鼫鼠有五能而不成伎之虫也……晋如鼫鼠无所守也者, 蔡邕《劝学篇》云:‘鼫鼠五能,不成一伎。’ 王注曰:‘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本草经》云:‘螻蛄一名鼫鼠。’谓此也。”
鼫鼠的国语词典
动物名。哺乳纲啮齿目。形似兔,尾短、眼红,毛有黑、白、褐等色,喜食粟豆及栗 柿等。为农作物的巨害。
鼫鼠的网络释义
鼫鼠
鼫鼠的翻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鼫鼠 。古书上指鼯鼠一类的动物,亦称“大飞鼠”或“五技鼠”
鼢小居田,而鼫大居山也。——《本草纲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ak8 [客英字典] shak8 [台湾四县腔] sak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石 | 常隻 | 常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ʑĭɛk | zje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头部象锐利的鼠牙,下象足、脊背、尾巴形。本义:老鼠)
(2) 同本义
鼠,穴虫之总名也。——《说文》
谁谓鼠无牙?——《诗·召南·行露》
鼠小虫,性盗窃。——《汉书·五行志》
鼠者,人之所薰也。——《说苑·善说》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汉· 贾谊《陈政事疏》
逆夷各狐凭鼠伏。——《三元里人民抗英》
(3) 又如:鼠窜而狼忙(形容逃窜得匆忙狼狈);鼠牙雀角(比喻强暴侵凌,引起争讼);鼠盗蜂起(封建统治阶级对小股农民起义的污蔑);鼠腹蜗肠(形容器量狭小);鼠市(一种戏鼠的器具);鼠布(以鼠毛制成的布);鼠裘(用鼠皮制的裘袍)
(4) 十二生肖之一
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周书》
(5) 喻指小人、奸臣。如:鼠目(比喻见识狭小);鼠璞(比喻有名无实的人或物);鼠窃(比喻小贼);鼠雀之辈(卑微之徒)
(6) 通“癙”,忧;病
鼠思泣血。——《诗·小雅·雨无止》
狸头愈鼠,鸡头已瘘。——《淮南子》
(7) 比喻胆小怕事 。如:鼠步(指趑趄却步如鼠。形容恭谨畏惧);鼠胆(比喻胆小)
(8) 瘰疬,淋巴结核 。如:鼠疮;鼠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3 [客英字典] chu3 [沙头角腔] c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台湾四县腔] cu3 [宝安腔] cu3 [东莞腔] su3 [梅县腔] chu3 [陆丰腔] ch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暑 | 舒吕 | 書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sjox/sjv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