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鼠疫
(1) 由鼠疫巴斯德氏菌 (Pasteurella pestis )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鼠、兔等感染后,再由跳蚤传给人。分三种,患者或头疼、发高烧、淋巴结肿胀;或咳嗽、吐暗红色痰;或呕吐、谵妄、昏迷
词语解释
急性传染病之一。也叫黑死病,分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三种。病原体是鼠疫杆菌,啮齿动物如鼠、兔等感染这种病之后,再由蚤传入人体。
引证解释
⒈ 急性传染病之一。也叫黑死病,分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三种。病原体是鼠疫杆菌,啮齿动物如鼠、兔等感染这种病之后,再由蚤传入人体。
鼠疫的国语词典
病名。一种死亡率很高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常由老鼠身上的跳蚤传入人体。依症状不同可分为三种:一、腺鼠疫:头疼、发高烧、淋巴结肿胀,有时溃澜。二、肺鼠疫:咳嗽、吐暗红色的痰。三、败血型鼠疫:呕吐、谵妄、昏迷、体温不高。属法定传染病。
鼠疫的网络释义
鼠疫 (阿尔贝·加缪创作长篇小说)
鼠疫的翻译
鼠疫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头部象锐利的鼠牙,下象足、脊背、尾巴形。本义:老鼠)
(2) 同本义
鼠,穴虫之总名也。——《说文》
谁谓鼠无牙?——《诗·召南·行露》
鼠小虫,性盗窃。——《汉书·五行志》
鼠者,人之所薰也。——《说苑·善说》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汉· 贾谊《陈政事疏》
逆夷各狐凭鼠伏。——《三元里人民抗英》
(3) 又如:鼠窜而狼忙(形容逃窜得匆忙狼狈);鼠牙雀角(比喻强暴侵凌,引起争讼);鼠盗蜂起(封建统治阶级对小股农民起义的污蔑);鼠腹蜗肠(形容器量狭小);鼠市(一种戏鼠的器具);鼠布(以鼠毛制成的布);鼠裘(用鼠皮制的裘袍)
(4) 十二生肖之一
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周书》
(5) 喻指小人、奸臣。如:鼠目(比喻见识狭小);鼠璞(比喻有名无实的人或物);鼠窃(比喻小贼);鼠雀之辈(卑微之徒)
(6) 通“癙”,忧;病
鼠思泣血。——《诗·小雅·雨无止》
狸头愈鼠,鸡头已瘘。——《淮南子》
(7) 比喻胆小怕事 。如:鼠步(指趑趄却步如鼠。形容恭谨畏惧);鼠胆(比喻胆小)
(8) 瘰疬,淋巴结核 。如:鼠疮;鼠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3 [客英字典] chu3 [沙头角腔] c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台湾四县腔] cu3 [宝安腔] cu3 [东莞腔] su3 [梅县腔] chu3 [陆丰腔] ch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暑 | 舒吕 | 書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sjox/sjvv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役省声。本义:瘟役)(2) 同本义。急性传染病流行的通称
疫,民皆疾也。——《说文》
疫,病流行也。——《字林》
氐为天根生疫。——《史记·天官书》
鬻棺者欲岁之疫。——《汉书·刑法志》
果实早成,民殃于疫。——《礼记·月令》
(3) 又如:时疫;疫死(因染患流行的传染病而死);疫旱(传染病与旱灾);疫症(疫病);疫疠(瘟疫);疫疾(疫病;疫病流行)
(4) 疫鬼,古代迷信称施瘟疫的鬼 。如:疫神(疫鬼);疫鬼(散布瘟疫的鬼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t8 mut8 [东莞腔] jit8 [海陆丰腔] rit8 mut8 [梅县腔] mut8 jit8 [客英字典] mut8 jit8 [宝安腔] jit8 [客语拼音字汇] yid6
◎ 潮州话:mog8 mug8 (môk mûk 旧时mût)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役 | 營隻 | 以 | 昔合 | 入聲 | 陌 | 合口三等 | 梗 | 清 | jĭwɛk | jyek/jvek |